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恶
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莫言
站在高一点的角度往下看,好人和坏人,都是可怜的人。小悲悯只同情好人,大悲悯不但同情好人,而且也同情恶人。
莫言
动荡不安的生活是大善的培养基地,也是大恶滋生的温床。
莫言
编造一个苦难故事,对于以写作为职业的人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那种非在苦难中煎熬过的人才可能有的使命感,那种建立在人性无法克服的弱点基础上的悲悯,却不是能够凭借才华编造出来的。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莫言
每个人,都有过恶梦的经历吧,谁都不会因为一场恶梦而真的从此抗拒睡眠。而且,没有谁真正会对他人的恶梦感兴趣,耿耿于怀的,只能是自己。你这场恶梦,当个警钟就行了。
莫言
人们并非生来平等,人的善恶感也生来各异。
菲茨杰拉德
可是我一面心里想,我们这排灯火辉煌的窗户高高在这都市之上,从底下暮色苍茫的街道望上来,不知道蕴藏着何等人生的秘密,而我脑海中也见到这么一位过客,偶尔路过此地,抬头望望,不知所以。我自己似乎又在里边又在外边,对这幕人生悲喜剧无穷的演变,又是陶醉又是恶心。
菲茨杰拉德
每个人都以为他自己至少有一种主要的美德,而这就是我的:我所认识的诚实的恶人并不多,而我自己恰好就是其中的一个。
菲茨杰拉德
人们并非生来平等,人的善恶感也生来各异。
菲茨杰拉德
我既身在其中又身在其外,对人生的千变万化既感到陶醉,同时又感到厌恶。
菲茨杰拉德
做事半途而废,说话有头无尾都是坏事。这世界上的万恶之源乃是半吊子精神。
斯蒂芬·茨威格
这个世界上最恶劣的坏事并不是由邪恶和残暴所造成,而几乎总是因为软弱而产生的。
斯蒂芬·茨威格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里人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的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莫言
五十年代的人是比较纯洁的,六十年代的人是十分狂热的,七十年代的人是相当胆怯的,八十年代的人是察言观色的,九十年代的人是极其邪恶的。
莫言
对艰苦生活和克己奉公的极力鼓吹只是为了掩盖罪恶的假象而已。
乔治·奥威尔
其实这样的名言,古往今来很多人都说过。比如,著名的斯多葛代表,号称五贤君之一的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奥勒留。他说:“我必然会遭遇负义、无礼、背信、恶意和自私自利之人——我以提醒自己这句话开始每一天。”是不是很神似的一句话?
罗振宇
所有的选择难题,本质上都是视野狭窄带来的。偏好不够用了,那就扩展一下看看概率。概率不够用了,那就扩展一下看看运气。运气也看不清了,那就扩展一下看看公共利益。甚至公共利益也看不清,那就扩展一下,想想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总之,格局越大,选择就越容易。(这段话很有价值,不是唱高调,的确如此,从群体角度来说,做善事比做恶事收益要大)
罗振宇
在情欲这个恶魔消失之前,一个人始终无法摆脱这种状态。
叔本华
善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改变所处的场所和立场……平衡本身就是善。
村上春树
善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不断改变所处的场所和立场……平衡本身就是善。
村上春树
«
1
2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
193
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