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我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瓦尔·赫拉利
仅有和平繁荣的生活,并不能让我们满意;现实必须符合预期,才能让我们满足。但坏消息是,随着客观条件改善,预期也会不断膨胀。于是,虽然人类近几十年来的客观生活条件大幅改善,但带来的并不是更大的满足,而是更大的预期。
瓦尔·赫拉利
看来幸福感有一个神秘的玻璃天花板,虽然我们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幸福感却未能实现同步。
瓦尔·赫拉利
仅有物质成就,并不能让我们长久感到满足。事实上,盲目追求金钱、名誉和欢愉,只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瓦尔·赫拉利
现代医学的成功之处,是让我们免于早死,能够过完应有的人生。
瓦尔·赫拉利
38、如果把视野放大到整个生命,其他问题或发展的重要性,都比不上以下三项彼此息息相关的发展:一是科学正逐渐聚合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处理;二是智能正和意识脱钩;三是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就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
瓦尔·赫拉利
人文主义者认为,所有的体验发生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出一切事物的意义,进而为宇宙赋予意义。数据主义者则认为,体验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既不需要也无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数据主义将人类体验等同于数据模式,也就破坏了我们的主要权威和意义来源,带来自18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宗教革命。
瓦尔·赫拉利
这些新的科技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科技人文主义同意,我们所知的智人已经成为历史,以后不再那么重要,因此我们应该运用科技创造出智神: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智神仍会保有一些基本的人类特征,但同时拥有升级后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并且能够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数据主义认为人类已经完成了伟大的宇宙任务,现在应该把接力棒传给完全不同的实体。
瓦尔·赫拉利
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信念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之上:一是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二是真正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三是我能够了解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然而,生命科学却对这三个假设都提出挑战:第一,生物就是算法,人类不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而是由可分割的部分组成;第二,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第三,外部算法理论上有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
瓦尔·赫拉利
实验告诉我们,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叙事自我不会叙述所有的细节,通常只会用事件的高潮和最后结果来编织故事。
瓦尔·赫拉利
自我反思很可能只是让我更加无法了解真正的自己,因为这让人太注意个人的选择,却忽略了社会环境。
瓦尔·赫拉利
人文主义主要有三大分支。第一是正统派,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独一无二的内在声音、永不重复的一连串体验。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尽量自由自在地体验世界、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表达自己心中真实的想法。正统派也称为自由人文主义或自由主义。在19-20世纪,人文主义还是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社会人文主义与进化人文主义。很多时候,自由主义会与古老的集体认同、部落情感相互融合,形成现代民族主义。
瓦尔·赫拉利
一方面,宗教和科学的差距比我们一般认为的更小;另一方面,宗教和灵性的差距却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宗教就是一份契约,而灵性是一个旅程。宗教对世界提出一套完整的描述,并提供一份定义清晰且载明各项预定目标的契约。宗教要巩固世俗秩序,而灵性要逃离世俗秩序。
瓦尔·赫拉利
人类认为自己创造了历史,但历史其实是围绕着各种虚构故事展开的。单一人类个体的基本能力自石器时代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但各种虚构故事的力量在增强,它们推动了历史,让我们从石器时代走到了硅时代。
瓦尔·赫拉利
在大家一起编制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情。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中。
瓦尔·赫拉利
我们常常认为有神论的宗教只是赋予诸神以神格,却忘记宗教把人类也神格化了。在新的有神论的戏剧之中,智人成为中心角色,整个宇宙围着他转。
瓦尔·赫拉利
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瓦尔·赫拉利
虽然历史学家偶尔也会提出预言,但历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意识到一些通常不会考虑的可能性。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瓦尔·赫拉利
这正是历史知识的悖论。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我们拥有越多数据,对历史了解越深入,历史的轨迹就改变得越快,我们的知识也过时得越快。
瓦尔·赫拉利
佛教认为,我们可以训练内心,仔细观察各种感觉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消逝的。只要内心学会看透这些感觉的本质(也就是短暂且毫无意义的感受),我们就不再有兴趣追求快感。
瓦尔·赫拉利
«
1
2
...
22
23
24
25
26
27
28
...
3687
36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