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所有
群体会永久地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随时准备服从于所有的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毫不感兴趣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被剥夺了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于别人之外再无其他的可能。
古斯塔夫·勒庞
人如何才能在这种社会现象之下感到有安全感呢?第一,他必须要有财产,譬如衣物及房地是其财产之一部分,他如拥有的愈多,安全感也随之愈强,如果没有财产,或失去了所有的,则他自己和他以外的别人都会觉得是一个不完整的人。其次是权位及声望,此两者一方面是视同个人财产之另一部分外,也是他在与人竞争之中成败的关键,被人赞赏及有驾驭人的权力,是稳固及增加财产的象征。
阿德勒
当个体自我被否定时,人与人的关系必然是表面的,因为他们自身并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可交换的商品,人没有能力、且不能彼此提供唯一的、“独特的”个体。然而,市场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同事关系。每个人都卷入在同样的竞争中,都具有共同的追求──成功;所有人都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相遇了(或至少相信他们能这么做)。每个人都知道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孤独、害怕失败、渴望快乐;这场竞争没有方向,也不要指望会有方向。
阿德勒
人降生时并没有动物所具有的适应某些行为的机制,人对父母的依赖比任何动物都多,对环境的反应能力也比受自发本能行为调节的动物差得多。他忍受着因缺乏本能机制所引发的所有危险和恐惧。但人的这种无助恰恰奠定了人发展的基础。
阿德勒
他(孩子)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
阿德勒
从降临人世开始,婴儿就希望与母亲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系,他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此为目标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于他来说,母亲是最重要的,他对她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这样的背景催生了他对合作的向往。婴儿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母亲,除了自己之外,他最感兴趣的就是母亲。母亲像一座桥梁一样,在婴儿和社会生活之间产生连接作用。
阿德勒
人的存在不同于所有其它的有机体,它处于一种经常的、不可避免的不平衡状态中。人的生命不可能以重复他的同类的生活方式来度过,他必须主动去生活。
阿德勒
导致儿童形成错误“人生意义”的做法是因为他们过于娇纵。受到溺爱的儿童总会将自己对他人的期待理解成一种命令,他无须努力就能够受到上帝的娇宠。并且,他们还会认为:他们天生是与众不同的。于是,当周围的人没有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相反地,每个人都希望被光环笼罩的时候,他就会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
阿德勒
我们通常会把我们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投射到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 的人身上。当然,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然而爱情是如此盲目,我们的头脑也是会愚弄我们的。在恋爱初期我们最欣赏对方的优点,看到了后期正是我们想离开的原因!
克里斯多福·孟
亲密关系是一种完美设计:在亲密关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令人不悦的冲突与不适的情境。当你继续在感情中成长时,你也开始懂得欣赏亲密关系之间所发生的任何事;当你拒绝接受不悦与不适时,你也不再看见这些食物所能带来的启示,也将使你无法看清正在发生的事。
克里斯多福·孟
你提出了很好的问题。就像所有好问题一样,答案会让你产生痛苦的自我觉察。
罗伯特·戴博德
就像所有好问题一样,答案会让你产生痛苦的自我觉察。
罗伯特·戴博德
一个人必须摆脱想要与多数人达成一致的恶趣味。当邻居也谈论“善”时,“善”就不再真正善了。如何可能存在“共同善”呢!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任何可以被称为“共同”的东西总是价值不高。最终,一切必须如其所是,并且一如既往:伟大的事物属于伟大的人,深邃的事物属于深邃的人,细腻和颤栗属于那些敏感的人,简而言之,所有珍稀的东西都属于珍稀的人。
尼采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李笑来
想要摆脱负债,首先要做的是注销所有信用卡。然后时刻提醒自己,不花不必要花的钱。
博多·舍费尔
我有一个停止内耗屡试不爽的方法,那就是不去分析对方的动机。我曾经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负面情绪的泥沼里无法抽离,什么都没做就觉得自己疲惫不堪。会不断琢磨别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敏感、自卑、焦虑几乎快把我淹没了,从南非到美国后我花了快10年的时间。我试过看心理医生、阅读大量心理学的书,和高能量的朋友交流,找了很多方法,才发现最重要的就是别在意别人的想法。如果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光是搞好自己,就耗费了大量的力气,哪还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去在意别人呢。所以不要花无谓的精力去分析对方的动机,对方是怎么想的,不重要,真的不重要。
埃隆·马斯克
真正有稳定感的人,其实是极少数,因为稳定感的来源,是踏踏实实的人生阅历。他的人生至少要走过两个阶段,首先是混沌的阶段,随大流,不知道自己跟其他人的区别。别人说什么好,他就去追逐什么,偶尔会不安,但整体算是无知无虑。第二个是觉醒的阶段,意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社会指导的不一样了,但还不清楚具体目标是什么。要通过什么方式去达成,所以会进入一个试错的过程,尝试,挫败,再次尝试,再次挫败,直到最后找到一个心安的答案。等这俩阶段都走过去了,所有的稳定都源于前期的摸索和动荡,源于破碎和痛苦,源于放弃和抉择,别担心,等我们走过这场内心的兵荒,温柔和稳定感都会慢慢浮现。一个人身上的内核就慢慢建立了,他知道他是谁,想要什么,该做些什么,回头看,走过的每条路都连了起来,做过的每件事,成也罢,败也罢,都有了意义,所有的稳定感,都来源于此。
埃隆·马斯克
社会竞争其实并不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强,绝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懒的,几年都不会去学习,不会进步,所以你只要稍微努力一些,确保超过全社会60%的人。如果你干什么都专注一点,就可以超过社会上80%的人,如果你愿意在一件事上,高强度的深耕个3~5年,进全社会前10%并不难,甚至5%也没有多大难度。
埃隆·马斯克
所有行动力的问题,其实都来源于精确性的不足,普通人生活中几乎所有的不幸都是由精确性的丧失开始的。人类的基因有这样一种设定,对模糊不清、不可名状的东西感到害怕;那些现实生活中行动力很糟糕的人,他们并不是懒惰、好吃懒做;也并不是害怕要处理的事情本身,他们的恐惧是来自任务的模糊性。如果你要一件事情发生,就只需要去集齐,这件事情要发生的所有的要素就行了。就像造火箭,关键步骤也只有27个,当你提高了对客观世界评估的精准性,一切你觉得遥不可及的事情都会很简单。
埃隆·马斯克
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必须经历这三步:第一步:你要杀死自己内心中所有的恐惧,人类只被赋予了平均70年的岁月,归宿都是寂灭,没什么好怕的,你想好的事情,去干就完了。第二步:不要只是埋头努力,是要养成深度思考的习惯,真正能成大事,靠的都是智慧,拼的都是大脑,而不是单纯的努力。第三步:不纠结、不较真,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不能用好坏来区分。很多事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如果你反复纠结、太较真,除了让自己陷入严重的内耗之外,对事情本身没有任何的积极作用。
埃隆·马斯克
«
1
2
...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
339
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