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现实
从我的年龄段和技术的成熟性来看,进行大的改变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应该从小的地方去改变才更加实际。
谢震业
关键是一种心态,你自己不要把这当作一件什么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它就是一个奖,你得了这个奖也并不注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因为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的很好的作家也是成群结队,具备了获诺贝尔文学奖资格的作家也有很多,所以我很幸运得了这个奖,但头脑要清楚,绝对不要轻飘飘的,要站稳脚跟。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而不是奖项,作家能够站稳脚跟,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对于这个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忠诚的一种写作状态,所以我想尽快地从这个状态下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莫言
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看世界多危险多难,如反复无常的气象。没有地图。我们一路走一路被辜负,一路点燃希望一路寻找答案。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徐志摩
记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
徐志摩
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
徐志摩
不要相信男人的甜言蜜语,面对喜欢的女孩时,不认识字的男人也会变成一个诗人。而诗人本来就不生活在现实中。
乐嘉
没有浅薄的现实,只有浅薄的看客。如今这句话真像是一个恐怖的谶言。还是那句话,是看客深度不够挖掘,而并不能责怪演绎之人。
乐嘉
现实就是:适合你的女孩永远不会出现。人生就是:有时连不适合你的女孩都不会出现。
朱德庸
爱情是一种理想,婚姻是一种现实,两者兼而得之的人,必定是优良的搅拌专家。
朱德庸
我在美国的时候,去机场接一位步步高的同事,估计要在机场等1个小时,所以在停车场投了1个小时停车收费的币,结果那位同事提前半小时来了。这就有个问题,多投了半小时的币,是继续在车里等这半小时还是浪费多投的这半小时的钱?结论不言而喻,现实生活中肯定是开车走人的。但在实际决策中,很多人都犯继续等下去的愚蠢错误:这件事我已经投了几千万呀,怎么停得下来,为了救这些沉下去的成本再投入几千万,明知事情是错的还要坚持做下去,结果自然是败得更惨。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脱离事物的属性,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非不应该给利益让路。
段永平
理性面对现实的勇气,有时候还是会有回报的。
段永平
单纯的理想主义者走不远,单纯的现实主义者做不大。
段永平
“道”的东西确实难教,必须要靠自己悟。心中无道的人你怎么说也是没用的。大多数人(经常包括本人在内)都是不容易open的,很难接受跟自己以前认识不同的东西,即使对方做得很好也老是想办法给自己找个不用学他的借口,有趣得很。我有时候感觉很奇怪的是,如果是个已经很成功的人,不太接受新东西我也能理解,因为人家已经有了足够成功的经历和理解了。现实中我看到的情况刚好相反,那些不open的人常常就是那些不太成功的人。举个例子,炒了30年股票都不赚钱的人,当我说老巴时,人家居然会说……布拉布拉的。
段永平
我从来就没有什么梦想,我也不知道什么是梦想,我只知道什么是失败,中国的学生是全世界学生里最容易失败的,因为你们面临的是全世界最残酷的考试.失败无处不在,人生如此绝望,这就是现实!掉在水里你不会淹死,呆在水里你才会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那些从一开始就选择放弃的人他不会失败,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失败并不可怕,害怕失败才真正可怕。
陈可辛
两个世界的人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正如高加林和黄亚萍,来自不同的家庭,再火热的爱情在现实面前也苍白无力。
路遥
我的目的不在于给病人提供一种内心虚假的慰籍,如果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摆脱心中的幻梦,那是为了能使他们获得正视现实世界中各种真正问题的能力。
波伏娃
“你之所以义愤填膺,那是你还相信某些东西。”“不,老实说,一旦开始提出疑问,那任何一切都抵挡不住。有许多道德原则,大家都以为是一致公认的:可到底以什么名义?说到底,为什么要自由,又为什么要平等?公正又有什么意义?又为什么要爱别人胜于爱自己呢?一个像我父亲那样一辈子只知道寻求享乐的人,他难道就那么错吗?”朗贝尔忐忑不安地看了看亨利,“我惹你生气了吧?”“不,必须给自己提出这些问题。”“尤其得有人回答这些问题。”朗贝尔说道,声音愈来愈激动。“他们大谈什么政治,把我们反思了;可为什么非要这种政治,而不要那种政治?我们需要的首先是一种道德,一种生活的艺术。”朗贝尔带着几分挑衅瞅了瞅亨利,“这就是你应该赋予我们的,这比帮助迪布勒伊起草宣言更有意义。”“一种道德,他必须包含一种政治态度。”亨利说,“反言之,政治是活生生的。”“我并不这么认为。”朗贝尔说,“在政治方面,人们关心的只是些并不存在的东西,什么前途啦,集体啦,可真正实实在在的,是现实的时刻,是一个个单个的人。”“可单个的人参与群体的历史。”亨利说。“不幸的是在政治领域,永远不谈个人的历史。”朗贝尔说,“人在共性之中消失,至于个性,谁也不在乎。”
波伏娃
这种对虚无的梦想,是对存在的一种自豪意愿。实际上,她从未遇到过一个男人,其出类拔萃足以让她对他如痴如狂。拜倒在自己所虚构的遥远之神的脚下是一回事,而委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男性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许多少女在现实世界坚持追求这一梦想;她们在寻找一个在所有方面都比其他所有男人优越的男人,他拥有财富且名声显赫,是一个由于为他所爱将具有他的光辉和主要性的绝对主体。她们奉献自己的爱情,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男性,而是因为他是那个崇高的人。于是,她们的爱情被理想化了。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想得到巨人,却只找到男人。”由于这种极高的要求,少女瞧不起仅仅是凡夫俗子的有志者,并回避性问题。她无所顾忌地坚持她自己所梦想的形象,它作为一种形象确实很迷人,但她绝不希望坚持她自己所梦想的形象。
波伏娃
她们的过于娇气的工作,无法耗尽她们的过于旺盛的精力。 她们变得厌倦,由于厌倦并为了补偿自己的低下地位,她们任凭自己去做那忧郁而浪漫的白日梦。她们尝到了这种轻易逃避的甜头,失去了自己的现实感。她们屈服于自己的情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激动;她们不是在行动,而是在聊天,在聊天时又把严肃的句子和无意义的词汇混在一起,变成了大杂烩。由于被忽视、被“误解”,她们在自恋的幻想中聊以自慰:她们认为自己是小说中的浪漫式的女主人公,孤芳自赏而又自我哀怜。她们十分自然地变得娇气十足。装腔作势,这些弱点在青春期尤其引人注目。她们的不适,以急躁、发脾气和流泪的方式表现出来。她们之所以喜欢大哭(许多女人后来仍保留着这一癖好),主要是因为她们喜欢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这不仅是对她们严酷命运的抗议,也是引人爱怜的一种手段。
波伏娃
如果代表着宇宙的上帝只喜欢善,那么恶从何而来呢?既然他是万能的,为什么他无法战胜恶呢?我想,也许有人会说,上帝需要以恶来肯定善。那么,可以认为是上帝本人创造了恶,来作为他的对手吗?但是,恶可以只是一个想象的创造物而非现实吗?上帝有没有可能同时把玩着善恶两极呢?
达契娅·马莱伊尼
«
1
2
...
87
88
89
90
91
92
93
...
120
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