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觉得
当我们觉得别人应该要为我们负责的时候,关系就隐藏了危机。
林青贤
爱自己,不会觉得自己陌生。爱别人,不会觉得别人陌生。爱花草树木,不会觉得花草树木陌生。爱世界,世界也不会变得陌生。
林青贤
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要注意区分感受和想法。你们说“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马歇尔·卢森堡
一旦一个人意识到自己得到了理解和接纳,一般来说,他会觉得很惬意。
马歇尔·卢森堡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马歇尔·卢森堡
如果一个人觉得别人已经完全明白他的意思,他就会变得轻松。
马歇尔·卢森堡
我觉得遗弃就像是一道光谱,在最严重的那端,是像马克的父亲那样抛家弃子,完全抽离孩子的生活。而当孩子想要你陪伴时,你让他走开,或孩子想让你看他的画作时(某种程度上,那是孩子试图向你展示他真正的样子),你只是做做样子,敷衍一下,并没有认真地去看,那也算是一种程度轻微的“遗弃”。
菲利帕·佩里
如果我们不反思自己是如何成长的,以及上一辈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影响,有一天你会赫然发现,那些经历会冷不防地跳出来,给你一记回马枪。你可能会说过类似这样的话:“我一张嘴,说出来的话竟然跟我妈妈如出一辙。”如果那些话都是正向的积极的,让你童年时觉得有人需要你、关爱你、保护你,那当然很好,但实际上那些话的效果往往正好相反。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几乎时时刻刻都想远离孩子,你真正需要远离的,可能是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感觉。为了避免受到那些触发因素的控制,你可以抱着同理心去回顾你婴幼儿时期或童年的经历。这样你就能发觉孩子对你的需求和渴望。
菲利帕·佩里
父母害怕面对自己的错误,其实对孩子毫无帮助。当我们改变行为并修补破裂关系时,那些犯下的错误(例如假装孩子的感觉不重要)是可以弥补的。但如果我们觉得承认错误太丢脸了(而且“坏”标签还会增加那种羞愧感),我们就永远无法纠正任何错误。
菲利帕·佩里
对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我们的言语也会发挥小小的作用,但更大的作用体现在我们展现出的温情、触碰、善意和尊重: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他们的个性、观点,以及看世界的角度。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时,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他们安静入睡时才展现出来。
菲利帕·佩里
当孩子小时,总会觉得床底下有怪物。这时,你应该关注的,不是他讲的故事或给的理由,而是他表达的理由。你可以说,“你好像很害怕,能多讲给我听听么”“我们来编一个怪物的故事吧,哪些怪物叫什么名字”重点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陪孩子,直到他们获得安抚,而不是人为他们在胡闹。如果你认为他在胡闹,连其他你绝得不算胡闹的沟通也会消失,比如,钢琴老师把手放到她的腿上。因为对孩子而言,这都属于讨厌的事。
菲利帕·佩里
确认感受最困难的一点是,你有不同感受的时候。例如一个七岁的孩子说“妈妈从来不带我出去玩”。你可能马上反驳“瞎说,我们上周才去过游乐园”。你可以说“你觉得现在很无聊,很烦么?那你告诉妈妈你想做什么呢?”当我们感受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
菲利帕·佩里
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诺瓦对某些习惯很坚持。每次有什么事没有按照诺瓦的意思做,她会大发脾气。一次,她因哥哥坐了她喜欢的座位大哭时,我温和的对她说,“你看到哥哥坐在你的座位上,觉得难过,你真的很想坐在那里,对不对?”她哭声缓和。我体会得到她的感受,也感觉到她从我脸上看到了这点。我告诉她下次可以坐在这里。接着问她现在想坐哪,是靠窗呢,还是前排呢?她立刻就不哭了。你要意识到,孩子只是在告诉你他的感受,你要把握这个机会与他产生共鸣,谈论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否认他。否认负面感受并不会让它消失,只会强化它。
菲利帕·佩里
再次切记,你想设定界限时,应该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以你自己的感受作为理由,因为你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理由。比如“孩子想自己骑单车穿过好几个街区回家,你可以说“你的想法挺好,你觉得自己长大了,你知道如何安全的在马路上骑车。问题是,我还没准备好让你自己那样做。我必须赶快接受这个事实:你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可以照顾自己了。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准备好适应这种状况。”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几乎时时刻刻都想远离孩子,你真正需要远离的,可能是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感觉。
菲利帕·佩里
对于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地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
菲利帕·佩里
大多数家庭都会争吵,重点是如何处理及化解冲突。要会尊重及欣赏彼此。为了处理分歧,你应该先弄清你对环境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下一步是了解对方对环境的感受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争论时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例如“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 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人们大多不喜欢被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比较容易听进去。
菲利帕·佩里
对家长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和孩子轻松自在的相处,让孩子感到安全,让孩子觉得你想要陪伴他。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时,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他们安静入睡时才展现出来。
菲利帕·佩里
例如,你可以说:“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说:“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人们大多不喜欢被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就比较容易听进去。
菲利帕·佩里
«
1
2
...
72
73
74
75
76
77
78
...
217
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