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行为
变态是符合人性却背离理性的行为。
米歇尔·福柯
有人说,知识就是力量。对我来说,知识就是幸福。有了知识,你就能够区别真理和谬误,能够分清高尚与渺小。当你了解到各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行为时,你就会对发展到今日的人类产生同情和亲近的感情。
海伦·凯勒
为了弥补自己的缺陷,许多人拒绝全然地接受他们的父母,他们试着追寻所谓的“开悟”或是“自我实现”。此时所谓的“开悟”和“自我实现”只是一种寻找理想父母的替代行为。
伯特·海灵格
这种接受是一种谦卑的行为。它意味着赞同经由父母来到我面前的生命和命运;赞同因此为我设置的界限,赞同赠予我的机会,赞同家族的命运、家族的过错、家族的沉重和轻快以及无论什么之中的各种纠缠。
伯特·海灵格
当成人的需求未被满足时,向伴侣求助或求助于自己的父母才是最合适的。当他们求助于自己的孩子,以期得到安慰和安心时,家庭中的角色和功能就颠倒了。孩子们觉得对自己的父母有责任,父母期望自己孩子的行为就像成人伴侣一样,当家庭陷入这种模式时,每一个人都将痛苦不堪。家庭中的孩子呈现出过分的、不适当的重要性时,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没有一个孩子能够满足自己父母的情绪需求,填补他们的空虚。
伯特·海灵格
父母往往认为,只要他们对孩子有足够的爱,孩子便会过得很好,这只不过是一种想法,以为爱有无比强大的力量,不过,这份爱同时又使人感受到完全的无能为力,因为这份爱非常痛苦,也常常被藏匿在不良的或者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当中。
伯特·海灵格
无论这些孩子在做什么,例如:尝试自杀,逃跑,具有攻击性,他们的行为全都出自于爱。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爱去向哪里,也许那让他们愤怒的人,常常是他们所爱的人。
伯特·海灵格
有些父母通过批评孩子的行为或特征,来秘密地评判他们的伴侣或伴侣的家庭,“你就像你妈或你爸爸一样”。这是冲突和问题的根源,导致孩子感到迷失,没有支持,并分裂在对父母两者的忠诚和爱中。只有当父母双方都承认对方的家庭对孩子同样重要和同样正确时,尊重和爱才能增长。
伯特·海灵格
孩子到了父亲死时的年纪,常会感到不能生存下去,因为他会为著追随父亲而做出寻死的行为。如果孩子从母亲的身上得到这种感知或有这种推测,孩子中的一个便会代替他,做出本应是母亲应该做的事,如果有这种情况,孩子在想到死亡时是会笑的。
伯特·海灵格
在关系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动力是,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因为清白者心怀极度愤怒,会在关系中做出严重破坏性的行为,他失去了适当的平衡感觉。
伯特·海灵格
家庭中的认同:如果家庭或家族中有一个人被排除或不被认同,一个人没有刻意模仿甚至不知道这个人的情况下,却变成像那个人一样,有著与那个人相同的情绪感受、行为模式和命运遭遇。
伯特·海灵格
孩子通常是从母亲那里得到食物,并且是母亲关心照顾著他们。但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远远多于他所需要的,直至损害自己,那么这就是成瘾,也可以说是成瘾行为中的动力。所以,只有男人才适合处理有毒瘾的人,除非女人尊重有毒瘾的父亲。如果父亲有酒瘾,则父亲对儿子说:我敬重你的父亲,如果你要学他,跟他一样,我会接受的。当父亲获得尊敬,孩子便无需变成酒鬼了。男人如果被女人看不起或鄙视,则孩子成瘾的行为机会便增加了。
伯特·海灵格
我们在处理孩子或青少年案例的时候,他们有时候表现得非常倔强、或者具有攻击性,或者想要离开,甚至想死,我们并不知道如何去帮助他们,常常会忍不住想要给他们好的建议。那些孩子的看护者们要知道,这是完全没有用的,因为孩子们会感到不被理解。无论他们做什么,尝试自杀、逃跑、具有攻击性,他们的行为全都出自于爱。然而问题是:为了谁呢?我们必须知道他们的爱去向哪里,也许那让他们愤怒的人,常常也是他们所爱的人。
伯特·海灵格
在关系系统中,一种常见的动力是,清白者往往是较危险的人,因为清白者心怀极度愤怒,会在关系中做出严重破坏性的行为,他失去了适当的平衡感。
伯特·海灵格
如果有人打电话提醒你有欺诈行为,十有八九他们自己就是骗子。挂断电话。如果担心,自己打电话给来源。
凯文·凯利
动机和行为没有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冯晓强
行为+环境=意义。
冯晓强
行为背后一定有动机,物体背后一定有功能。
冯晓强
每个行为的背后都必有一个正面的动机,了解和接受一个人的正面动机,才容易引导一个人改变他的行为。
冯晓强
每一个人的行为,对他来说都是当时环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
冯晓强
«
1
2
...
81
82
83
84
85
86
87
...
139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