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父母
在每个家庭中,有一个最理想的餐桌序位,当父母坐在边,孩子依著长幼次序坐在另一边,由右而左排列下去(即顺时针)。
伯特·海灵格
孩子无意识地认同父母之前的伴侣,有时会导致精神病变,尤其是当家中没有女儿时,那么其中一个儿子便必须要代表父亲从前的女人;又或者家中没有儿子时,其中一个女儿便要代表母亲从前的男人。
伯特·海灵格
孩子与父母中断联系的处理方法:1、拥抱或想象拥抱;2、通过代表拥抱;3、深深地鞠躬;4、超越与父母的联系,看到更大的系统。
伯特·海灵格
孩子经常为父母不负责任的离异而赎罪。
伯特·海灵格
当我们知道唯一可以做我们父母的人,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孩子,所以,不必期望去改变父母的想法。
伯特·海灵格
一个人为什么特别容易发生意外?很多都是子女违反了长幼秩序的结果,即孩子自以为知道并评价父母之间的私事。
伯特·海灵格
父母如果为了孩子而自牺牲的话,对自己还是对孩子都不是好事。
伯特·海灵格
秩序的优先原则:原生秩序——根据归属权在时间上的先后顺序而定的,排列一个家庭的话,层级较低的人以顺时针方向排列在层级较高的人的左边(我的评论:是不是在家庭中就餐时座位排列也是如此呢),夫妻关系较之作为父母的身份有优先权;与旧的系统相比,新的系统有优先权,新组建的家庭较之与原来家庭的关系有优先权。
伯特·海灵格
在家庭内出现的悲剧,往往是因为后人违反了原始的秩序,意思是他做了本应属于前人份内的事情。例如:孩子尝试代替父母赎罪或承担所犯错误的后果。所以,家庭辅导中要注意的是:是否有人做出了僭越。
伯特·海灵格
当孩子逐渐长大,父母开始在给予和获得的关系上设定边界,使得孩子可以慢慢学习离开家,过独立的生活。做一个好父母意味着,有时必须让孩子失望,拒绝孩子的要求;允许孩子去有负面的经历,去失败,从而学习。
伯特·海灵格
一个牧师写了一封信给我,是关于一个变成精神分裂的女人。她有个女儿被送进收养家庭,后来她康复之后想要回女儿。他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给这个女人建议。我的回答是,女儿需要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母亲可以对她说:“现在我又可以在你身边出现了,你可以随时来看我。但是我把你留在养父母的身边,是他们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了你。”然后这个孩子就可以来回在亲生母亲和养父母之间。但是现在母亲不可以再从养父母那里把孩子要回来。这可以被看做是一个爱的序位,在这个序位里,这个孩子可以同时拥有亲生母亲和养父母。
伯特·海灵格
透过特别的父母,我们也体验到自我与人生的局限。虽然,一方面我们会受限,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却被赋予特殊的才华与选择。一个沉重的命运常常比一个轻松的命运更为不凡。就是这样,当同意自己的命运,并采取行动,有着特殊命运(的人)便会看到自己背后那份特殊的カ量。
伯特·海灵格
如果有人说:“你的父亲是个酒鬼。”那么出于对父亲的忠诚, 孩子就会变得和父亲一样。这就是外界对孩子灵魂的影响效应。孩子会变得和父亲一样。孩子说:“我想要像你一样。”然后父亲会慈爱的看着孩子说: “你也可以去做一些和我有所不同的事物。”这样可以释放孩子,让孩子可以超脱父母范围去发展。
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对团体说:关于这点,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一个女心理学家有两个孩子,她和丈夫分居,她说:“孩子的父亲对孩子什么也没做。” 我问她:“你尊重孩子的父亲吗?”她说:“不。”我说:“没错,这就是为什么他对孩子什么也不做。” 两年后,我又遇见了她。我问她:“你好吗?”她说:“孩子的父亲带他们去度假。”这是解决的开始。回到最初的爱,无论发生了什么,给它一定的空间,然后孩子就会好起来。被拒绝的父母,对孩子是最大的损失,巨大的损失。
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多年来我做过很多疗愈工作,我发现最为重要的事物只有一件事,这件事很直接:所有的疗愈,只有一个成功途径——让人们和他们的父母连结。仅此而已。有些人比较容易做到,有些人比较难,有些人陷入了困境,总是无法和父母重新连结。
伯特·海灵格
在家庭系统排列当中,我们看到:当系统当中的一个成员,无意识的认同了另一个成员的命运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愿望去“帮助”。受到这种愿望的趋使,我们会去干预那些我们不该干预的事情:错误地站到了父母的序位上,进入到父母的关系纠结之中,或者在察觉到整个家族系统的亏欠时,误以为自己可以替整个系统进行偿还。
伯特·海灵格
家庭排列工作的核心是和解,尤其是孩子与父母的和解。每一个人都希望接受父母好的一面,而去抱怨父母不好的一面,这样的态度,这样的重复会让我们冻结固着在过去原生家庭的冲突当中。评判“好,坏”,会将一些人和事排除在我们的心灵之外,将我们更加牢固的和过去联接。而助人治疗工作的要点在于促进发展和成长,所以助人者需要时刻警醒,放下评判心。如果他和案主同样去评判分别,去指责愤怒,去要求补偿,去认同案主的“好坏”,那么他就阻碍了和解。
伯特·海灵格
如果案主将治疗师定义成自己的再生父母,他在无意识当中就会进入到一种忠诚感的纠结:他会在潜意识的层面去证明自己的亲生父母才是更好的父母,而开始部分或全部拒绝治疗师给予的建议,帮助;开始越来越挑剔,拒绝感谢,责备治疗师。
伯特·海灵格
心理治疗师有时会无意识的进入到案主父母的角色,对待案主好像是对待未成年的小孩子,而案主会像看待“再生父母”一样看待治疗师,期待自己童年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一切都可以从治疗师那里获得。如果这样的情形发生,那么治疗关系就进入了困境。如果治疗师把自己定位成案主更好的父母,以这样的态度进入到助人关系,那治疗师会在一开始倾其所有地给予,一段时间之后又不得不尝试在治疗关系中设立界限。
伯特·海灵格
养父母必须把自己看作是亲生父母的代表。他们必须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只有当他们尊重孩子的亲生父母,他们才会尊重孩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比亲生父母有优越感,孩子就会复仇,并且说:“你没有比我的亲生父母更好。”
伯特·海灵格
«
1
2
...
35
36
37
38
39
40
41
...
66
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