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痛苦
这是因为父母或照顾者的关系不和睦时,孩子经历的情感痛苦是成年人看不见的。身为父母,你很难感受到孩子的痛苦。因此,你不会去探究自己的行为是如何导致那种痛苦的。
菲利帕·佩里
你可能无法帮孩子消除痛苦,但是通过陪伴,而不是否认或推开他们,你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度过这段煎熬的日子。
菲利帕·佩里
孩子都希望忠于父母的任何一方,在父母之间受到拉扯会使孩子左右为难。如果父母相互配合,沟通良好,而且孩子在父母离异后仍与双方定期密切地接触,孩子以后的生活会和往常一样,性格也不会变得忧郁或好斗。只要父母之间有明确、积极的沟通,未同住的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比较融洽。如果父母离异后,其中一方(通常是父亲)渐行渐远,孩子就会感到痛苦、愤怒、忧郁或自卑。
菲利帕·佩里
如何帮孩子把痛苦变得可以忍受?在他们感到痛苦时,陪在他们身边。为了孩子,为了你最爱的人,你需要在场。敞开心胸面对和接纳孩子对你展现的情绪以及感受。
菲利帕·佩里
当你的孩子或亲友像你秦素痛苦的感受时,你首先要确认那种感受,这可以帮他排解情绪。
菲利帕·佩里
当孩子在痛苦中感到无助时,他们会开始抽离,切断自己与痛苦的联系。抽离痛苦的缺点是,人们会突然想起自己主动断绝的感觉。那种感觉会让你不舒服、不安。如果你以不回应来训练孩子不要哭,你是在教孩子怎么抽离感受。认真对待孩子的情绪,让她更有安全感。
菲利帕·佩里
你和跟你一起生活的人,构成了孩子的环境。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亲子关系以及你与周围人的关系。重要的不是家庭的结构,而是我们如何相处。父母相处融洽是养育快乐孩子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认同这句话的比例高达百分之七十,但父母认同这句话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三。这是因为父母或照顾者关系不和睦时,孩子经历的情感痛苦是成年人看不见的。
菲利帕·佩里
睡眠训练除了让人养成绝望的习惯以外,也会使人丧失同情他人痛苦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儿童有哪些自然的欲望,孩子们真正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发现这些欲望和原始人的生存需要并不一致,并非吃饱喝足悠然自得。卢梭描述了儿童的自然欲望,按照爱弥儿的成长过程,从出生至十四五岁,真正的需要依次包括:追求感觉的愉快,方便舒适;使用感官和身体,伸展和活动他们的四肢;健康和保存生命的需要,痛苦的避免、忍受和表达;感受的需要,什么都想摸一摸,动个不停;改变的需要,总想搞乱他所看见的东西;运用身体能力的需要,使用自然赋予他的一切力量;运用自然的自由的需要,只做他想做和能做的事情;运用感性能力的需要,他的游戏就是他的工作;学习有用的知识的需要,对一切和他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有着自然的好奇心等等。
严开宏
接受新的观点,新观点应该把痛苦和恐惧降到最低。把新方法写在纸条上。
克莱尔·威克斯
在年轻的时候,承受一定痛苦对我们来说是有好处的。我们不应该得到太多庇护,因为从经历过的痛苦中获得的经验将成为我们今后的一笔财富。
克莱尔·威克斯
不要逃避恐惧。对它加以分析,你会发现它不过是一种身体的感受。不要被这种感受吓到。不要自怜。直面痛苦,告诉自己时间能缓解痛苦。
克莱尔·威克斯
如果你抓着快乐不放,会发生什么?你会对其产生依赖,不是吗?如果你依赖的那个人发生了意外,或者你依赖的财物被破坏,见解被攻击,你就会迷失,所以你说你必须保持出离心。但其实去不要依赖,也不要出离,只是看着事实,当你理解事实本身,就不会再有快乐或者痛苦,有的仅仅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克里希那穆提
人主要关注的,并不是获得快乐或避免痛苦,而是看到其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为什么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准备着去承受痛苦。确切地说,他的痛苦有了意义。
维克多·弗兰克尔
发现意义的途径有:(1)创造、工作;(2)体验价值:经由体验某个事件和人物,如工作的本质或文化、爱情等来发现生命的意义;(3)受苦:因为痛苦被发现有意义时,便不再痛苦了,通过认识人生的悲剧性和克服困境,促使人深思,寻找自我,最终发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超越。
维克多·弗兰克尔
你的一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光是知道这一点就足够需要勇气。因为进化是自然法则,不进化你就要毁灭,而进化又意味着痛苦,所以活着的世人都痛苦。但只要我们足够努力,连神明都会庇佑于你。
董宇辉
渴望知识,渴望学习,是人深藏在基因里的东西。读书就像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痛苦了迷茫了伤心了,都可以去看书。书不一定能回答你的问题,但书能让你不纠结这些问题。
董宇辉
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它们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处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罗伯特·戴博德
自恋障碍的病人可能在生活中鄙视过许多人,例如“愚蠢弱小的”弟弟妹妹或者没有教养什么都不懂的父母。所有的鄙视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那就是抑制自己不愿表现出来的情感。鄙视弟弟妹妹,常常是因为嫉妒他们;鄙视父母,能够帮助病人逃避无法理想化父母形象的痛苦。
爱丽丝·米勒
毫无例外地,我在所有的案例中都发现了同样的模式:完全否认经历过的痛苦,将施虐的父母理想化。在成人的过程中,这两种行为都导致毁灭或者自我毁灭。
爱丽丝·米勒
«
1
2
...
74
75
76
77
78
79
80
...
194
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