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动力
失败只有在两种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首先,个体确实从失败中学到了一些东西,并因此有动力再次尝试;其次,失败不会永久地排除未来的可能性。
黛安娜·塔文纳
丹尼尔·平克的畅销书《驱动力》(Drive)就是其中一本,其研究指出,精通、自主和目标是驱动力的基础。简单来说,精通就是指你变得熟练掌握某件事情;自主意味着你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权;目标则是说你发自内心想要去完成某件事,你的动机是真实的。
黛安娜·塔文纳
保持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回顾你的目标。
斯科特·扬
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是这一切最强大的驱动力。
埃米尼亚·伊贝拉
共同的使命感和通行的价值观是企业最好的动力。
吉姆·洛尔
人生目标是动力之源。
吉姆·洛尔
人类行为最主要的驱动力产生于不满意、不知足、不舒服或者不幸福。
博恩·崔西
大量挣钱、大量发钱是华为发展的一种循环动力。
孟庆祥
为了促进体系结构创新,建立标准至关重要。流程标准(对教育学生的方式进行的规定)是对创新的抑制。但能力的标准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为创新者提供了改进的共同目标。没有这样的标准,学校的创新者的动力就无从谈起。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最近在读书时,我还发现了一个SMART原则的创新变体,很有意思,在这里也一并分享给大家。不过下面版本的五个维度过于“激进”,表述也不如原版具象,尤其是S、M和A的意思有些重叠,所以我更建议大家遵循上面介绍的经典版SMART原则。S: Stretching,“延伸的、更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的”;M: Motivational,“激励人的、给人动力的”;A: Ambitious,“野心勃勃的、雄心壮志的”;R: Rewarding,“有收益的、有回报的”;T: Trackable,“可追踪的、可跟进的”(和原版里“measurable”的意思相近)。
李柘远
罗伯特·赖特的,就说过这个道理。快乐总是短暂的,这是自然选择的设定。只有让你得不到长久的快乐,你才永远有动力去寻找快乐,你才会为了生存和传播基因而一直努力奋斗。
万维钢
个体意识的成长分为四个层次:自我意识、他人意识、组织意识以及宇宙意识。在自我意识中,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感受,将感受作为灵魂的语言。自我意识最突出的表现是:自恋;他人意识,最集中的表现是共情。缺乏自我意识,就会失去自我;而缺乏他人意识,我们的自我就不能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展开。他人意识,既包括共情能力,也包括合作精神的内在驱动力。
M·斯科特·派克
如果你的动力来源并不是正面的,例如你是出于恐惧、愤怒而想致富,或者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而想成功,那么你的钱永远不会带给你快乐。
哈维·艾克
进步会带来动力,而动力能培养耐心。
赖德·卡罗尔
目标的灵感启发应当源自自身的生活经历。不论是带给你欢乐的积极动力还是带给你悲惨教训的生活苦难,你的生活中肯定有真正的激情之源。
赖德·卡罗尔
工作的动力,一是要证实自己的价值。人活着,总得做一点事。二是对生我养我的故国未免有情。
汪曾祺
好学校是充分实现了教育力的地方,是具有教育变革的内动力、内生力和内定力的地方。
李政涛
发展的动因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我们要靠自己探索,靠自己约束自己,靠自己的主动性耕耘收获。老师的作用有两种:第一,以身作则,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第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丰富的知识,培养更坚定地目的。人最终成长的动力都来自人们是其价值和重要性的感觉,因此要给予人们各式各样的感觉,例如惊愕、兴趣、崇敬或者超越自我的强烈愿望。由此引发的价值感能给生命带来难以置信的力量。一旦失去这种价值感,生命便会退回到被动的低层次状态,这一力量最为深刻的表现就是对美的感受,对已实现的完美事物的审美感受。
怀特海
生命有机体是凭借自己的内部驱动力来实现自我发展的。这种内部驱动力可以受外界的激励和指导,也可以被其扼杀。不论你如何激发和引导,他们都要凭借自身的冲动才能有所成长。教育是引导个体体会生活的艺术,生活的艺术指的是生命体在面对真实环境时,能彻底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各式各样的活动。
怀特海
所有的教育都要兼顾技能与文化修养。教育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都有所擅长。人的思想无法在真空中取得最大成就感,人们只有迅速将创造的动力转化为实践,才能发挥其作用。
怀特海
«
1
2
...
24
25
26
27
28
29
30
...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