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中国
必须具备对世界极其深刻的认识与全局性的观念,需要眼界与胸怀,要特别强调资本和智慧的结合:对中国需求的准确解读、对国际通则的熟稔应用、对当地惯例的因势利导,三者缺一不可。
赵令欢
我觉得苹果的生意模式,主要是iPhone,比可口可乐要好。我向巴菲特解释为什么苹果的生意模式好。你说百事可乐只有可口可乐一半的价钱你就选择了它,而你知道安卓和苹果的价格差多少吗?真正的苹果用户根本不在乎这些,至少在美国是这样。在中国也是一样的,真正使用苹果的人就是用苹果的。
谈与巴菲特交流投资苹果
段永平
有人说,中国AI少谈梦,多赚钱。我觉得,不要把梦想和赚钱对立起来。首先,人一定要有梦想,没有梦想坚持不下去。第二,没有梦想,也凝聚不了团队,别人追随不了你。第三,没有梦想,你也没有方向感。但是光谈梦想,梦想都是有代价,要么自己掏钱,要么骗朱啸虎钱花。你能形成自我造血能力,,让更多VC对你有信心,融到更多钱,才能跑得更远。
周鸿祎
对于没有融到资的创业者来说,中国市场还有细分领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很碎片,按企业、按行业、按规模分成了很多区隔市场。好处是,即便是BAT、华为这样的巨头,也很难一下子垄断。而且企业愿意为降本增效掏钱。
周鸿祎
中国的互联网场景,已经被巨头公司占尽了,大家都免费的话,你也很难收费,这不太适合没有融到资的创业者。
周鸿祎
AI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只有一条路,美国的发展也不是只有Open AI一条路。
周鸿祎
为什么我对中国追赶AI大模型乐观呢?我个人猜想,ChatGPT很快会碰到瓶颈。如果美国Open AI后面迭代曲线放缓,中国很快赶上还是有可能的。
朱啸虎
做通用大模型是个先行者劣势的模式。先行者在前面试错,成本巨高无比,后面跟进的成本越来越低。今天的中国创业者没有这么多资金,那跟在后面是非常舒服的状态。
朱啸虎
我发现那些真正有潜质的项目,却往往因为另辟蹊径让大多数人看不出门路。比如说去哪儿,CC(庄辰超)真的是找遍了市面上的所有投资机构,可是没人相信在百度和携程之间还能再出一个平台。没有人投他,我们是他唯一的一个TS。 4风口意味着规律 很多人都说我愿意赌风口,其实真正的风口往往是规律。背后往往有行业发展的逻辑作为支撑,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20%的渗透率。中国二线的互联网公司,赶集、58、去哪儿都是05年06年成立的,为什么05年06年有这么多诞生?也很简单,任何一个市场用户渗透率到20%以后就开始起来了,做任何事情都能够事半功倍。今天AR、VR也是一样,对VC来讲,我们看到渗透率是到15%以后可以开始投,10%以上可以关注。对创业者来说至少到5%到10%创业才有机会。
朱啸虎
在中国,互联网创业是非常危险的,即使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成功了,也并不代表一切,中国的互联网创业一定要想清楚,你这个切入点,你这个商业模式在这个产业链里面是否可防御。防御可以从几个点来讲:首先,你对流量是否有依赖性,如果有自发流量这个可以防御,如果依靠其它平台的流量,需要买流量的,是很难防御的。第二,如果对客户,对供应商有很强的控制力,这也是可防御的。第三,战场纵深也很重要,如果太浅也守不住,管理难度也很重要,你对管理的宽度也是一种竞争壁垒。我们讲创业者一定要先拼长板,再拼短板,要抢先获得融资,把业务优势转化成融资优势,关键是速度,不要过分纠结估值和金额,要充分发挥你团队的长板,把长板发挥出来以后,走向正向循环以后,到B轮再补齐自己的短板。
朱啸虎
单车这个市场很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70%以上人都会骑自行车,中国有十几亿人口,70%的数量是巨大的。我今年去美国见了格里,他是Uber的投资人。他说我投单车很有道理,但是美国很难做。ofo的起步和饿了么很像,是从校园开始的,校园很容易做,但校外市场我们低估了,实际上目前中国大部分人素质非常高,破坏率不是那么高,所以我们远远低估了单车在校外市场的潜力,应该更早走向校外市场。而且我们有滴滴,我和王刚曾经讲过,这个(单车)可能是滴滴一个后花园,先布个局,合适时候滴滴再进来,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逻辑。
朱啸虎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消费升级向消费分级转变的过程。消费分级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企业必须要适应消费分级的趋势,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吴晓波
2025年,是中国经济的转型之年和突破之年。我们要在转型中突破,在突破中转型。我们要通过突破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转型来稳定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吴晓波
中国的产业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变的过程。新兴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改变中国的产业格局和经济结构。中国的企业必须要加快向新兴产业的转型,加大在新兴产业领域的投入和创新。
吴晓波
2024年,是中国经济的重启之年和变革之年。我们要在重启中变革,在变革中重启。我们要通过变革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通过重启来稳定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吴晓波
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流量消费向留量消费转变的过程。留量消费将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流,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企业必须要适应留量消费的趋势,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强消费者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吴晓波
2023年,是中国经济的复苏之年和转型之年。我们要在复苏中转型,在转型中复苏。我们要通过转型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复苏来稳定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吴晓波
中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从规模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过程。智能制造将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将提高中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必须要加快智能制造的步伐,加大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投入和创新。
吴晓波
未来十年,是新能源革命的十年。新能源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将改变全球能源格局和产业格局。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未来将继续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引领全球新能源革命。
吴晓波
2021年,是中国经济的修复之年和创新之年。我们要在修复中创新,在创新中修复。我们要通过创新来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通过修复来稳定经济的增长和就业。
吴晓波
«
1
2
...
36
37
38
39
40
41
42
...
139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