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往往
我意识到,“少即是多”启发法在两个方面与我的发现不谋而合。其一是极端效应。在有些领域,罕见的事情(我再重复一次,它们或好或坏)起到了不成比例的重要作用。但我们却往往会忽视它,因此,关注如何利用或避免发生此类罕见事件将大大地改变我们的风险值。如果只需要担心“黑天鹅”风险的话,生活要轻松很多。
塔勒布
死亡和牺牲成了很好的营销手段,特别是当一个人在面临命运的审判时还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时。英雄往往是一个充满知性信心和自尊的人,死亡对他来说微不足道。
塔勒布
社会政策往往保护弱势群体,同时让强者各尽其职,而不会帮助中间阶层巩固其特权,因为这样会阻碍进化,造成各种经济问题,最终还会给穷人带来最大的伤害。
塔勒布
专注于必须完成的每一个步骤也是一个提醒,它让你知道:为了到达终点,你必须一直走去。大部分拖延者脑子里只有终点,至于怎样到达,他们往往不愿意多想。很多人后来才惊讶地发现,原来完成每一步的过程本身也是非常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简·博克
恐慌、羞耻、愧疚、厌恶和自责往往都是过去记忆的产物。只要发挥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区域的能力,你就可以让被激发的内隐记忆乖乖听话,为自己创造不同的神经回路,转变你的大脑,改变自己面对恐惧的状态,允许自己采取行动而不再拖延。
简·博克
比起照本宣科,经验往往才是更好的老师。吃一堑长一智。你的孩子要学会管理并承担哪些不太大的风险。学习如何识别和管理风险,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要提醒你的孩子,你没法总是盯着他们,你也没法总是保证他们的安全,所以他们得为自己承担一些责任。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交往往往也是如此,过近,对方少了自由空间;过远,无法做到相互了解。
郑英
许多东西,往往因为熟视而容易无睹。
郑英
奖励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物品,但物品毕竟只是载体,学生更在乎的是它所包含的源自教师的那份信任和关爱。
郑英
学生往往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强势就听谁的,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双重人格。
郑英
“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的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动物。“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人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
肖川
技能获得可分为不同阶段:从容易波动的EEG(脑电图)形式到几小时后的相对稳定形式(仍然易受影响)再到更加稳定牢固的形式(该形式往往通过睡眠形成)。时间越长形成的神经通路越稳固,而睡眠起到关键的作用。
丹尼尔·缪伊斯
心理弹性和坚忍不拔(resilience和grit)这两个词经常用于形容相似的品行。但其实它们在意思上是有差别的。心理弹性(resilience)是指克服困难,从逆境中复原的能力;而坚忍不拔(grit)却是指能长期保持兴趣或努力的能力。从概念上讲,这两者显然是不同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上,在对学生这两种品行的磨炼上所采取的方法却是相似的。因为能帮助我们锻炼韧性的东西往往也会帮助我们长期坚持我们的兴趣和努力,因为要坚持这些也是需要克服许多困难的。
丹尼尔·缪伊斯
“小红花”—— 论奖励及其副作用。内在动机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驱动力来自任务或活动本身,而不是为了获某外在的报答。驱动的行为除了活动本身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的奖励,有趣、享受的经历是行为的结果,往往具有创造性,能够最大激发潜能。奖励背后的愿望是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结论: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受试对象对任务本身感兴趣;当解决问题之道并无一定之规,找出解决之道的步骤也非一目了,奖励会对表现有不利影响且是多余的。知识和心理成熟度上的差距导致学生依赖老师,有助师生关系亲近,奖励则拉大了师生人格和价值上的不对称性。
高德胜
智慧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凯瑟琳·拉斯基
溺水的时候,有风起自你的窗口,灯影摇曳三月来来往往。你把酒瓶系在腰间,一只蝴蝶有三个坟茔多少次,我试图把自己埋在异乡。
余秀华
事实上,那些无法抛开“对将来的不安与寂寞”的人,往往是因为不想面对“此时此刻在眼前发生的问题”,所以选择了逃避。
松浦弥太郎
一个人新到一个单位,就像一粒石子投入一潭平静的池水,往往会引入注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视野之中。
张一鸣
高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想当然、凭感觉,应该要推理。其实线性思维是常见的一种想当然,也许许多事物的常态是类线性的,但是常态或者普通事物往往不是关键,需要面对的情况往往是非常态,所以要注意避免线性地想当然。
张一鸣
很多时候不是不理解,甚至不是认识不到,只是不愿意深刻认识到,这往往还是隐隐的主观在作怪。
张一鸣
«
1
2
...
80
81
82
83
84
85
86
...
174
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