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选择
假设。假设的话。假设说,选择了像游戏一样仅可返回上一个存档的选项重新来过的话,人生是否会改变呢?答案是否。那是只有拥有选项的人才可以选择的道路。对于从一开始就没有选项的人来说,那个假设完全无意义。因此没有后悔。更确切的说对这个人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在后悔着。
渡航
眷恋感念过去,往昔。或是叹惋懊悔已改变,被改变的事物。那么,归根结底所谓变化,是应该悲伤的事情吗。成长与进化还有变迁,真是可喜正确而又极好的东西吗。即使自己不改变,世界,周围还是在不断变化。因为不想被抛下只得拼命紧随其后不是吗。假使不改变,悲伤就不会产生。哪怕都不产生,负面要素不会出现就是一大好处。所以我不否定一成不变。毫无否定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打算。改变什么的,结果只是为了逃避现状。要是不选择逃避就该不变地在那坚持到底。也有正因为不变才能获得之物。
渡航
别把安全感建立在别人身上,那样就等于把自己人生的选择权,交给了别人。只有自己能做主的事才算数,别人给你的,你需要点头哈腰去接,哪天你让人不满意了,他可以随时把你一脚踹开。
罗翔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果身边都是木,就是不一样的风景。鹤立鸡群,倍受排挤。你可以选择离开鸡群。
罗翔
人生最浪费生命的就是在没有选择时,进入某一个团体一段时间,却非逼着自己浪费时间做些蠢事去合群。
罗翔
人总是想追求最优选择,但是最后会事与愿违。与其这样,我们不如退而求其次,通过次优选择来避免最坏的结果,人永远不要在自己看重的事情上附着不加边际的价值。
罗翔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他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各位同学有谁是自愿来到这个世界。有谁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征求过你的意见。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各位同学,有谁的人生剧本是你选择的,大家是不是很羡慕别人的剧本,老实说我有的时候也很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办法,你的剧本不是你选择的,你只有努力把你的剧本演好。虽然很痛苦但是只要努力的演好你的剧本,在痛苦中,也有精彩。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独特的,而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精彩的,不要去羡慕别人。
罗翔
法律在这个时候采取的是家长主义,因为你根本没有能力来决定你的自由,所以法律要像家长一样来保护你,如果不保护你,就是害了你,如果不限制你就是害了你,那各位同学想一想,大家小时候爸爸妈妈管不管你,有没有大家是不被管束而成长到今天的,我觉得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被管束才有今天的成就,人类所有的艰辛努力都是靠管束,才能成就的。在自由状态下,人绝大多数是选择崇高还是选择堕落?大家自己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完全不受限制,你是向往崇高还是向往堕落?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嘴巴说我向往崇高,但是实际就是在堕落中无力自拔。
罗翔
人们总是喜欢追求最有选择,但是最优选择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所以我们只能做我们认为对的事情,并接受它的一切后果。
罗翔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却永远做出的是错误的选择。知道和做到这个巨大的鸿沟,你永远无法跨越。
罗翔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悲剧的是:剧本是好剧本,而我不是好演员。
罗翔
你的剧本不是你选择的,你只有努力地把你的剧本给演好。虽然很痛苦,但是只要努力地演好你的剧本,在痛苦中也有精彩。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精彩的,不要去羡慕别人。
罗翔
人的内心确实有幽暗的成分,有时人并非不知道对错,而是明知是错,却依然要选择错误。
罗翔
当一个人接受了偏见,就会选择性地继续强化偏见,并把这种偏见传递给身边的人。
罗翔
人生大多有两种路径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一种是找到一个自己热爱的事业,另一种是热爱自己选择了的事业。
罗翔
之所以说国家制定法无法抗拒民间法的影响,是因为所谓的严格执法和守法如果有,也是很少的;那种静态的严格法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状态。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可能仅仅因为严格守法和执法是道义上的正确选择而严格守法和执法。大多数情况下,守法和执法只是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的一种选择。 而且由于任何制定法都具有某种或多或少的弹性,法律不可能规定一切,许多法律有交叉,因此,从特定角度看,法律规避必定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真正的严格执法则是一种例外;甚至许多严格守法和执法的行为实际上也可能是一种“法律规避”。
苏力
要注意保持一定高度的社会道德和舆论的压力,而这只是保持社会相对稳定和渐进发展的后果。如前面所分析的,这种社会的压力是使人们不敢违法犯罪和有效改造罪犯和违法者的重要条件之一。当前,我个人认为尤其要注意对犯了罪或有违法行为的“能人”“名人”的处理,不仅在法律上绝对不应从轻,舆论上也不能宽容。这不仅涉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更重要的是最有效地防止他们对社会道德观念的肆意破坏以及所造成的影响。这也并非是对他们格外苛刻,而是一种竞争机制和淘汰的表现一一既然你选择了“出人头地”,影响广泛,社会就要求你格外严格,有得必有失。那种超法律的保护“能人”,论上的保护“能人”,从某种意义上看一方面反映了先前的计划经济的影子,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变相的等级特权观念,而这些恰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逐步改革的。同样“能人”是在竞争中才能出来的,而不是在特殊保护中造就的。
苏力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中国的改革初期,法律相当简单,粗略,有时不仅难以执行,而且有时还没有财力,物力和人力来严格执行;在这种制度供给不足的条件下,为解决现实的急迫问题,各种法律规避的措施几乎不可避免,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制定法(法律和政策)的丰富充实和临时补给。因此,这种法律规避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一个极其有效的方法。而且,其意义还在于,这是一种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它同时起着打破旧体制,蜕化旧体制以及通过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理性选择而逐步形成新规则体系的作用。这使得改革的阻力相对减少,使人们的接受能力增加,用经济学的话语说,就是节省了改革的“交易成本”。从这一角度来看,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法律规避现象必然会增多,甚至必须增多。
苏力
如果一切值得弘扬的中国文化中的因素,仅仅因为它们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外国的某种理论或实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从外国照搬,有什么理由要从中国文化之中寻求那些所谓的“萌芽”呢?这种做法的背后仍然是缺乏自信;如果条件恰当(例如熟悉外国文献、精通外语),无须改变立场就可以从中导出“彻底砸烂中国文化传统”的结论和做法。除了学术上、理论上、认识上没有想透之外,这种做法,往往并非出自并追求对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而是出自一种“我们先前也富过”的阿Q精神,甚至是潜意识地出于对各种自我既得利益的维护。 真正的贡献,只能产生于一种对中国的昔日和现实的真切且真诚的关怀与信任;相信并假定:过去和今天的任何人(包括西方学者)都大致和我们一样具有理性,他们的选择也同样具有语境下的合理性。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现实,加以学术和理论的概括总结;对自己的研究发现抱着一种不断反思,既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随时准备在新的、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面前放弃自己的结论,接受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和观点。
苏力
对真实的任何再现都是一种经思维创造了的真实。人不可能研究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一切事,必定要有选择,要有描述和象,而任何选择、描述或抽象同时也就是对研究对象的“物自体”构建,也即“扭曲”。
苏力
«
1
2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
186
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