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觉得
设定界限的经验法则是,界定你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例如,孩子放音乐的声音很大,打扰了你。孩子沉浸在音乐中,不亦乐乎,你却开始烦躁起来,怒气冲冲。换句话说,你正在接近你的极限。这时你可以界定自己,描述你的感受,而不是界定孩子。你可以说:“我觉得音乐太大声了,我想请你调小声一点。”而不是说:“你的音乐太吵了,把音量调小一点。”
菲利帕·佩里
睡眠训练以及强制婴儿晚上不要哭,会导致孩子觉得自己需要别人是丢人的事。
菲利帕·佩里
我们需要记住一点,孩子很自然就会与父母分离。当他知道你在那里,随时找得到你时,他会觉得可以放心分开了,因为以后想再与你相连时,你一定会在那里。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的孩子把睡觉和舒适、安全、陪伴联想在一起,他会觉得睡觉是一件很好的事。当我们想让孩子睡觉,却试图把他推开时,才会出现睡眠问题——这时孩子会把睡觉和孤独、拒绝联想在一起。
菲利帕·佩里
孩子黏你、渴望你、爱你的强度,有时会让你觉得太强烈,难以招架,但你应该好好享受它:那说明孩子已经对你形成强烈的依附关系。他们对这种依附关系越确定,就越有安全感,越不需要到处寻找这种依附的保证。
菲利帕·佩里
获得足够关注的孩子会有安全感,不会为了人际关系而患得患失(他不会太在意人际关系,也不会觉得自己必须引人注目——例如跳火圈或撞石柱——才能确保人际关系)。“温情轰炸”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Oliver James)一对一的时间,由你的孩子决定你们两个一起做什么及吃什么,只要一切安全合法就好。在那段时间内,你也要不断表达你对孩子的衷心感谢与关爱。“温情轰炸”练习就是给孩子加强版的关注。那也打破了你们相互胁迫的行为模式,让你们重新启动一种良好互动的节奏与模式。
菲利帕·佩里
我们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但又不敢把自己拉回中心,以免再次被排挤——因此我们又进一步抽离人群。
菲利帕·佩里
孩子觉得亲子关系越安全时,越容易与他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
菲利帕·佩里
习惯培养是一个由被动到主动到自动的过程,就其心理特征而言,被动阶段是遵从;主动阶段是认同;自动阶段是内化,觉得这样做才应该,才舒服,才快乐。
于漪
所有经历过巨大、深刻而持久的幸福体验的人,回首往事,都会觉得走过的一路,有那么多的巧合、那么多的偶然、那么多的戏剧性。
薛瑞萍
以读奖读——我觉得自己很聪明。
薛瑞萍
自由尤其在于不屈服于别人的意志。自由自在的小孩意味着不做他人强迫他做的事情。这几个淘气的小孩玩得正欢,或许他们应该去暖和暖和,但“如果你硬要他们去的话,也许他们觉得你这种强迫的做法比寒冷还难受一百倍”。你要他服从你的意志,而这比寒冷还要让他难受,这就是儿童喜爱自由的天性。
严开宏
如果你的身体在颤抖,那就让它颤抖好了!不要觉得你应该阻止它,也不要试图装出一副正常人的模样,甚至不要使劲地去放松。
克莱尔·威克斯
或许,当你觉得自己已经痊愈时,过去的恐惧和那些奇怪的感觉又会卷土重来,其剧烈程度一点也不比刚发病时弱。不要灰心,这不奇怪,因为你的记忆仍然很深刻,“伤疤”也还没有愈合。不管有多少次反复,过去起作用的因素将来一定还会发挥作用。所以,你应该平静地接受每次挫折,并等待更长的时间。你或许会有反复,但你不会被再次吓到。
克莱尔·威克斯
当以前的那些记忆袭来的时候,患者会受到严重打击,觉得自己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那些以前认为要摈弃的想法又回来了。在弄清楚自己的状况,保持清醒之前,他已经不知不觉被卷入了前进路上障碍的漩涡。但是,要是患者一开始就采取我所讲到的办法,坦然面对、勇敢接受、并且克服恐惧产生的双重恐惧,那么在遇到上面那种情况的时候,内心深处的恢复欲望就会觉醒:“以前都可以克服,现在照样可以!你知道那些症状其实都不算什么!”那些症状其实真的并不重要。
克莱尔·威克斯
神经症患者缺乏耐心且躁动不安:耐心排队等候简直是无法忍受的劫难。请从本书中找到潜藏在自己身上的勇气和毅力:我们每个人都有未知的能力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你有可能会意识到这种能力,但由于你的神经所处状态,可能觉得无法将它释放出来。
克莱尔·威克斯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基于自身的经验,凭借直觉来关怀学生,并没有注重个体差异,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在我看来,爱孩子就应该以尊重理解为前提,尤其是这类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病残生,他们自卑感强,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敏感脆弱,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对待这类学生,老师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可怜他;老师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歧视他。因此,对他们的关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得科学、爱得具体,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桂贤娣
学习使我觉得自己年轻,学习使我觉得自己仍然在进步,在不断充实。学习使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潜力、生命力。学习使我的生活增加了新的意义,每一天每一小时都不会白过。
王蒙
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 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表面上来看, 读书是一个悖论: 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罗翔
如果你觉得一本书泛读之后,非常不错,那你可以再读、精读,对于书中让你感动不已的语句,你可以记录下来,甚至可以发在微博上,让大家分享你的心得。
罗翔
«
1
2
...
73
74
75
76
77
78
79
...
217
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