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行为
我深信那句话:人对自己才是最残忍的。但是,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赫尔曼·黑塞
盖因霍芬所能给予我的都给了,我无法在那儿继续生活下去了,于是我经常短期外出旅行,外面的世界那么宽广,我甚至旅行到了印度,那是1911年的事。现在惯于大言不惭的心理学家把这种行为叫做"逃避",当然,逃避是原因之一。但那也是一种获得距离以纵览全局的努力。
赫尔曼·黑塞
我无权去评判他人的生活,我只能为自己作出判断。意义与实在并非隐藏于事物的背后,而是寓于事物自身,寓于事物的一切现象。当一个人能够如此单纯,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毫无疑虑的走过这个世界,生命真是一件赏心乐事。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
赫尔曼·黑塞
一个理智之人的祸福,并不取决于他自己的感觉,而是取决于他的行为。
马可·奥勒留
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将自己内部的堕落转嫁给他人。也正因如此,似乎这么做便会得到救赎一般,人很容易转向这样的行为。
西蒙娜·薇依
人类的行为可能由坚硬的岩石支撑,也可能在潮湿的沼泽中耕种,但是一旦超过一定的极限,我不在乎它的基础。
菲茨杰拉德
一切都隐没在迷雾中。过去被清除,连清除行为也被忘却,谎言变成了事实。
乔治·奥威尔
我们的目标是使我们持股合伙人的利润来自于公司,而不是其他共有者的愚蠢行为。
巴菲特
短期股市的预测是毒药,应该把它摆在最安全的地方,远离儿童以及那些在股市中的行为像小孩般幼稚的投资人。
巴菲特
愤怒的行为注定要失败。
成吉思汗
你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暴力吗?这是因为感觉很好。人类发现暴力非常令人满意。但是去掉满足感,行为就变得空洞了。
艾伦·麦席森·图灵
一个有纸、笔、橡皮擦并且坚持严格的行为准则的人,实质上就是一台通用图灵机。
艾伦·麦席森·图灵
要改变一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能力、提醒,三者同样重要。
罗振宇
今是生活,今是动力,今是行为,今是创作。
李大钊
这些思考很重要,可以用来解决社会体系的所有矛盾。有两种依赖:依赖于物,这来自自然;依赖于人,这来自社会。依赖于物,因为不涉及道德品行,所以不会损害自由,也不会产生罪恶。依赖于人,因为杂乱无序,就会产生各种罪恶,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主人和奴仆变得互相败坏。如果有什么方法可以治疗社会中的这种弊病,那就是用法律来代替人,并用高于独立个体意志行为的真正力量来武装共同意志。如果国家的法律也像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改变,不会为人力所攻克,那么对人的依赖就会再度变成对物的依赖。那样,我们就可以把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所有的益处都结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把使人免于恶习的自由和弘扬美德的道德结合起来。
卢梭
我知道,孩子模仿别人所有的这些美德只是与猴子学到的美德无异,而且一个良好的行为只有在像这样做,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时候,才算得上是道德高尚。但是,在心灵还没有任何感悟的年龄,你必须让孩子模仿你希望他们最终形成习惯的行为,直到他们能理解并出于对善的热爱而做那些事。人之模仿就像动物之模仿。喜欢模仿,是受自然的管理,是一种良好的天性。然而,在社会中,喜欢模仿变成了一种恶习。猴子模仿它们畏惧的人,而不是模仿它们不屑一顾的其他动物。它们认为,胜于己者的所作所为一定是好的行为。然而,在我们自己当中,有一些丑角模仿各种美好的举动,不但模仿不好,结果反而倍增其丑,并沦为笑柄。他们知道自己低人一等,于是设法模仿别人,让自己变得和胜于己者平起平坐,或者他们努力地模仿他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在他们选择的模仿对象上也会显露出他们糟糕的品位。模仿起因于我们渴望逃离自己。
卢梭
如果我不在的时候,有人做了什么错事或坏事,而我又不知道到底是谁干的,我会谨小慎微地不去谴责爱弥儿,也不会问他:“是你干的吗?”因为在这么做的过程中,除了教他否认这件事,我的所作所为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果他倔强的脾气让我迫不得已地要与他达成某个契约,我会极其谨慎地注意总是由他提出这个建议,我绝不主动提出。如果他保证了任何事情,他就要一如既往地怀着浓厚的兴趣,富有成效地兑现他的诺言。如果他做不到,那他就是撒谎了,这个谎言会给他招致所有不愉快的后果,而他会明白这些后果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秩序引起的,而不是源于他家庭教师的报复行为。但是,我觉得我不仅不需要依靠这么残忍的手段,而且我几乎可以肯定爱弥儿在许多年里都不会知道说谎是怎么回事,而且就算他知道了,他也会备感震惊,并且无法理解说谎到底有什么用处。很显然,我越是让他的幸福少受别人的意志或观点的左右,他想撒谎的兴趣就越少。
卢梭
如果说语言的学习只是学习词语句子,也就是说学习表达词语的拼写和发音,那么我认同这种学习适合孩子。但是,因为符号改变了,语言也会改变那些符号表达的观点。思想是由语言形成的,而想法则效仿习语,只有理性具有共性。每种语言的精神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形式,其间的差异可能一部分是民族性格差异的原因,也可能一部分是民族性格差异的结果。可以证实这一推测的事实是:在世界上的每个民族中,语言都追随着社会行为的变迁,并随着它们被存留下来或有所改变。
卢梭
人们还试过另外一种方法:不一会儿就把孩子给别人的东西还给他,这样他就会变得习惯于把他知道肯定会回到他手中的东西送给别人。我在孩子身上几乎没有看到慷慨大方的品质,有两种情况除外:付出对他们自己没有用处的东西;或付出他们指望还能回到自己手中的东西。洛克说过:“好好安排,让经验告诉他们最慷慨大方的施舍者会得到最大份额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表面慷慨大方,但实际上却格外贪婪。他补充说,孩子会因此养成慷慨的习惯。是的,高利贷者的慷慨,给别人一个鸡蛋,就要得到一头奶牛的慷慨。但是,当要孩子真正给予的时候,这个慷慨的习惯就没有了。当他们要不回来那些东西时,他们就不会给予了。这是一种思想习惯,而不是行为习惯,需要监督。应该教给孩子的其他所有美德都与这一点类似,为了宣扬这些无缘无故的美德,你要把他们的年幼时光浪费在伤心之中!难道这是一种明智的教育吗?
卢梭
人会把自己掌控范围之内的所有东西都当作自己的,这是人天生的一种性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欲望和满足欲望的方法两者都会成倍地增长,那么每个人就会让自己成为所有人的主宰。由此,仅仅为了得到什么就想要什么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主人,并认为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最后,当我们不得已拒绝给他某个东西的时候,因为他一直坚信只要他开口提出了要求,任何东西都可能得到,他就会把你的拒绝视为一种反叛的行为。在他还太小,不明事理的年龄,你对他解释的种种理由在他眼里都是虚假的借口。他在其中看到的只有你的恶意。他所谓的不公正的感觉会让他性情大变,充满怨恨,他会厌恶每一个人。他从没有对别人善意的行为心存感激,对别人的种种恶意更是心怀怨恨。
卢梭
«
1
2
...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
138
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