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所以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顺应于这个规律“随心所欲不逾矩”。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进能变通运用,能说会道,有一得。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王国维
没有权力就根本不会产生‘真理’,所以并非知识产生权力,而是权力生产关于主体性的科学,以便为了生产主体。
米歇尔·福柯
野蛮人所以不是恶的,正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阻止他们作恶的,不是智慧的发展,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情感的平静和对邪恶的无知。
卢梭
恰恰因为事物的力量总是倾向于摧毁平等的,所以立法的力量就应该总是倾向于维持平等。
卢梭
你知道,故事的结尾并不重要,生活唯一确保我们的就是死亡。所以我们最好不要让那结尾,夺走了故事的光芒。
雷蒙德·钱德勒
功夫之所以如此特别,是因为它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它仅仅只是靠最少的招式和力量来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情感。每个动作都是它自身的.,不掺杂任何使其复杂化的人工修饰,越接近真功夫,表达就越精练。
李小龙
仁慈犹如美化建筑的装饰品,而不是支撑建筑物的地基。因此,呼吁人们实践仁慈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强加于人。相反,正义好比支撑整个大厦的中心支柱,这根柱子一旦动摇,那么,人类社会这个宏大而雄伟的建筑必定会在转眼间土崩瓦解。所以,正义必须要靠强制来推行。
亚当·斯密
我们通过我们的伴侣,看到了我们被拒绝的父母。所以说,如果我们越爱自己的父母,那么我们就会越爱自己的伴侣。
伯特·海灵格
在家庭中,父母一起建立了家庭,所以父母两个人一起站在第一的位置。
伯特·海灵格
当一个人能与自己和谐,爱与尊重自己的父母,忧郁就会随之消失。可是我得承认,这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如果你能成功,就会体验到一份恩赐。
伯特·海灵格
父母一起建立了家庭,所以父母两个人一起站在第一的位置。第一个孩子站在第一个位置,与孩子的性别无关。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二个出生的人,就不能站在第一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只取决于成员加入家庭的时间,比如出生时间。很多失败和疾病都是由于人们忽视了这个基本的序位。
伯特·海灵格
孩子有时候不按现实接受自己的父母,反而根据自己的假设来评价他们,好像要成为父母必须取得某种资格似的。有些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一点,所以你不配做我的父亲。”或者,“我需要的东西,你没有给我,你没有资格做我的母亲。”孩子不顾事实地这样说,是无比荒谬的。父母通过受精和生产而成为父母。单凭这些,已足以让他们成为孩子的父母亲。对于这最早期的付出来说,孩子没有丝毫资格来改变这一切。
伯特·海灵格
父母之间出现问题,孩子总会在自己身上找过失,宁愿是自己有错。如果父母说,“我们不再作为伴侣在一起生活了,但我们还是你的父母,你还是我们亲爱的孩子”,这可以解除孩子的心理负担。所以,孩子应该跟著比较尊重另一方的那位,一般来说是父亲,往往父亲会更为尊重孩子的母亲。
伯特·海灵格
当我们知道唯一可以做我们父母的人,就是我们的亲生父母;不同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孩子,所以,不必期望去改变父母的想法。
伯特·海灵格
家庭的归属权:我们的所作所为是维持和保障我们的归属权,所以,“良知”带有相对性,随著群体的不同而不同。
伯特·海灵格
在家庭内出现的悲剧,往往是因为后人违反了原始的秩序,意思是他做了本应属于前人份内的事情。例如:孩子尝试代替父母赎罪或承担所犯错误的后果。所以,家庭辅导中要注意的是:是否有人做出了僭越。
伯特·海灵格
孩子通常是从母亲那里得到食物,并且是母亲关心照顾著他们。但如果一个人得到的远远多于他所需要的,直至损害自己,那么这就是成瘾,也可以说是成瘾行为中的动力。所以,只有男人才适合处理有毒瘾的人,除非女人尊重有毒瘾的父亲。如果父亲有酒瘾,则父亲对儿子说:我敬重你的父亲,如果你要学他,跟他一样,我会接受的。当父亲获得尊敬,孩子便无需变成酒鬼了。男人如果被女人看不起或鄙视,则孩子成瘾的行为机会便增加了。
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我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的家族是深植于某种更大的事物,是在一个群体之中,受到一个共通的良(conscience)所指引。良知和意识( conscious )不一样,它具有严格稳固的定律。第一条严格的良知定律声明:任何一个归属于群体的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如果有人被排除,这个良知会迫使一个后面出生的家族成员,来代表这个被排除的人。所以,在这个良知的力量控制之下,群体中的成员不是自由的。
伯特·海灵格
好与坏在这个关系里(敌我关系)仅仅意味着:“好”会帮肋我们归属于家族,“坏”会威胁到我的家族归属。因此,为了要归属,我们的良知会帮助我们区别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事物,什么是我们不能做的事物,这就是我们良知的任务。所以,这就是好与坏的区别所在。
伯特·海灵格
海灵格:我是家族的一部分。我们的家族是深植于某种更大的事物,是在一个群体之中,受到一个共通的良(conscience)所指引。良知和意识( conscious )不一样,它具有严格稳固的定律。第一条严格的良知定律声明:任何一个归属于群体的人,都不能被排除在外。如果有人被排除,这个良知会迫使一个后面出生的家族成员,来代表这个被排除的人。所以,在这个良知的カ量控制之下,群体中的成员不是自由的。
伯特·海灵格
«
1
2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
298
2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