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内心
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在从破洞逐渐流失。
东野圭吾
你可能认为我很渺小,但我内心有一个宇宙。
You may think I’m small, but I have a universe inside my mind.
小野洋子
一个作者企图通过他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赞赏那是徒劳之举。蠢人有时会赞赏,可那是一些蠢人;才识之士内心孕育着所有的真理和所有的感情,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是新鲜的,他们很少赞赏,他们只是赞成而已。
拉布吕耶尔
文雅并不都意味着善良、公正、殷勤和心怀感激,但文雅至少给人以表象,它显现出人的外表,并表明人的内心也应该如此。
拉布吕耶尔
狗眼里的眼色遥远荒凉,含有一种模糊的暗示,这遥远荒凉的暗示唤起了我内心深处一种迷蒙的感受
莫言
我不是大嘴,我只是一个不愿隐藏内心的人!真的!以后谁说我是大嘴我和谁急!
刘强东
在中国,我已经习惯了别人对我更多一些耐心;一般而言,他们只要看见说汉语的外国人,就会倾向于表现出一种夸张的尊敬。不过,对于敬重的真正含义,我倒是从没抱过幻想。在那层敬重的深处,是一种局促不安;从内心深处来说,很多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人在外来者面前的表现还是感到有一丝耻辱的。
彼得·海斯勒
经济发展对农民真是残忍至极的事。你破坏他们的平静,勾起了内心的欲望,逼迫着人们背井离乡,却在给予这些可怜人少量的金钱的同时,剥夺走几乎全部的幸福感。中国人的道别从来没让人自在过—没有拥抱、寥寥数语、强忍眼泪。《江城》
彼得·海斯勒
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受屈辱煎熬的人数如此之巨,大家一致确信他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这无异于麦卡锡主义的攻击对象突然间崩溃,承认自己有错,又或者说像是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自我憎恨,恨自己竟然是个“肮脏的犹太人”。在中国,人们的内心好像往往缺乏一种指南,使之无法承受类似的事件。
彼得·海斯勒
(姜文)告诉我,很多中国人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人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读懂自己的内心。”他说,“个人和历史是相同的——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个人的历史是极为丰富的。一个个体可能甚至比一个社会更为复杂。不过中国人并没有多少时间去审视自己。每个人都太忙了;缺乏足够的平静去反思。在遥远的过去,这是个和平而稳定的国家,但现在一切都变得太快了。
彼得·海斯勒
你的脚步追随的不是双眼所见的事物,而是内心的、已被掩埋的、被抹掉了的事物。像菲利德这样的城市很多,它们能够躲过所有凝视的目光,却躲不过那些出其不意投来的目光。
伊塔洛·卡尔维诺
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用来使自己显得貌似强大的手段。
埃里克·霍弗
注释一个人的出生,观看一个人的长大,就如同望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每一片花瓣一开始都是紧紧地包卷着另一片花瓣,然后是自然松开,舒展,绽放成一朵鲜花,那朵花的生命,观看起来必定是某种奇迹。可以观看到,一个人的经历聚集在他的眼睛里,他的嘴角边,他低垂额头的重压里,他内心和灵魂的深沉里,他腰部和胸部的日渐厚重里,他不是源于衰老而是源于敬畏生命的那脚步的徐缓里——所有这些,注视起来都是如此的神奇,观看起来都是如此的神奇。注视者、观看者的快乐,是一种与被注视者和被观看者之间看不见的交流;而且我相信,没有哪一种生命是完全的,没有哪一种生命是真正的整体,是没有这种看不见的交流的。就许多方面而言,这种看不见的交流就是爱的定义。没有人注视和观看我,我注视和观看我自己。这种看不见的交流流出去,再流向我。处于绝望,我公然挑战性地渐渐爱上了我自己,因为我别无选择。这样一种爱还要继续下去,尽管它不是最好的一种爱,但也只有继续下去。它尝起来像在碗架上搁了太久的剩饭,已经发臭,吃下去会弄得肠胃翻江倒海。但它还是要继续下去,它还是要继续下去,仅仅是因为没有别的爱可以将其替代;它是不被人推崇的爱。
牙买加·琴凯德
我有一条陪伴我一生的黑犬。胸中的阴郁、内心的折磨就像伺机发起进攻的黑狗一样,一有机会就咬住心口不放。
It is no use doing what you like;you have got to like what you do.
丘吉尔
内心撒谎很罕见,而人们不愿去听。
德尼·狄德罗
内心的语言比表达思想的多一千倍,因此无法给它们下地方话的定义。
德尼·狄德罗
作为幼稚的唯心主义者,我为万物能这样无止无休地缩小而高兴。后来每当看到立体的东西发生移动和旋转时,我便想到银幕上图像的移动和变幻。我实在喜欢电影,连它平面几何的图像都喜欢。从黑白两色,我可想象出黑白本身所包含的其他五光十色,而且只肯跟内行的人略谈一二。我为看到了平日人们不愿让人看见的事物而欣喜若狂。更使我喜欢的是,我的英雄们自始至终一声不吭,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们并非哑巴,因为他们能使人明白自己的意图。我与他们通过音乐来沟通思想,音乐是他们内心世界的声音。被迫害的无辜女子通过音乐表达的痛苦比诉说或表演更为感人。
让-保尔·萨特
最后,我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东西:敌人是可恨的,但不管怎么说,敌人是不会伤人的,因为他的计划是不会得逞的,不仅如此,他的计划反而服务于善的事业,不管他如何尽心竭力,如何诡计多端。实际上我发现,秩序的恢复常常伴随着进步:英雄得到奖赏,获得荣誉和光荣的称号,当然还会有金钱。由于他们的勇敢,被侵占的领土又被夺回,落入土人手中的某件艺术品也会被追回,并被收藏在我们的博物馆内。姑娘哀伤了曾救他一命的探险家,于是两人喜结良缘,故事也就此圆满结束。经由这样的书刊,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萌发了一种幻境:那就是乐观。
让-保尔·萨特
她向他躬身行礼,拿起他的右手亲吻。故事到此为止。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想说明什么。九岁那年,我为这个故事着了迷,这个爱发牢骚的作家居然有西伯利亚大草原的女读者。一个美貌的人几给他恢复了连他自己都遗忘的荣耀,这叫作新生。再往深处一想,其实这意味着死亡,这是我感受到的,或我愿意认为如此。一个活着的庶民不可能从一个女贵族那里得到如此仰慕的表示。伯爵夫人仿佛对他说:“我之所以能来到您跟前,碰碰您,那是因为已经没有必要保持门第的优越感了,我不担心您对我的姿态有什么想法,已经不把您当作一个人,您只是您作品的象征。”一个吻手礼把他置于死地:离圣彼得堡一千俄里的地方,一个旅行者在出生五十五年之后被焚,荣耀把他烧死,他只剩下火光闪闪的一系列著作。我仿佛看见伯爵夫人回到马车上,消失了。大草原又恢复原来的凄凉。黄昏,火车为了赶点越过小站飞驰而去,我打了一个寒噤,不由得想起《树欲静而风不止》,寻思道:“这个伯爵夫人是死神吧!”总有一天,她会在一条偏僻的路上截住我,吻我的手指头。 死亡使我晕头转向,因为我不愿意活下去。这就说明为什么死亡引起我的恐怖。我把死亡和荣耀相提并论,从而把死亡作为我的归宿。我急于死,有时死亡的可怖给我的热情泼冷水,但为时甚短,我神圣的喜悦不断再生,等待着火化的时刻。我们内心的愿望其实是谋求和逃避两者不可分割地结合的产物:写作这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使我原谅自己的存在。
让-保尔·萨特
如果人们普遍相信,作者灵感来临时已在内心深处变成另一个人,那么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认识灵感了。
让-保尔·萨特
«
1
2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
151
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