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问题
教师本身必须有真正的理智活动兴趣,必须热爱知识,这样,于无意中就会使其教学充满生机。一个令人生厌的、敷衍了事的教师将使任何学科变成死物。再则,教科书必须用来作为手段和工具,而不能是目的。教科书的用途在于引出问题,并提供解答这些问题的知识。但是如果在讲课中,听任教科书的摆布,甚至让教科书占据主宰地位,其结果只能使思维变得迟钝。通常,对教科书的材料,应当采用迂迥战术,不宜直接攻击。从字面上去对待教科书,就会使儿童的心智局限于书中已经定型的老套子上。
杜威
要完全了解“教育是生长”的意义,必须拿不同的事来比。从它的反面说,就容易明白了。(1)把教育当做预备——把教育目的放在很远的“将来”、模糊不定的“将来”、和现在生活没有关系的“将来”;但当下的教育,是根据现有的目的做起来的。(2)把教育仅当做陶冶性情的工具。比如,在制陶工艺中,把泥土制作成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从外部添加的过程,与事物从内部自己生长出来不同。(3)把教育当做“引伸”或“启发”之意。这种方式,与外部的注入不同,将儿童的能力引导出来、展示出来,这种思想,看似不错,但它的问题就在于任儿童表演,任儿童发展。如果是怒,就让儿童发怒,不加指导,也是很危险的。
杜威
无论如何,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过分依靠别人获得资料(无论是阅读得来的,或是听来的)是不足取的。尤其要反对的是,别的人、书本或教师,很可能提供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答案,而不是给他材料,让他自己去加以整理,解决手头的问题。
杜威
学生学习观察是为了(a)发现他们所面临的疑难问题;(b)对观察到的令人费解的特征加以推测,并提出假设性的解释;(c)验证暗示的观念。
杜威
问题的困难就在于,如何把处理“日常事务”的习惯,转化成为表达“精确概念”的习惯。要顺利地完成这一转变,需要(a)扩充学生的词汇量;(b)更精确地表述词汇的意义;(c)养成连贯的口语表达的习惯。
杜威
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活动由于引进困难而逐渐复杂化,而这些困难又具有激励的性质、而不是具有使人变迟钝和徒然使人丧失信心的性质?教育者要以最大限度的判断力、机智和理智的同情心根据不同的学科具体回答这些问题。
杜威
如果他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
杜威
人的认识活动的5步骤:一、疑难的境地,即暗示、情境;二、问题;三、假设;四、推理;五、验证。
杜威
无论如何,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过分依赖他人获取信息(无论是阅读还是听到)是不够的。特别是,其他人、书籍或老师可能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现成的答案,而不是给他材料,让他自己解决手头的问题。
杜威
我们要怎样去享受人生?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去调整我们的人生,使我们得以和平地工作,旷达地忍耐,幸福地生活。
林语堂
人生没有什么好坏,只有“在那一季里什么东西是好的”的问题。
林语堂
我们的国运正处在多事之秋,无论国家和个人的生命,都会达到一种弥漫着初秋精神的时期,翠绿夹着黄褐,悲哀夹着欢乐,希望夹着追忆。到了生命的这个时期,春日的纯真已成追忆,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我们瞻望生命,问题已不在于如何成长,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不在于拚命奋门,而在于享受仅余的宝贵光阴,不在于如何浪费体力,而在于如何保存实力,准备过冬。自觉已到达某一境地,安下心来,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也自觉有一些成就,比起往日的辉煌虽然显得微不足道,却值得珍惜,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仍然保有耐寒的韧力。
林语堂
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从其中看到解决各种各样的人生问题的方向。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在不断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应当有什么样的意义而已。
林语堂
我总以为生活的目的即是生活的真享受。人生世上,他的问题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
林语堂
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的间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图片,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林语堂
人生世上,他的问题不是拿什么做目的,或怎样去实现这目的,而是怎样去应付此生,怎样消遣这五六十年天赋给他的光阴。他应该把生活加以调整,在生活中获得最大的快乐,这个问题跟如何去享受周末那一天的快乐一样实际,而不是形而上的问题。
林语堂
从这时起就有许多外国读者们都这样的间着,到后来也知道了他是一个什么人。他的作品说明了他这个人。这本书则更能说明他是什么人。这里收着的文章,也许是最适合林语堂的才能的,当然毫无问题,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这些文章代表了他的思想的锋芒直刺的特质,它们都是他的才智的天赋的表现。
林语堂
真生命是个人在社会上留下的永远生命,这种永远不朽的生命,乃是个人一生底大问题。社会上有没有这种长命的个人,也是社会底大问题。
陈独秀
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是作家的那个极其亲切又极其真实,他感受到的、思考过的问题和他的答复。这些比他刻画人物的本领、文字的美、丰富的语言艺术,以及丰富的知识等等要重要的多。
曹禺
一个写作的人,对人,对人类,对社会,对世界,对种种大问题,要有一个看法。作为一个大的作家,要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曹禺
«
1
2
...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
282
2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