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没有
你干吗要去说服别人?你凭什么去说服别人?有谁愿意被你说服?“说服”这两个字要从我们脑海里彻底清除掉。我们没有资格去说服任何人,也很少有人真正愿意接受我们的说服。我们只能说,“我做了,你可以参考一下”。
曾仕强
”一个人的品德如果修炼得好,就一定会有好报。如果暂时还没有好报,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好,你还需要反求诸己,然后不断地精进。其实所有宗教归根结底都是在强调一句话:“我们是可以超脱的。”因为原本事实就是如此。人首先要不断超越自己,然后才可能最终得以超脱。
曾仕强
现代人最大的毛病就是“我知道,我知道,就是做不到”,不要拿这句话当借口,真正知道的人,一定做得到。只有做到的人,才有资格说他知道。凡是做起来、行起来有困难的,就是没有彻底地知道。
曾仕强
想要不曲解自己的理想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想买一套房子,那么就要搞清,你是要这套房子的本身,还是要拥有房子的感觉。如果是前者,就该去努力工作,赚到买房子的钱。如果是后者,就该强大自己的内心,让自己有更多的安全感。如果弄错了,即使你得到了那房子,依然会感到失落。因为你的安全感还没有得到缓解,房子有了,你又会有其他方面的顾虑。如此一来,往往就会恶性循环,一直有想要追求的东西,也一直在追求,但你却从未真正得到拥有那些东西的快乐和成就感。
星云大师
禅者,并不是捧着经书不放的,而是懂得自悟,懂得体验自我内心的,这样的禅者,才更有机会悟道。 真正懂得工作的人,上班时没有状态,就会歇一歇,做些其他事情放松一下。下班之后,也会想着工作。然而他们想着工作的方式不是在公司接着加班,而是将之放在心里,看到跟其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会多想一点,多看两眼,从而让自己获得灵感,将工作做到更好。这些人,就是抛弃了框框的人。这样的人,往往有更高的效率,因为他们没有被束缚。
星云大师
开示只是在一瞬间,但决定开示的则是之前多年的修行。只有时时修行,将禅无时不刻不放在心里,才能更有感悟;这感悟慢慢积累,到了临界点的时候,碰上几句绝妙的禅语,才会迎来开示。如果没有之前的用心和积累,这开示是无从得来的。
星云大师
你不缺少的东西,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星云大师
只有没有真正放下,才会去刻意控制,这正是道行不够的表现。
星云大师
“处处无家处处家”。“处处无家”是说他没有一个固定的用于居住的地方。而“处处家”则是说他心中安稳,虽然身在外处,但心中却是有家的,这家是他那保有自我的力量。
星云大师
“人为财死,心为物累。”自己拥有的东西用不完,只是挂念,只是负担;东西多、钱多,连小偷都不放过。不如拥有自由本性,可以有无限的智能,无限的宝藏,没有人偷得去。
星云大师
在读研究生期间,我的办法是没有办法,顺其自然,有时候就是硬挨。后来我有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了,那就是,当痛苦来临时,我越保持不动就越好,保持不动的同时,我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种种变化。但我绝不引导这种变化,我只是看着这种变化而已。
武志红
开悟曲线:第一个阶段是无明者,就是无知无觉,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觉察。第二个阶段是思考者,开始思考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有觉察地活着。第三个阶段是思考的观察者,就是“我”看着“我”在思考,能自己掌握自己。
水木然
《六祖坛经》里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如果能把心修好了,还需要持戒吗?换句话说,即使你每天吃素,但是心性依然没有开化,持戒又有什么用?同样的逻辑,如果你能把人做正了,还需要坐禅吗?换句话说,即使你每天坐禅,但是行为依然混乱,那坐禅又有什么用?
水木然
朋友和我分享了一则故事,我觉得很好,分享给大家。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风吹飞了。”小和尚喊着。“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没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说:“这下完了,草籽都被雨水冲走了!”“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一周过去,光秃秃的地面上长出大片青翠的草苗,连没有撒种的角落也泛出绿意。小和尚高兴地直拍手,师父点头说:“随喜!”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好棒的人生观,好美的生活态度,相信大家都心向往之。
金惟纯
一无所有,其实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因此什么都不怕。从零的起点上向前行,每一时的成果都如此的甜美。是不是很久都没有这样的滋味了?大家不妨一起尝尝。
金惟纯
“模仿前人书法有两条路:一是专学一家,要学得像。如学颜真卿或欧阳询,终身学他。二是学许多家,兼包并蓄。但我总是跟同学说,没有广博的专精,往往会导致狭隘。
林曦
孙过庭《书谱》中的这段话一直在说人与书的关系。他说学书有两件事,即练好手上的技术、体会和理解其中的道理。如果是进入具体技术的学习,那么年轻时精神头更好。如果要把其中的法度、规则想明白,没有一点年纪,没有岁月的历练是不行的。经过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到达那个“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状态。
林曦
你对任何一个东西不感兴趣,都只是因为你的背景知识不够。不喜欢其实是一种不了解。关于喜欢与不喜欢,我更相信一种好好写过、下过功夫之后的反馈,而不是在还不熟悉的时候轻易下结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不喜欢是因为还没有走得够近,眼睛和手都没有到。
林曦
乔布斯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聪明人不是没有尊严,而是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而愚者更关注自己的面子。
马方
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要先考虑有没有好处,而是要先考虑这件事是不是对的。所谓的“好处”只能给你带来眼前的利益,但“对的”事情却能给你带来未来。
马方
«
1
2
...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
1024
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