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觉得
如果觉得跑步辛苦的,不管跑出多远心里都只有厌倦。可一旦转变成“目标”,虽然做的是同样的事情,却感到有一股莫名的冲劲在体内涌动,就连速度都变快了。
本田直之
他人的关爱、称赞、关注,是你建立人际关系及获得力量的源泉。想象你觉得自己不受别人的关注、不被聆听,或遭到他们的虐待时,你获得他们关注的唯一方法就是搞破坏,让他们觉得你很讨厌。要是他们给了你需要的关爱和关心,你就不必刻意捣乱来寻求关注了。“温情轰炸”练习就是给孩子加强版的关注。那也打破了你们相互胁迫的行为模式,让你们重新启动一种良好互动的节奏与模式。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和孩子的关系让你觉得你们好像陷入了某种争斗,所有的关注似乎都是负面的,你觉得孩子就是在忤逆你,那怎么办呢?首先,你需要找个别的地方(离开孩子和住家),安全地释放心中累积的怒气。或是找一个不会随意评判你的人聊聊,或是去一个隔音的房间,捶打垫子,好好怒吼一番。
菲利帕·佩里
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而患得患失(他不会太在意人际关系,也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引人注目——例如跳火圈或撞石柱——才能确保人际关系。
菲利帕·佩里
孩子觉得亲子关系越安全时,越容易与他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但只在他准备好的时候,所以别急着让这种情况发生。
菲利帕·佩里
一些成年人,他们老是处于想要获得关注的阶段。若是得不到关注,他们会觉得很自卑,或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如果你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毫无反应,你就是在训练他们变成那样的操纵者。另一种结果是,孩子完全放弃人际关系,变得孤僻。给予孩子需要的关注是无可避免的,没有其他捷径可走。
菲利帕·佩里
时至今日,我们从小用的素描纸、水彩纸、油画布,其实一一都在这个美学观发展出来的绘画形式影响之中,立起来画人像,横过来画风景,我们在一张空白的纸或画布上觉得可以自由创作,其实,那空白的比例形式已经是一个美学观发展出来的结果,它使我们观看的方法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莫大的影响。
蒋勋
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这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认可,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是孩子改变行为的先决条件。
简·尼尔森
你最好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你现在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中学到了什么能避免下次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简·尼尔森
那些被娇纵大的孩子总觉得这个世界欠他们的。他们从小就被训练得要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智力去操纵和烦扰大人满足他们的每一个愿望。
简·尼尔森
许多孩子就这么被培养成了小霸王,他们觉得只有这么指使着别人满足他们的需要,才会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简·尼尔森
对于以自暴自弃为错误目的的孩子,你需要花时间向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做示范。不能一下子做所有的步骤。你要是做得太多,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自己无能。
简·尼尔森
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在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时,要注意不能反击,而应该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你现在一定觉得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我能理解。要是换成我可能也会有那种感觉。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是消除报复循环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还需要紧跟着解决问题:当我们都觉得好受些以后,为什么不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简·尼尔森
班会要避免的一些态度和行为:1.不要把班会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要尽可能客观,并且不要评判。2.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孩子们会一眼看穿,而且就不会合作了。如果你想让孩子们知道,你认为他们太吵闹了,你就问:“有多少同学觉得现在太吵闹了?”如果你采用双向提问,会尤其有效。如果你问了有多少人认为太吵闹,就还要问有多少人认为不算吵闹。你越少表露你的看法,孩子们就越能做到自己思考。
简·尼尔森
儿童本能地喜欢工作,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不理解这一点的成人,面对儿童第一次展现出来的这种本能时,会觉得非常惊讶。
蒙台梭利
因为把儿童当成了一件脆弱的而没有自理能力的东西,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的事情。因为把儿童当成了一件缺乏精神指导的东西,成人就觉得需要不断地给予他们指导。成人把自己视为儿童的造物主,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判断儿童行为的正确与否,以自己的标尺来衡量儿童的善与恶。成人用这种方式对待儿童,即使他们能够说服自己这是出于对儿童的爱和自我牺牲,但实际上他们却在无意识中压抑了儿童的个性发展。
蒙台梭利
领导水平高低,不是我们能判断出来的。有时候,我们觉得领导水平不高,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全局。
李天田
如果一个孩子无法自由表达,那说明一定有东西妨碍了他的自信心。通常,妨碍的原因有三种。第一种,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错误批评。批评孩子的作品看起来不像,或“不够好”,或给孩子作范画。由于孩子对这样的批评没有判断能力。于是他就采取了一种“我不会画”的逃避态度。第二种原因,孩子无法回忆起绘画对象的特征,或是脑子里一片空白。第三种,孩子习惯了复制和临摹的方式,所以一旦没有了参照物,他们就觉得没法创作任何东西。
维克多·罗恩菲德
人格化,就是觉得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因为某个特定的人而发生的。一件事的发生,其实有很多因素。如果我们把事情绝对化成都是别人的错,就会有很多的愤怒和指责。如果绝对化成都是自己的错,就会有很多的内疚和自责,忧郁就常常因此而起。
陈海贤
人总是兜兜转转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好像搞清楚这个就能获得成长。所以我们会很在意自己聪不聪明。现在我会觉得,聪明不是我们的特性,而是我们与环境的互动方式的特性。如果这种互动方式好一一世界向我们提出问题,我们努力解答问题一一我们的能力就会在这一问一答中不断成长起来,所谓的自我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让思考更省力,让记忆更持久,让迁移更容易。
陈海贤
«
1
2
...
69
70
71
72
73
74
75
...
217
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