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孩子
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时,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他们安静入睡时才展现出来。
菲利帕·佩里
儿童是一个个体,但他也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一个孩子的系统中,除了有亲密的家庭关系以外,还包括学校、他们的友谊,以及他吸收的文化。所以你应该观察那个系统,并尽你所能为你自己和孩子,把那个系统打造成最好的环境。环境没有必要是完美的,因为完美并不存在。
菲利帕·佩里
当你的孩子或亲友像你秦素痛苦的感受时,你首先要确认那种感受,这可以帮他排解情绪。
菲利帕·佩里
当孩子小时,总会觉得床底下有怪物。这时,你应该关注的,不是他讲的故事或给的理由,而是他表达的理由。你可以说,“你好像很害怕,能多讲给我听听么”“我们来编一个怪物的故事吧,哪些怪物叫什么名字”重点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陪孩子,直到他们获得安抚,而不是人为他们在胡闹。如果你认为他在胡闹,连其他你绝得不算胡闹的沟通也会消失,比如,钢琴老师把手放到她的腿上。因为对孩子而言,这都属于讨厌的事。
菲利帕·佩里
确认感受最困难的一点是,你有不同感受的时候。例如一个七岁的孩子说“妈妈从来不带我出去玩”。你可能马上反驳“瞎说,我们上周才去过游乐园”。你可以说“你觉得现在很无聊,很烦么?那你告诉妈妈你想做什么呢?”当我们感受不好时,我们不需要被治愈,我们想要的只是有人感同身受。
菲利帕·佩里
去感受而不是去处理。诺瓦对某些习惯很坚持。每次有什么事没有按照诺瓦的意思做,她会大发脾气。一次,她因哥哥坐了她喜欢的座位大哭时,我温和的对她说,“你看到哥哥坐在你的座位上,觉得难过,你真的很想坐在那里,对不对?”她哭声缓和。我体会得到她的感受,也感觉到她从我脸上看到了这点。我告诉她下次可以坐在这里。接着问她现在想坐哪,是靠窗呢,还是前排呢?她立刻就不哭了。你要意识到,孩子只是在告诉你他的感受,你要把握这个机会与他产生共鸣,谈论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否认他。否认负面感受并不会让它消失,只会强化它。
菲利帕·佩里
语言的效果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让效果进一步发挥。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此外,爱也无法延迟给予:它无法等到周末再给,孩子每天至少都需要从一位家长身上获得爱。
菲利帕·佩里
忽略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有害。当我们责备孩子哭闹时,我们就给了孩子两个哭闹的理由:一个是最初让他们感到难过的事;另一个是父母生气了,而他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你应该坚持安抚的理念,去感受孩子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处理。如果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宽慰,他们将逐渐学会那种安抚,以后就能够自我化解。
菲利帕·佩里
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很重要,让孩子“别胡闹了”,会切断沟通。多去体会孩子的感受,尽量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绪,观察到情绪并转变成话语,才能与孩子共鸣。
菲利帕·佩里
肯定、认真对待、确认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然后包容。包容是指看到孩子愤怒时,理解他为什么愤怒,帮他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为他找到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愤怒,而不是让他受到愤怒的处罚或被情绪压垮。对其他情绪也是如此。启动亲子对话,而不是终止对话。
菲利帕·佩里
“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认同这句话的比例高达70%,但父母认同这句话的比例仅33%。
菲利帕·佩里
不要轻易批判: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并说出你欣赏的点,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而不是笼统的批判和评判。
菲利帕·佩里
孩子黏人只是一阶段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孩子清醒黏你的时候表达对他们的爱,而不仅仅是在他们安静入睡时才展现出来。
菲利帕·佩里
花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倾听他的心声很重要。不要在陪伴孩子时,双方各自盯着不同的屏幕,沉浸在不同的世界,而只是共享一个空间,然后突然闯进他的世界,让他做这做那。
菲利帕·佩里
青少年在家庭之外塑造自己的身份,发展新的身份标记来帮他融入新的圈子时,可能会让你感到陌生。其实你并未失去你心爱的孩子。他在他新的朋友圈感到安心时,与你分离的需求就会减少,过去的优点会重现。当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在生活中的位置,会表现出不安全感的恐惧,不要把孩子的感受视为胡闹,只要你能倾听,不做评判,只要你能确认孩子的体验,你就能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在设定界限方面就会更容易更自然,再回到之前,界定你自己和你的感受,而不是界定孩子。
菲利帕·佩里
青少年对事物的感受比小孩或成人更深刻、更全面。但他们冲动的展露情绪时,懂得“这不太好”或“别那样做”的能力还没跟上。家长要找出孩子的出格行为想要传递什么信息,接着解决问题,进行头脑风暴。
菲利帕·佩里
再次切记,你想设定界限时,应该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以你自己的感受作为理由,因为你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理由。比如“孩子想自己骑单车穿过好几个街区回家,你可以说“你的想法挺好,你觉得自己长大了,你知道如何安全的在马路上骑车。问题是,我还没准备好让你自己那样做。我必须赶快接受这个事实:你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可以照顾自己了。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准备好适应这种状况。”
菲利帕·佩里
对于青少年要习惯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并界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比如,说“你还太小,不能去酒吧”,不如说“我还没准备好让你去酒吧”。
菲利帕·佩里
合作型管教,和孩子一起思考怎么解决问题,更像是辅导员,而不是独裁者。①借由定义自己来定义问题,②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感受,③确认那些感受,④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案,⑤坚持,必要时重复几个步骤。
菲利帕·佩里
家长的任务是以身作则,用一样的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和他人,并希望孩子也能展现这样的行为。除此,为适应社会,举止得体,还需要培养四种技能,①抗挫折能力②灵活应变能力③解决问题的能力④从他人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
1
2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
227
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