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创造
儿童在敏感期拥有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本能,这种本能对儿童的影响力非常惊人。如果这种本能受到破坏,就有可能使儿童变得体弱,缺少活力。
蒙台梭利
早在父母注意到之前,小婴儿的感知觉就已经开始带动着心理悄悄发展了。比如,孩子的说话能力的发展就是秘密进行的。事实上,一个正常的婴儿,从出生起就拥有语言能力,他在其他各个方面也都存在这样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种创造性的本能,也是一种积极的潜能,它与儿童所处的环境一起构建儿童的精神世界。
蒙台梭利
一旦用惯了填色书,孩子就无法享受创作带来的自由,这类书所造成的依赖是毁灭性的。实验和研究表明,一旦接触了填色书,超过一半的孩子会失去其创造力和独立的表达能力,并变得死板和具有依赖性。
维克多·罗恩菲德
我认为最有助于儿童艺术创作的是一种不干预儿童自然成长规律的家庭氛围;只要成人的干预没有限制孩子,那么多数孩子都能随意且富有创造力地表达自己。
维克多·罗恩菲德
为了不让孩子沦为写实的奴隶,我们还有许多要做的。孩子对写实性再现的过分强调是他对周边的环境有了新发现和新认识的一种迹象,其视觉体验上的新鲜感经常压倒了其创造性的才能。
维克多·罗恩菲德
10——12岁:他会意识到集体的力量胜过个人的力量。父母在该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机会,以激发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的愿望和需求。
维克多·罗恩菲德
在该时期,建议尝试讲故事、做游戏或讨论孩子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在初期,绘画形式的艺术创作并不重要。事实上,这段”热身”时间的目的是加强孩子对你的信任,让孩子有机会积累他的体验,并“学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关注某种特定的体验。关键是你应该清楚自己的任务:为孩子创造条件,让他对周围的环境更敏感。这里的“敏感”是指对情感、认知(指看、听、触和运动等体验)和社会的体验更有领悟能力。
维克多·罗恩菲德
“如何培养孩子的艺术创造力?”等同于“如何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育、提高孩子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确切地说,这等同于“如何让她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维克多·罗恩菲德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灵感和灵活性,表扬最终作品是无济于事的,而是需要提高他对各种体验的敏感度。
维克多·罗恩菲德
罗伯特·麦基(Robert McKee):“故事是对生活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它让生活变得更有力度、清晰、有意义。故事是人类交流的货币。”
大卫·尼希尔
创造未来意味着放弃过去。
博恩·崔西
恐慌、羞耻、愧疚、厌恶和自责往往都是过去记忆的产物。只要发挥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区域的能力,你就可以让被激发的内隐记忆乖乖听话,为自己创造不同的神经回路,转变你的大脑,改变自己面对恐惧的状态,允许自己采取行动而不再拖延。
简·博克
教育,可以如此生动、有趣,这要自己去领略、去创造。别人的感触是别人的,于你,必须从自己开始,亲自尝试,亲自体味。
郑英
许多教育问题,一旦落实下来,便不过是寻常问题。面对导带问题若是能用诗心去构想,用匠心去实现,也能创造出一番胜境。
郑英
歌德说过: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的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和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
李希贵
过去我们是知识的消费者,但是未来每个学习者同时是知识的创造者,通过学习来进行创造,所以研究型的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
朱永新
未来学习中心父母的角色: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创造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管理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参与者,父母是未来学习中心的施教者。
朱永新
科学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是让科学知识有温度,奠定学生未来生活基础的同时,满足和保持他们天生的好奇心,二是科学知识有力度,养成学生理性思维习惯的同时体验探索世界的理智感,三是让科学智慧有深度,提高学生发展发现美好事物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四是让科学信念有高度,提高学生对于科学与人类文明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认识,形成社会责任。
朱永新
当家长的,终点在哪里?不是孩子过上了你想让他过的生活,而是你帮孩子过上他自己想过的生活。标准化的养育路径,未必有标准化的烦恼,更谈不上标准化的解决方案。不让孩子在“能做什么”上有主动性,他们自然会在“不该做什么”上有极强的创造力。一个人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就会以自己决定的形式,来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最起码能证明“我的生活还在我的掌控之中”。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师生的活力是学校文化的动力,师生所共同创造的价值是学校文化的最终价值体现。
鲍传友
«
1
2
...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
224
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