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喜欢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作品。好课,是艺术品。我喜欢像欣赏艺术品一样,欣赏一堂好课。
李政涛
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马歇尔·卢森堡
风格,按其最美好的意义,就是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风格是最有用的东西。它无所不在。有风格的管理人员讨厌浪费,有风格的工程师尽可能地节约原料,有风格的工匠更喜欢创造精美的作品。风格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后的道德归宿。
怀特海
风格,按其最美好的意义,就是最终获得有教养的心智,风格是最有用的东西,它无处不在,有风格的管理员讨厌浪费,有风格的工程师尽量节约原料,有风格的工匠更喜欢创造精美的作品,风格是人类精神世界最后的道德归宿。
怀特海
通过要素来学习事物,看不到全局或只看到全局的一小部分,这种倾向会引起很多问题,我喜欢把它称作“要素病”。没完没了的了解某事,而不去做,不去尽力做得更好,这就有问题了。我想把无穷尽的了解称为“了解病”。
戴维·珀金斯
不要因为喜欢一个头衔或随之而来的职务之便而接受一份工作,而是要由于你想服务你的同事才做出选择,这才是工作全部的意义。
约翰·轩尼诗
你要是喜欢一个女生,就好好学习找个好工作努力挣好多好多钱,等她结婚的时候你多出点份子钱。
鲍勃·迪伦
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
鲍勃·迪伦
你可以喜欢我所拥有的,但你不一定非要得到我所拥有的。
鲍勃·迪伦
五个关于阅读习惯的关键环节。第一,人是环境的产物,父母是最好的榜样,书香之家最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所谓书香之家,就是家里不仅有很多书,并且父母具有读书习惯。孩子经常看到父母在读书,就会很自然地模仿,怎么可能不喜欢读书呢?第二,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因为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故事对他们最具魔力。固定读书时间,甚至固定舒适的阅读位置,更会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第三,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对于偏爱看电视,可以用原著或相关图书引导,父母与其一起读效果更佳。第四,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经常带孩子逛书店。第五,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好动不好静,他们开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而旅行读无字之书就是富有魅力的选择。
孙云晓
“开放而专注”九律1.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2.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3.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4.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5.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6.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7.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8.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9.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古典
信任是教育的一大前提。信任孩子,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就能开心地成为他自己。父母只有信任孩子,孩子才会信任父母,这是一个相互的行为。
朱永新
只有具备了俯瞰的视角,才会重新审视我们与物品的关系,把握全局,物尽其用(拿住处来说,就是达到了只留下经过精挑细选后,自己真正喜欢的物品,并且能自由自在、灵活巧妙地使用它们的层次) 。
山下英子
无论外界的评价是好是坏,价格昂贵与否,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自己来说就是有价值的。任何物品的价值都是由自己决定的。有了这种气势,我们就能突破自我,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山下英子
我不喜欢以给贴纸或贿赂的方式来教养孩子,因为那比较像在评判行为,而不是在培养关系。孩子从那种方式中学不到抗挫折能力,学不到灵活应变的能力,学不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学不到如何为他人着想。以贴纸来奖励行为是一种操纵伎俩,如果我们这样操纵孩子,将来他学会操纵我们与其他人时,你可不要抱怨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家长应该学习理解孩子,而不是以操纵的方式让孩子想要收集星星贴纸。
菲利帕·佩里
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不要干扰全神贯注的孩子。·年幼的孩子想和你一起玩时,陪他一起启动游戏。等他沉浸在游戏中、不需要你时,你就可以抽离了。·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孩子,你看到他不知道该做什么时,不需要替他规划娱乐形式。孩子感到无聊时,你应该告诉他,你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有趣的活动。无聊可能是发挥创意的必要条件。·不过,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跟孩子分享你喜爱的活动(例如桌游、纸牌、运动、歌唱或任何你喜欢的活动),以便与孩子同乐。·与不同年龄的玩伴一起游戏,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菲利帕·佩里
孩子就像成年人一样,一旦选择太多,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选起。我们可能以为选择越多越好,但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的实验显示,我们其实不喜欢选择太多。
菲利帕·佩里
有时父母可能一方是引导型,另一方是管控型。遇到这种情况时,搬出大量事实来佐证你喜欢的育儿理念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更有可能导致你们坚守各自的立场。你应该和伴侣讨论感受,而不是事实,尽量不要坚持你认定是对或错的事情。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从来没有对错之分。承认你偏向引导型或管控型是因为那比较适合你,而不是因为你相信那对孩子比较好,这可以帮你避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无论你比较偏向哪种理念,切记,在亲子关系方面,接纳、温柔、仁慈是最重要的。
菲利帕·佩里
父母对成年子女的生活关注但不加干涉,这对成年子女来说意义重大。你对孩子来说始终是一面镜子。某种程度上,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多多少少被你对他的反应、你有多喜欢他、你如何关心及了解他所影响。
菲利帕·佩里
你越喜欢评判孩子,越喜欢采取惩罚的方式,孩子越不可能对你吐露实情。他还是会想要取悦你,想要获得你的认可,但他会把诚实抛在一边,把真实的自我搁在一边,那可能对他的心理健康有害。严酷的刑法无法培养出有道德的好公民。严格的管教也无法培养出让双方都满意的亲子关系,那反而可能破坏孩子在生活中培养持久、满意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
1
2
...
71
72
73
74
75
76
77
...
205
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