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应该
我想问问,我们是否应该教导六岁的孩子有些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会阿谀奉承或撒谎骗人?有的人或许会告诉他们,有人会愚弄小孩子,并在背后嘲笑他们愚蠢的虚荣心。但是,那块奶酪就把整个事情都毁了。你是在教他们如何得到另一块奶酪,而不是怎样保住自己的奶酪。这是我的第二个悖论,而且其重要性并不亚于前一个悖论。
卢梭
我认为,孩子的家庭教师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年轻人,甚至能有多年轻就最好有多年轻。如果这一点可能的话,最好他本人就是一个孩子,这样他就可能成为他学生的伙伴,并能与他一起玩耍嬉戏,赢得他的信任。孩子与成年人几乎没什么共同之处,很难形成真正牢固的情感。有时候,孩子会恭维老人,但绝不会喜欢他们。
卢梭
不可分离,他们应该认定要和对方同呼吸共命运。一旦他们认识到分开的时间,会将他们变得形同陌路的时间日渐逼近,他们当时当地就会变成陌生人。每个人都会设一片自己的小天地,两个人都会忙着想他们再也不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样,那样他们也只是违心地仍然待在一起。学生会把他的家庭教师看作童年时的一个符号和讨厌的人,而家庭教师则会把他的学生看作一个沉重的包袱,巴不得能摆脱掉才好。他们俩都盼望着他们分开的时间早早到来,因为他们之间绝对没有真心实意的感情,一个心不在焉,另一个不知恭顺。
卢梭
为了让你自己看起来像是在宣讲美德,结果却让孩子爱上了种种恶习。你禁止这些恶习,结果却把它们逐渐灌输给孩子。你想使孩子变得虔诚吗?你带他们去教堂做礼拜,结果却让他们觉得厌烦无比。你让他们不停地喃喃地默默祷告,结果却让他们希望不需向上帝祷告,觉得那才是一大乐事。为了教导他们要乐善好施,结果你却让他们去向人布施,弄得好像你不屑于亲自施舍别人一样。应该向人布施的不是孩子,而是家庭教师呀!不管他有多么爱他的学生,他都应该与他的学生争夺这个荣誉。他应该让孩子认为自己太年幼,还不应施舍别人。布施是大人的举动,因为大人可以衡量赠送之物的价值,判断他的同胞的需求情况。而孩子对这些一无所知,因此没有任何优势去布施,即使布施也不是带着慈悲之心,没有仁爱之意。他几乎为布施感到羞愧,因为根据你和他自己的做法来判断,他认为只有孩子才会向人布施,而且当人长大成人的时候就没有必要乐善好施了。
卢梭
唯恐这本书篇幅冗长,过于庞杂,因此我很乐于陈述一些基本原则,每个人都应能感知到它们的正确性。至于那些还有待证明的规则,我已把它们应用到爱弥儿(Emile)或其他人身上了,而且我会用非常详尽的细节展示出我的那些理论应该怎样付诸实践。我的计划至少是这样,至于我是否取得了成功,则要由读者朋友们来判断。
卢梭
听了这番话之后(我们已经见过了应该怎样引导一个孩子明白财富的观念),爱弥儿之外的其他孩子会忍不住学我的样子,表现得像一个富人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起码应该注意他在这么做的时候没有炫耀的意味。我宁愿他剥夺我的特权,并偷偷摸摸地施舍别人。这是与他这个年龄相配的小诡计,而且也是他身上我唯一可以原谅的小诡计。
卢梭
食草动物比食肉动物的乳汁更甜,也更有益于健康。乳汁是由与其本身类似的物质形成的,所以能保持其养分,并不那么容易缺氧腐化。如果考虑一下量多量少,众所周知,富含淀粉的食物比肉类更能产生血液,所以,它们也一定能产生更多乳汁。如果没有过早地给孩子断奶,或者断奶后主要喂给他素食,而且他的乳母是个素食者,那么我想他应该不会受到肠道蠕虫的烦扰。
卢梭
身体的需求会让他感到不舒服,却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满足这些需求。胃部肌肉与胳膊和腿部肌肉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即便他的身边到处都是食物,这也不会促使他朝着食物迈出一步,也不会伸出一只手去拿食物。此外,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完全长成,他的四肢已经发育得很充分,他不会像小孩子那样永不停息地动来动去,因此他很可能饿死了,也没有跃跃欲试地去寻找食物。然而,只要稍稍想一想我们获得知识的先后顺序和发展,你就不会否认,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从自己的经验或别人那里学到任何事情,就会处于原始无知和愚昧的自然状态。
卢梭
肉汤或肉汁并不是非常适合孩子的食物,应该尽可能少让孩子吃。孩子应当首先习惯于咀嚼食物,这才是让牙齿完全长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当孩子开始吞咽食物时,混合在食物里的唾液会有助于他们消化。
卢梭
刀枪不入,我们就应该不知道害怕。诗人让阿喀琉斯全副武装起来应对危险,就让他失去了勇敢的特色。其他任何人处在他的位置,都会同样成为无所畏惧的阿喀琉斯。
卢梭
人们还试过另外一种方法:不一会儿就把孩子给别人的东西还给他,这样他就会变得习惯于把他知道肯定会回到他手中的东西送给别人。我在孩子身上几乎没有看到慷慨大方的品质,有两种情况除外:付出对他们自己没有用处的东西;或付出他们指望还能回到自己手中的东西。洛克说过:“好好安排,让经验告诉他们最慷慨大方的施舍者会得到最大份额的好处。”这样会让孩子表面慷慨大方,但实际上却格外贪婪。他补充说,孩子会因此养成慷慨的习惯。是的,高利贷者的慷慨,给别人一个鸡蛋,就要得到一头奶牛的慷慨。但是,当要孩子真正给予的时候,这个慷慨的习惯就没有了。当他们要不回来那些东西时,他们就不会给予了。这是一种思想习惯,而不是行为习惯,需要监督。应该教给孩子的其他所有美德都与这一点类似,为了宣扬这些无缘无故的美德,你要把他们的年幼时光浪费在伤心之中!难道这是一种明智的教育吗?
卢梭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他们会选择蚂蚁。没有人喜欢自己丢脸,他们总是会选择成为主要角色,这是自尊的选择,也是一种非常合乎人的本性的选择。但是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教育啊!最可憎的怪物莫过于吝啬小气而又冷酷无情的孩子了,他能意识到别人想要得到他的什么东西,也知道他应该拒绝什么。那个蚂蚁则更甚,它甚至教孩子们在拒绝的时候还要嘲笑别人一通。
卢梭
穷人不需要教育。在生活中他被迫接受了自己的身份教育,他无法获得其他的教育。富人从他自己的身份中受到的教育极其不适合他自己,也与社会不合宜,但是,自然的教育应该适合人们获得任何地位。现在,培训富人应对贫穷要比教育穷人获得财富更切合实际,因为从人数比例上来说,富人破产的越来越多,而穷人变富的越来越少。那就让我们在富人之中选择一个学生吧,至少我们相信自己会多培养一个人,而穷人靠他们自己就能成长为人。
卢梭
清新的空气会影响孩子的体质,尤其是在早期。清新的空气会进入婴儿柔软而细嫩的皮肤上所有的毛孔,并对他们年轻的身体产生强有力的影响。这种影响永远都不会被破坏。所以,我不会赞同那些人的做法,把一个农村女人从她的村庄里请来,然后把她关在城里的一个房间里给孩子喂奶。我宁愿送孩子去农村呼吸清新的空气,也不愿意让他们在城里呼吸污浊的空气。他将像他的那位新母亲一样生活,住在她农村的村舍里,他的家庭教师也会随他一起去那里。读者朋友们应该还记得,这位家庭教师并不是花钱雇请的仆人,而是那位父亲的朋友。如果找不到这样一位朋友,如果这种搬迁不那么容易,如果我给出的建议都无法遵循,有人也许会问我:“那我又该怎么办呢?”我已经告诉过你了“做你正在做的事情”,在这方面不需要任何建议了。
卢梭
你想找到真正勇敢的人吗?那就到没有医生的地方去找他们!在那里,人们不知道疾病会带来什么后果,在那里,人们极少会想到死亡。人自然而然地就知道应该如何不断地忍受痛苦,并安详地死去。然而,医生用他们的经验法则;哲学家用他们的格言;牧师用他们的布道词,降低了我们心脏的承受能力,并让我们忘记了应该怎样死去。
卢梭
母不母,则子不子。他们之间的责任都是相互的,如果一方没有很好地履行责任,那么另一方就不会好好照管对方。孩子应该在知道自己应该爱母亲之前就爱他的母亲。如果这种本能的心声没有因为习惯和关爱得以增强,那么它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会消逝,而且孩子的那颗赤子之心也会如同死灰,恕我直言,可能到死都不会有这份心。从这里开始,我们就已经一步一步远离了天性。
卢梭
老师们,摆脱那些虚伪吧!做个善良和仁慈的人。让你们的榜样沉到学生的记忆深处,直到它们久远得足以攫住他们的心灵。与其着急忙慌地要求我的学生做出乐善好施的举动,我倒不如当着他的面表现出这样的行为,甚至不允许他模仿我的这种方式,将之作为他那个年龄不会享有的一种殊荣。因为最重要的是,他不应该把大人的责任仅仅看作孩子的责任。如果他在看到我帮助穷人的时候,问我一些相关的问题,而又到了该回答他那些问题的时候了,我就会对他这样说:“我的朋友,富人只有借助穷人的善意才会继续存在,所以他们承诺过要养那些靠自己的财产或劳动都不足以糊口的人。”“那么你也承诺过要做这件事喽?”“当然,前提是经我手的那笔财富为我所有,我是这笔财富唯一的主人。”
卢梭
不健康的孩子,那你就摇身变成了照顾病人的护士,而不是家庭教师。你是在耗费时间保一条没有用的性命,而这些时间本来应该用于增加那个孩子的价值。这个时候你就有危险了,你可能会看到一位绝望的母亲因为孩子的死指责你,而实际上如果不是你,那个孩子恐怕早就死了。
卢梭
毫无疑问,能指导人的科学,与能治愈人的医学都很伟大,但是会误导我们的科学与会杀死我们的医学就是罪大恶极了!要教我们将它们区分开来,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忽视真理,我们就不会受谎言的欺骗;如果我们没有不顾自然一心想着被人治好,我们就绝不会死在医生手中。我们应该好好干,明明白白地控制这两种情况,我们应该显而易见地成为得胜者。我并不否认医学对一些人非常有益,但我要说它对人类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卢梭
关于权利而撒谎就更不是自然行为了,因为承诺要做的事情或抑制自己不做的事情都是约定俗成的行为,逾越了自然状态,就会损及我们的自由。更何况孩子许下的所有承诺本身就是空洞的,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们的视野有限,只能看到目前的情形,当他们亲自做保证或发誓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当一个孩子做出承诺的时候,他几乎不会撒谎,因为他只是在想自己如何才能摆脱现在的困难,所以不会立即产生效果的方法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当他承诺以后会怎么样的时候,实际上等于什么都没有承诺。当他生活在当下的时候,他的想象力还没有那个能力,把他自己投射到未来之中。如果承诺明天从窗户上跳下去,他就可以免掉一顿鞭打,或能得到一盒糖果,那他肯定当场就会做出这样的承诺。这就是为什么法律不会顾及未成年人做出的所有承诺的原因。如果父亲和更加严厉的家庭教师坚持要求孩子实现他们许下的承诺,那也只是因为那些承诺涉及到的都是即使不做承诺孩子也应该做的事情。
卢梭
«
1
2
...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
307
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