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东西
所有动物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才能,且刚刚好。只有人拥有过剩的才能。这种过剩的才能却给他招来了苦恼,这不是很奇怪吗?在每块土地上,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资都超过了他们的生存所需。如果他足够明智,不去理会这种过剩,他就总是会很满足,因为他需要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太多。古希腊文学家兼哲学家法沃里努斯(Favorinus)曾说:“巨大的需求源于巨大的财富,而且要得到我们想要的,最好的办法往往是舍弃我们已拥有的。”我们努力地想让自己更加幸福,结果却把这件事变成了痛苦。每个只是希望自己能活着的人,往往会活得很开心,他从而也会成为好人,因为做个坏人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卢梭
首先,要谨防教给孩子一些看似礼貌的空话,那些话就好比咒语一样会制服他周围的那些人,让他们屈从于他的意愿,让他立刻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有钱人所接受的虚伪的教育教他们运用一套辞令,绝对会让他们变得看似礼貌实则专横傲慢,这样一来,没有一个人胆敢反抗他们。
卢梭
如果这些小皇帝和小霸王特有的思想让他们在童年时期过得非常悲惨,那么当他们长大的时候,当他们与别人的关系开始展开并增加的时候,又会怎样呢?他们习惯了发现所有东西都为他们让路,所有人都迁就他们,可是一踏入社会,遇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反对,被他们原以为可以随意支配的世界重重地压在下面,几欲垮掉,这个时候他们该多么惊讶,而这种惊讶又是多么痛苦呀!
卢梭
如果一个孩子既没有受到襁褓的束缚,也没有身体不好,也不缺少任何东西,却一直不停地哭很长时间,那只不过是习惯或性格倔强的结果。这样的眼泪不再是自然的杰作,而是照料那个孩子的人一手造成的,她没能忍住这种长时间大哭的烦扰而去哄了那个孩子,这样却让他以后哭的时间增加了。她没有想到,虽然她今天让那个孩子安静了下来,却是在教他明天哭得更大声。
卢梭
如果我们可以这么说的话,孩子会觉得自己强大得足以让他周围的一切活跃起来。不管是创造东西还是破坏东西,对他来说都是一回事。他所寻求的就是改变,而所有的改变都需要行动。如果他看起来更加倾向于破坏东西,那只是因为创造东西需要花时间,而破坏东西则几乎不费什么时间,因此,破坏性的工作更加符合孩子急不可耐的性情。
卢梭
财富、心满意足都不过是梦。我们的生活已不再基于我们的现状,我们只在我们身处之外的地方生活。如果我们赖以生活的东西都还在,那么我们如此恐惧死亡值得吗?
卢梭
谨慎、节俭和吝啬的老人宁愿舍弃今天的生活必需品,也不愿在一百年之后缺少那些东西的时候,这种愚蠢就会更加致命。因此,我们抓住一切,我们紧握住一切不放。我们担心时间、地点、人、事情,现在的和将来的一切。我们的自
卢梭
人们还试过另外一种方法:不一会儿就把孩子给别人的东西还给他,这样他就会变得习惯于把他知道肯定会回到他手中的东西送给别人。我在孩子身上几乎没有看到慷慨大方的品质,有两种情况除外:付出对他们自己没有用处的东西;或付出他们指望还能回到自己手中的东西。洛克说过:“好好安排,让经验告诉他们最慷慨大方的施舍者会得到最大份额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表面慷慨大方,但实际上却格外贪婪。他补充说,孩子会因此养成慷慨的习惯。是的,高利贷者的慷慨,给别人一个鸡蛋,就要得到一头奶牛的慷慨。但是,当要孩子真正给予的时候,这个慷慨的习惯就没有了。当他们要不回来那些东西时,他们就不会给予了。这是一种思想习惯,而不是行为习惯,需要监督。应该教给孩子的其他所有美德都与这一点类似,为了宣扬这些无缘无故的美德,你要把他们的年幼时光浪费在伤心之中!难道这是一种明智的教育吗?
卢梭
人会把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所有东西都当作自己的,这是人天生的一种性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方法两者都会成倍地增长,那么每个人就会让自己成为所有人的主宰。由此,仅仅为了得到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主人,并认为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最后,当我们不得已拒绝给他某个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一直坚信只要他开口提出了要求,任何东西都可能得到,他就会把你的拒绝视为一种反叛的行为。在他还太小,不明事理的年龄,你对他解释的种种理由在他眼里都是虚假的借口。他在其中看到的只有你的恶意。他所谓的不公正的感觉会让他性情大变,充满怨恨,他会厌恶每一个人。他从没有对别人善意的行为心存感激,对别人的种种恶意更是心怀怨恨。
卢梭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会选择蚂蚁。没有人喜欢自己丢脸,他们总是会选择成为主要角色,这是自尊的选择,也是一种非常合乎人的本性的选择。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教育啊!最可憎的怪物莫过于吝啬小气而又冷酷无情的孩子了,他能意识到别人想要得到他的什么东西,也知道他应该拒绝什么。那个蚂蚁则更甚,它甚至教孩子们在拒绝的时候还要嘲笑别人一通。
卢梭
你知道让你的孩子变得非常悲惨最可靠的方法是什么吗?让他想要什么就得到什么,因为他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会让他觉得生活安逸,他的欲望会随之日益增长,早晚有一天你将不得不拒绝他的要求,而这样的拒绝完全出乎孩子的意料之外,会比得不到他自己想要的东西更加让他受伤。一开始,他想要你手里拿的一根甘蔗,很快他就会想要你的手表,接着他想要空中飞翔的小鸟,或者在他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他看见什么就会想要什么。除非你本身是万能的上帝,否则你如何能满足他呢?
卢梭
你告诉我孩子掌握了几何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你认为你证明了你的观点。并不是这样,你证明的是我的观点。你说的话表明,孩子不仅不能自己推理,而且他们还记不住别人的推理论证。因为如果你遵循那些小几何学家使用的方法,你就会发现,他们只是记住了那些形状的确切印象和论证的一些术语罢了。如果把那些形状颠倒过来,他们就一筹莫展,什么都不会做了。他们所有的知识都停留在感觉的层面上,没有什么渗透到了他们的理解力之中。他们的记忆力并不比其他的能力强多少,因为他们长大后还得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学习他们小时候学过的东西。
卢梭
每件东西在离开造物主之手时都挺好的,可是到了人的手中就会退化。
卢梭
假设一个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成人的高度和体力,假设他一进入人生就发育完全了,像从朱庇特的脑袋里跳出来的帕拉斯(Pallas)一样。这样一个既是孩子又是大人的人将会是个十足的傻子,一个机器人,一个不会活动且几乎没有感觉的雕像。他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到,什么人都认不出,他不能把眼睛转向他想看的东西。他不仅感知不到外部的物体,甚至无法通过几种感觉器官觉察到自己的感觉。他的眼睛不能辨别颜色,他的耳朵不能辨别声音,他的身体接触到身边的身体也感觉不到,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身体。只有他的手触摸到的东西才会进入他的大脑里。他所有的感觉只会汇合在一个地方,它们只是存在于常见的“感觉器官”中。他可能只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我”的概念。他会把他所有的感觉都归属于这个观念,而这个观念,更确切地说,这个感觉,就是他唯一比一般孩子拥有的多一些的东西。这个人一生下来就发育完全了,但也不会用双脚站立。他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学习保持平衡,或许他甚至都不会试着去站立,你会看到那个高大而强壮的躯体就像一块石头似的被留在一个地方,或者像一只小狗一样在地上匍匐爬行。
卢梭
当孩子一声不吭地努力想抓住某件东西的时候,他认为自己能够到那个东西,因为他不能正确地判断其间的距离。当他哭闹着并伸出双手时,他就不再是错误地判断了距离,而是在吩咐那件东西靠近他,或者命令你把它拿过去给他。
卢梭
当孩子开始说话时,他们就会哭得少一些。这是非常自然的一种进步,因为一种语言取代了另一种语言。如果他们能用语言说出某件东西弄疼了自己,他们为什么要用哭来表达呢?除非那种疼痛太过强烈,无法用语言来传达。如果他们仍然用哭来表达自己,那就是他们身边那些人的错。一旦爱弥儿会说:“它弄疼我了。”就只有非常剧烈的疼痛才会让他哭起来。
卢梭
大多数孩子断奶都太早。给他们断奶的时间应该是在他们长牙的时候。长牙通常会带来疼痛,孩子因此非常遭罪。在这个时候,孩子会出于本能地把他拿在手里的东西塞到嘴里咀嚼。为了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过程,人们往往会给孩子一个玩意儿,有点儿硬的东西,比如象牙或狼牙。
卢梭
此外,如果他们是因为一时兴起或倔强任性而哭,有一个办法肯定会让他们停止哭泣,那就是用某个讨人喜欢或吸引人的东西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自己要哭这件事。大多数乳母都很擅长这门艺术,如果运用恰当,这个办法就非常管用。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察觉到你是在故意分散他的注意力;要让他们玩得开心,但不要让他们怀疑你一直在想着他,关注着他,而这正是大多数乳母做不好的一点。
卢梭
不要把你自己的错归咎于别人。孩子会因为他亲眼目睹的事情而堕落,但是相比之下,你教给他的东西更能让他们变坏。为了告诉你的学生一个你自认为好的观念,你不停地劝诫、说教、卖弄学问,结果你又对他多讲了20个毫无价值的观念。你满脑子都是接下来应该讲什么,而忘了看看你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效果。在你滔滔不绝地宣讲的时候,你说的那些话都要把他淹没了。你认为他一句话也不会理解错吗?你料想他不会对你冗长啰唆的解说做出自己的评论吗?你料想他不会找一些资料构建他能理解的一套理论,并在他们有机会的时候用这套理论来反驳你吗?
卢梭
每个生命有限的造物都必须匍匐在这种需要的沉重束缚之下。要让他看到自己对物的需要,而不是人的突发奇想。要让约束他的勒马绳成为力量,而不是权威。如果有某件事情是他不应该做的,不要禁止他去做,但是要防止他,且不需要任何解释或讲道理。你同意要给他的东西,只要他一开口说要就给他,无须他恳请或乞求你,最重要的是不要讲任何条件。给的时候要高高兴兴,拒绝的时候只需表示出反感的样子,但是一旦你拒绝了,就不要随便变更,这样一来,孩子的恳求就不会打动你,让你动摇。你的“不”字一旦说出口,就要让它变成铜墙铁壁,孩子可能会尝试五六次,直到他筋疲力尽,才不会打算再去推翻那道墙。
卢梭
«
1
2
...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
451
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