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死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些事,心里就很高兴。
王小波
当一切都“开始了”以后,这世界上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现在只是有点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王小波
只有当我们自视为舞台上的演员,死亡才会失去其恐怖性和终极性,而成为一种模拟行为和戏剧姿态。
埃里克·霍弗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推论:碰到苦难和死亡的威胁,个人是无法依赖自己的勇气的。他仅有的力量来源不在他自身,而在于他隶属某个伟大的、光荣的、不可摧毁的集体。这种信仰主要来自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不管我仍是准备好为人类、后代子孙、某个宗教、国家、种族、政党或家族而死,它们都不过是我们行将被消灭的自我所依附的永恒之物的具象化罢了。
埃里克·霍弗
一个能干领袖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为他的追随者制造一种幻想,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从事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是在进行某种肃穆或轻松的表演,从而忘了生死问题的严重性。
埃里克·霍弗
想要培养出人们随时准备好战斗和赴死的心态,诀窍在于把个人从他的血肉之我(flesh-and-bloodself)分离出来。有几个方法可以做到这一点:把他彻底同化到一个紧密的团体。赋予他一个假想的自我。灌输他一种贬抑“现在”的态度。在他与真实世界之间架设一道帷幕。通过诱发激情,阻止个人与其自我建立稳定的平衡。
埃里克·霍弗
群众运动虽然往往打着自由的旗号对抗高压秩序,但它们全速启动以后,却不会让个人自由有实现的余地。这是因为,当一个群众运动在与既有秩序作生死斗争,或是抵抗内外敌人以求自存时,它的首要之务是建立团结性和自我牺牲精神,而这两样东西都需要个人放弃其意志、判断与利益。
埃里克·霍弗
碰到苦难和死亡的威胁,个人是无法依赖自己的勇气的。他仅有的力量来源不在于他自身,而在于他隶属某个伟大的、光荣的、不可摧毁的集体。这种信仰主要来自认同;通过认同,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之物的一部分。
埃里克·霍弗
狂热者的危险处在于他永远静不下来。一旦取得胜利,新秩序开始成形,狂热者就可能会成为一个乱源。大部分群众运动在取得胜利的第二天,就会出现内部倾轧。前一天在与外部敌人生死斗争中获得发泄的激情,现在会通过斗争自己人来宣泄。憎恨成了一种习惯。
埃里克·霍弗
对完全没有归属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生命。那是虚无的永恒中的唯一其实,而他会恬不知耻地死命抓住它不放。
埃里克·霍弗
比隐约贬抑「现在」更为有力的,是把一个光荣「未来」的图像给鲜明地描绘出来——这是提升信徒胆量和促进自我遗忘最有力的推手。一个群众运动,哪怕它并未从事对既有制度与特权的生死斗争,还是必须让它的信徒把心思完全集中于「未来」。没有对「未来」的希望,自我牺牲和相互扶持的精神就不可能养成。
埃里克·霍弗
自由派议为"现在"是"过去"的合法后膏,会向着一个进步的"未来"不断成长发展。这三种人都珍视"现在"所以都不甘自愿接受自我牺牲的观念。以下一番出自怀疑派之口的话,最能表达三者对自我牺牲的态度"因为活着的狗,比死了的狮于更强。活着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无所知·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们永不再有份了。"
埃里克·霍弗
要让我们自己痛恨一个人,最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去伤害他。这是因为,别人对我们有合理的悲愤,要比我们对他有合理的悲愤,更能引发我们对他的恨意。在我们揭发别人过错使对方羞愧时,他更可能的反应并不是变得谦卑和柔顺,而是变得咄咄逼人和火气十足。死不认错是→种响亮的噪音,可以把我们罪恶感的发声给淹没。在每一种厚颜无耻的言行后面,在每一种死不认锚的表现背后,都存在着罪疚意识。
埃里克·霍弗
团结行动的能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看来几乎总是形影不离的。我们着听说一个团体的成员完全置死生于度外,就可想见他们的关系必然十分紧密团结。
埃里克·霍弗
说人会愿意为了一枚纪念章、一面旗帜、一句话或一个神话而赴死,不全是无稽之言。相反的,人会为最值得拥有的东西而牺牲,才是最罕有的事情。因为.M-个人来说,真实的东西中最真实的,莫过于他的生命,没有了这生命,他就不能拥有任何值得拥有的东西。所以,自我牺牲的动力不可能是出于任何具体利益的考虑。哪怕我们是因为不想被杀而冒死亡之险奋起战斗,战斗的冲动仍然不尽然是出于自利,而更多是出于一些不具体的东西,如传统、荣誉或希望一一又特别是希望。要是没有希望,人遇到危险,不是会拔腿就跑,就是会不反抗,任由自己被杀。
埃里克·霍弗
她则仅仅在这时才会看见她父亲的财产,即当它们将她从日常所见的生活重担中解放出来的时候。这种生活重担便是:清扫完的地面不久之后只能又会弄脏;做好的饭菜只能被吃个一干二净,然后再重做更多的饭菜;洗净的衣服只能接着穿直至穿脏,然后再重新洗涤。可是,也许我的父亲追求这个世界是正确的,而我的妹妹享受这个世界也是正确的。因为,与此相反的话,就等于是对死亡的追求,而这压根儿就不是一个追求:死亡是所有必然之中的必然,是所有不确定之中的唯一确定。
牙买加·琴凯德
我的母亲生下我就死了。因而,在我的整个一生中,唯有虚无伫立于我和我的来世之间,我的身后总是吹拂着一股凄寒而又晦暗的风。在我生命开始之际,我不可能知道母亲的死会带给我这样一种感受。只是当人到中年,而我也不再年轻时,我才意识到我曾富有的东西已经变得如此稀少,而压根儿没有的东西却多了起来的时候,我才渐渐明白了这一点。这种得与失的困惑,弄得我瞻前顾后:在我的开始之处,是那个我从未见过她的脸庞的女人,在我的终结之处,则是一片虚无,我与那个世界的黑屋子之间,空无一人。我慢慢地感觉到,在这整个一生中,我一直站立在悬崖峭壁的边缘,我所失去的东西令我变得脆弱、冷酷和无助。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时,我深陷于悲伤、羞愧以及自怜的情绪之中,无力自拔。
牙买加·琴凯德
望着它、看着它,使他想起的既是征服者的绝望,又是被征服者的绝望。因为在征服者哪里,征服的空虚不是不存在的,作为这样一个人,他所面对的是愈来愈多、愈来愈多的无休止欲望,只有死亡才能将这种欲望止息。而对于被征服者所经历的这种痛苦和不幸的无尽深渊,即使用再多的报复也不能补偿和抹去极大不公所犯下的罪孽。因此,在我父亲的身上,同时存在着征服者与被征服者、作孽者与受害者,但他选择了前者的衣钵,永远如此,这一点儿也不让人惊讶。这不是说他自己心里存在着斗争,这只是说他证明了自己是个凡人,因为我们中间唯有圣人才不会选择昂首挺胸,也不会卑躬屈膝地置身于人们当中,但即使是圣人也知道,他们在这个世界一了百了的时候,将昂首挺胸地置身于人们当中。
牙买加·琴凯德
白昼是漫长的,白昼是短暂的。夜晚则是一片空白,他们倾听着什么声音,可我却拒绝熟悉这些声音。对被称作白昼的那段时间,我保持着冷漠。这种冷漠是一种自负,但只有我自己清楚。所有这种同个人无关的东西,我都是使之个人化了。既然我不重要,我就不渴望重要,但无论如何我是重要的。我渴望遭遇比我更伟大的事物,可以让我顺从于它的食物。它不是一本史书,不是任何一个我可以道出姓名的人物的著作。死亡是唯一的现实,因为它是唯一确定的,万物皆无可避免。
牙买加·琴凯德
我的弟弟死了,大海寂静,但却与往常的寂静有所不同。风儿没有吹拂,树叶一动不动,大地没有摇晃,河流没有暴涨,天空永远是那种永远骗人的湛蓝——纯真无邪的样子。
牙买加·琴凯德
«
1
2
...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
383
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