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社会
孩子的问题一定跟父母教育有关,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其实问题早就有了。8、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12岁之前称为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12-18岁称为青春期依恋期,需要社会的参与。
李玫瑾
我们不应该只注重儿童的学术成绩,更应该注重他们的品格修养、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李玫瑾
父母必须让孩子知道,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往往是与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相伴而来的。
李玫瑾
性格才能真正决定命运,而性格是人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
李玫瑾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家庭健全不代表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的社会问题都归结于人,人的问题归结在哪?归结于人的早年。
李玫瑾
孩子终究要走向社会,做一个独立的人。所以,父母要恰当地保持距离,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既有利于维护亲子关系,还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李玫瑾
其实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白眼狼”,一个不孝顺的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正因为如此,母亲们要及早地从泥潭中拔出来,早点学会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并要求孩子给予力所能及的感情回报。
李玫瑾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这叫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李玫瑾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孩子也一样,12岁之前称为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12-18岁称为青春期依恋期,需要社会的参与。
李玫瑾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没有被善待过,你就不要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李玫瑾
一定要善待自己的孩子,一个人如果在小时候没有被善待过,就别指望他成年后会善待这个社会。
李玫瑾
心理发展有关键期,12岁以前称为依态期,12-18岁成为青春期;依恋期需要家庭教育,青春期需要社会的参与。
李玫瑾
真正的养育过程,肯定是唠叨的,是有言语的,这叫做有亲情抚养。言语发育和社会性发展(愿不愿意和人交流、亲近)、认知等能力都会在有亲情抚养和无亲情抚养的背景下表现不同。
李玫瑾
人们在找原因时,往往把好的行为和成功的行为归因于自己,而把不好的行为和失败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社会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归因偏差”。
李玫瑾
决定一个人有没有“人味”,要看他对人间悲欢离合的感悟,以及他带给别人和社会的感受。一个人能让身边的人感到舒服和幸福,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这应该是父母最开心的事。
李玫瑾
人在社会中一定需要克制自己,时时刻刻都要如此。
叔本华
当你发现人类社会令人厌恶,觉得你有理由远离人群,你的本性可能会使你无法忍受独处所带来的沮丧。你如果年轻,其情况就大多如此。那么,让我劝告你,要养成跟人交往时保持着孤单感。一方面学习怎么跟友伴在一起时依然故我,并不立刻说出你的想法;另一方面,对别人所说的话,不必太推敲字义,在道义上或智力上,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并加强对他人意见的淡漠感,就最能练习人人赞美的容忍精神。
叔本华
人与人之间,在品行和才智上,上天所设定的差别程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我们的社会总是忽视那些差别,甚至要把那些差别消灭,或者说,社会建立了人为的差别——阶级和地位的分等——来代替它。后者与上天所建立的高下次序,往往完全颠倒。这样安排的结果就把一些才智低劣的人往上提升,把少数天赋卓越的人压制下去。
叔本华
理想的社会承认任何类别的要求,可就是不重视才智,把才智视为违禁品。人们对于各式各样的愚蠢、乖戾和鲁钝,都表现出无限的耐心;具有才华得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否则需要完全深藏起来。智慧上的优越自然就会冒犯别人。
叔本华
玩牌是各处“高尚社会”的普遍消遣,是提供这一类刺激的工具,因为涉及的刺激甚小,所造成的痛苦不大而短暂,并非真实而永久。事实上,玩牌只是给意志搔痒罢了。
叔本华
«
1
2
...
92
93
94
95
96
97
98
...
246
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