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所以
虽然听上去非常难以接受,但这就是事实,在人类与客体之间永远隔着一条大河或者深渊,我们永远不知道河的彼岸是什么。就像康德所说,我们完全无法了解真实的客观事物,能够知晓的只是表象,即所谓的“现象界”,而真实的世界被称为“物自体”,所以我们只能认知现象界,却无法认知物自体。我们沮丧地发现:由于人类思维不可克服的结构性缺陷,人类根本没有能力确定客观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李善友
实际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何理性系统的边界都是由第一性原理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作为理性系统得以形成的元起点,虽然支撑了整个理性系统,但它同时也禁锢了这个系统的边界。它是系统得以形成的根基之处、最大的确定性之源,因此也是系统的最脆弱之处,是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要想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作为基石假设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当地基垮塌,建设在地基之上的高楼大厦自然也会随之轰然倒塌
李善友
什么是哲学?回到哲学的原点,康德说,“所谓哲学起始于对所谓自明的东西的追问”,它可以表现为好奇心、初心、童心等。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始于对万事万物的惊异,这种初心才是产生创新的源头。
李善友
身处群体之中,即使群体信念错了,原则上我们是不可能看出群体在犯错,这就是所谓的真理的结构性缺陷。所以“皇帝的新装”只不过是童话而已,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是看不出群体犯错的。即使我们看出来了皇帝新装的骗局也不敢说,即使说了也没有用。
李善友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原因也还要有原因,所以就形成了因果链。而因果链不能无限倒推,所以最终必须找到一个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必须是唯一因,它生发出所有其他原因,同时还生发了自己,这个第一因就是“上帝”。在这里,我们给“上帝”这个名词加上了引号,其未必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代表万物的起点。
李善友
人类可以轻松地想象出存在于二维空间的弯曲的线,可以在大脑中构建出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弯曲平面,但大多数人无法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对弯曲空间的认知,因为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中,所以我们的眼睛能看到的极限、大脑能认知的极限就是三维层次。就像二维虫无法想象我们的三维世界一样,这就是所谓的感觉通道禁闭。
李善友
破解创新的难点就是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而隐含假设对应到组织时,往往表现为使命、文化,所以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的过程,往往是重建使命、文化和战略的过程,我们称其为“组织刷新”。
李善友
连续性假设不是一个逻辑推理的结果,而是一个非逻辑的武断,它是一个默认正确的隐含假设,而不是必然正确的知识。所以,休谟说太阳从东方升起只是一个假设而已。
李善友
第一性原理如同系统的“黑洞”一般,它既是系统的能量,又是系统的禁锢,任何系统和个人都很难摆脱这样的“黑洞”。所以,我们必须从系统中跳脱出来,从外部发现第一性原理,然后合理地打破它,塑造新的第一性原理,去构筑新的系统。对个人来说,个人的成长必须打破认知的黑洞;对组织来说,组织的变革需要打破系统的黑洞。
李善友
笛卡儿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其实表达的也是主体性认同的结构,正因为“我”在思考,所以“我”才存在。在这个结构中,不可知的“我”占据了主体的地位,而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我”的思考却被常常等同于“我”自身来看待。这种常规的认知习惯,实际上导致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那就是人类的思想和语言会持续性地陷入二元对立的矛盾中。
李善友
当我们讨论企业文化时,天然地认为这个词是好词,我们认为只要公司有企业文化,公司就会发展良好。其实错了,任何文化一开始都是为了维护载体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生存。但是环境会发生变化,所以最后几乎所有文化,在变化的环境里,都会变成对载体的戕害。如何破除这种戕害?答案是改变思维结构。
李善友
从本质上讲,欧氏几何是一种逻辑实体。所以解几何数学题并不重要,解题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有公理作为支撑的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李善友
除了好奇心,元起点的定位还要依靠人们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知识是给定的内容,而想象力是突破已知的重要力量。所以,伟大的科学家从来都不会是所谓的“书呆子”。比如爱因斯坦,除了研究物理学,他还有很多独特的个人爱好,如演奏小提琴、划船等。在这些娱乐和运动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会得到活化,想象力也会随之发挥。
李善友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建立在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这两条公理之上;而广义相对论建立在等效原理和广义协变这两条公理之上。公理是第一重要的,所以爱因斯坦用想象力、思想实验的方式找到了这4条公理,从而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李善友
我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被传统和过去的经验束缚太多了。人们几乎不从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任何问题。他们会说“我们会这么做,因为我们过去都是这么做的”,或者“没人这么做,所以这么做肯定不对”。但是,这么想真是太荒谬了。你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物理学上,我们叫‘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思考’。你从基础概念开始,然后从那里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最后再看你的结论到底成不成立。你的结论和其他人过去得出的结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李善友
换句话说,从本质上讲,欧氏几何是一种逻辑实体。所以解几何数学题并不重要,解题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有公理作为支撑的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李善友
一些可以轻易在群体中流传的神话所以能够产生,不仅是因为他们极端轻信,也是事件在人群的想像中经过了奇妙曲解之后造成的后果。在群体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的最简单的事情,不久就会变得面目全非。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而形象本身又会立刻引起与它毫无逻辑关系的一系列形象。我们只要想一下,有时我们会因为在头脑中想到的任何事实而产生一连串幻觉,就很容易理解这种状态。我们的理性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关系。但是群体对这个事实却视若无睹,把歪曲性的想像力所引起的幻觉和真实事件混为一谈。
古斯塔夫·勒庞
在群聚的场所里,个体的主动性往往被抑制,个体的理性为其感性所取代。群体的意识近于混沌,触发于原始的本能,表现为无意识的状态。一方面个体在群体中极为感性,因群体的凝聚而膨胀,情绪夸张,暴露本能的面目;另一方面群体中的情感和行动具有感染性,群体中的个体也会主动地去模仿,甚至可以违背本性——群体的意志取代个人利益成为个人行为的起点。群体行为展现的是非理性特质,情感主导的无意识行为缺乏甚至丧失个人的判断能力,极易轻信,所以群体受一切外部激励因素的摆布,不进行推理直接对被赋予的观念全盘接受或否定。观念并不因其正确性而发挥效力。具有坚决而简明外在形式的观念,以形象化的方式出现,群体才能够接受并加以使用,而与其中的逻辑关系毫无关联。
古斯塔夫·勒庞
个人认为,个体在群体之中基本上只会有两种表现:1、个体被群体中的大多数同化,丧失个性但很好地融入群体;2、个体依然能够保持独立性,但由于游离的状态而被边缘化,甚至于重归个体。个体的力量往往难以对抗群体的浪潮。也不排除特异性人群,技能很好的融入群体有同时审慎与己,只是这样的人很少且不稳定。所以也就不去赘述个人在群体中应该怎样。
古斯塔夫·勒庞
种族是最重要的影响方式。种族的影响是如此强大,它决定着群体气质的特征。所以不同国家的群体表现出相当不同的信念和行为,受到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古斯塔夫·勒庞
«
1
2
...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
298
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