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孩子
想让孩子被好大学录取,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培养他们的目标感,让他们真正了解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的自己。
黛安娜·塔文纳
我们一直在尝试建立一所学校,能够让我们的孩子,让所有的孩子,真正过上他们想要的生活:成为最好的自己,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过上幸福的生活,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不用为生计发愁,有稳定的人际关系,邻里和睦,身体健康。我相信,我们所学到的东西不仅有利于“开办”一所学校,同样适用于为人父母。
黛安娜·塔文纳
我们不仅仅是在设计一所学校,更是为了显示我们有能力教育好孩子。我们力求打造这样一种环境: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关怀,他们彼此熟识,有共同的归属。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顺利考上大学,还要指引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黛安娜·塔文纳
良好的习惯、求知欲、通用的技能和对未来的规划这四点,对于孩子们未来是否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最重要的,且能被衡量的标准。
黛安娜·塔文纳
戴维的导师引导他将重点放在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上,找出所有他感兴趣的东西,越具体越好,只要对他来说是独特的就可以。把这些元素林林总总地加在一起,最终零碎的拼图会变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让孩子认识自我,认清自己关注的是什么,明确什么样的工作对他来说是有意义的。
黛安娜·塔文纳
自主学习能够为孩子提供重要的指引,自主学习者有五个突出特征:随机应变、寻求挑战、坚持不懈、直面挫折、适时求助。
黛安娜·塔文纳
项目式学习:让孩子学会做明智的选择。
黛安娜·塔文纳
孩子们判断书籍有趣的标准在于他们能不能将自身投射于书籍的世界中。
藤原和博
美国前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对此有句名言:“我必须学习政治和战争学,这是为了我的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数学和哲学。我的孩子们应当学习数学和哲学,还有地理、自然史、舰艇设计、航海、商业和农业,是为了他们的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绘画、诗歌、音乐、建筑、雕塑、织锦和陶艺。”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两个论断与本章的主题有关。第一个论断:“我们所遇到的重大问题,无法用我们当初创造它们时所用的思维水平来解决。”而爱因斯坦的第二个论断,据说是他对精神错乱的定义:“一遍又一遍地做同样的事情,却期待产生不同的结果。”几十年来,我们忽视了教育孩子们为将来为人父母所做的准备,而这种日益恶化的对“父母”的教育,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家庭。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里斯利和哈特的研究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是,家庭收入水平、种族和父母教育水平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水平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孩子在公立学校中80%的表现变化是由于受家庭影响,而非受学校影响。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强大的自我认可是人生的基础能力,它能在孩子们遇到困难的教育挑战和生活问题时,给予他们获取成功所必需的信心。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引述一段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观点:“人类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尽管每个孩子天生带有鲜明的遗传特色,但出生以后的生长环境却仿佛染料一般,使他们的人格、性格、人品和心态呈现不同的色彩,或亮丽,或黯沉。父母好比雕塑家,孩子拥有怎样的身心状态,要看父母如何塑造和打磨。”
李柘远
我一直觉得,为人父母,好比一份职业。这份职业甚少岗前培训,必须不断进修,而且一旦上岗,终身在职。除非不可抗力,绝无脱岗、调岗的可能,更不能辞职。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身为父母,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付出,给予孩子最大限度的爱,抚养并教育他,直到他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开启自己的生活篇章,父母才可稍微松口气。虽说孩子成年后,做父母的应当“优雅地退出”,但是对孩子的那份深沉的爱与牵挂却无论如何无法抹去,一如既往地、沉甸甸地压在心头,父母的职责至死方休。
李柘远
《哈利·波特》的作者J. K. 罗琳(J. K. Rowling)曾说过,一个人不能老大不小之后还为自己的出身而责怪父母。没有哪个孩子是一张白纸似的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从出生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继承了父母过去的人生,得到了他们的爱,背负了他们的思想包袱,承担了他们曾失去的。这种继承本质上无所谓好坏,人生如此,人人如此。作为我们幼年时的精神导师,父母往往尽其所能,指路灯般引导着我们。但我们就像海绵一样,吸引了太多他们无意识散播的思想包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包袱逐渐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
劳拉·简·威廉姆斯
孩子们活在当下。他们沉迷于所爱之物。他们爱炫耀,喜欢自己,天性好奇,百无禁忌,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世界上存在着什么“限制”。孩子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纯粹发自内心。原来,孩子就是答案。
劳拉·简·威廉姆斯
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岸见一郎
把孩子当作与自己一样的一个人来真诚相对。
岸见一郎
为什么孔子说“三十而立”,三十岁再立定方向和目标,而不要太早确定。现在有些小孩子读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口闭口讲“这是我的原则”,这很可怕。
曾仕强
«
1
2
...
75
76
77
78
79
80
81
...
227
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