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每天
学英语的好做法有两个:一是在碎片时间里戴上耳机,听单词音频;二是尽量抽时间做单词听写练习。每天确保至少听三次音频,并且我建议你把这三次拆分成“1+2次”。
李柘远
阿兰·巴迪欧也给我们提供了很有意思的工具,他觉得爱就是把一个随机的事件变成一种可持续性的事实,所以爱是每天的工作,一开始是一见钟情,这个火花要保护好,那是很真诚的,但关键是怎么把这个火继续烧下去。这就要讲柴米油盐、讲按揭、讲父母老了怎么办等等问题,这就是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问题了,完全公共性的。
项飙
传统知识分子的目的不是反思,而是诠释,给出一个秩序,给大家一个世界观。反思是法兰克福学派普及起来的,它本身是很现代的,就是说大家不需要知识分子阐释世界的基本秩序,而是需要对世界秩序做批判性的分析。这确实是因为在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实践当中,每个人反思的动机、能力和工具都比较有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一天过完,把任务完成,因为有分工,大家都要线性地往前进。反思的意思是,你要阻止自己,要把自己停住,不要线性地往前冲,想一想为什么今天要这么做,不能用别的方式。这个精神可能是有意思的一点。
项飙
将一张A4纸横放与面前,每张纸写一个主题,1页写4至6行,每行20至30字,写每张纸所用的时间要控制在1分钟之内,每天写10页。也就是每天要用10分钟的时间来做笔记。
赤羽雄二
做梦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每天晚上都有机会可以安静地并安全地疯狂一把。
约翰·梅迪纳
睡眠计划的第一条规则就是:无论你前一晚睡得多糟糕,每天都要在大致相同的时间起床,周末也不例外。
格雷格·D.贾克布
联大师生破衣烂衫,却每天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真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种精神,人天可感。
汪曾祺
教育最终实现的不是与生命的牵手,而是对生命的告别,——对已往旧生命的告别,走向新的生命。教育教给人的,是学会如何每天都与过去的生命告别,这个过程延续终生。
李政涛
9.最终,领导力之旅,是人类社会上演千年的英雄之旅。好的领导者,每天在无数平凡的小决定里见众生,见乾坤,显现人性里最耀眼的光芒。
约翰·轩尼诗
阅读的题材和内容并不重要。最终,你会追随自己的兴趣,完成大量阅读。你的生活也会因此得到极大的改善。这就好比最好的锻炼方式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每天都能坚持的运动。
埃里克·乔根森
建立新的心智模型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海量阅读,多多益善。每天花一个小时阅读科学、数学和哲学类书籍,7年内,你就可能跻身少数的成功人士之列。
埃里克·乔根森
我不需要性生活,生活每天都在强奸我。
鲍勃·迪伦
创伤、危机及悲剧发生的形式有几千几百种,但人们从中获益是方式主要分三类。一、一旦你能挺身面对人生的挑战,便可激发自己原本潜藏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会改变我们原本对自我秉持的观点。二、在人际关系上,逆境就像过滤器一样,让我们知道谁是酒肉朋友,谁是可以患难与共的好友,还会强化人际关系,让人们打开心扉。三、创伤会改变人生的优先顺序及对当下对他人的看法(充实地过着每天的生活)。
乔纳森·海特
儿童特别容易受逆境伤害,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每天危机四伏(不是有人要掠夺他的东西,就是被欺负,或不定时地饱受暴力威胁),如此一来,孩子大脑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他会变得不太容易相信别人,对人充满戒心。在孩子碰上重大人生逆境时,几乎不可能得到什么好处。长期性的挫折与伤害对孩子的影响比较深。
乔纳森·海特
未成年人的十个好习惯:习惯一: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习惯二:文明礼貌,微笑待人;习惯三:尊重他人,耐心听他人说话;习惯四:保护隐私,别人的东西不乱动;习惯五:利人利己,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习惯六: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做;习惯七:待人友善,观看比赛文明喝彩;习惯八:遵守规则,上下楼梯靠右行;习惯九:勤奋自强,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习惯十:环保卫生,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孙云晓
言语的效果是有限的,行为可以让效果进一步发挥。爱无法委托他人来表达,有些育儿工作可以请人代劳,但爱无法代劳。此外,爱也无法延迟给予:它无法等到周末再给,孩子每天至少都需要从一位家长身上获得爱。
菲利帕·佩里
家长千万不要等到警报出现(比如孩子在学校惹是生非、发怒、自残、忧郁或焦虑),才想起每天向孩子证明你把他放在心上,你很认真看待他的感受。你可以鼓励孩子画出或说出感受,然后接纳他的感受。你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感受很重要。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几乎时时刻刻都想远离孩子,你真正需要远离的,可能是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感觉。为了避免受到那些触发因素的控制,你可以抱着同理心去回顾你婴幼儿时期或童年的经历。
菲利帕·佩里
人们对“复利思维”最大的心理谬误,来自对“期数”的不合理预估。这里所说的“不合理”,是指“每天比前一天进步1%”这件事情是极不合理的。复利的财富效应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期数想多了。
程东升
感受的阈值上升,是因为我们对每天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业已习惯,知觉在麻痹之后产生了钝感。我们需要时常去尝试做不同的事,接触不一样的人。
本田直之
«
1
2
...
27
28
29
30
31
32
33
...
70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