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方式
表扬学生时应避免使用恭维、奉承的表达方式。学生的情感非常丰富,他们能听出来那是不是老师的真心话。
三好真史
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自由地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而感到自己对绝对真理竟一无所知。
卡尔·雅斯贝尔斯
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你才能真正过自己的人生,你才能开始发现属于自己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然后你不必问怎样过自己的人生,只是去生活。
克里希那穆提
对于孩子的教育,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会在处理问题时积极地思考,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允许同学们有不愿意帮忙的心理和行为。每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背后实际上却有复杂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老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开放老师的心态,理解家长,尊重孩子,你要能够尊重他人不同的教育方式,找到他这么做的心理动机。这就是教师的智慧,也是爱的艺术。
桂贤娣
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爱往往基于自身的经验,凭借直觉来关怀学生,并没有注重个体差异,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在我看来,爱孩子就应该以尊重理解为前提,尤其是这类生理、心理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病残生,他们自卑感强,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敏感脆弱,他们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对待这类学生,老师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可怜他;老师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歧视他。因此,对他们的关爱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爱得科学、爱得具体,否则就会事与愿违。
桂贤娣
乐观者总是期待最好的结果,他们相信事情不会变糟,他们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期待的方式发展。但事情有时确实会出错。最好的结果并不总是会发生。当情况特别严峻时,乐观主义者可能会特别脆弱。
苏珊娜·C·塞格斯特伦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的意义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回答这个关于生命的问题。
维克多·弗兰克尔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维克多·弗兰克尔
“作为人,何谓正确?”,用它作为判断基准,依照这一基准,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始终。
稻盛和夫
一个易行的方式是:上班你就埋头做事,下班埋头文艺,开会杀伐决断,然后去博物馆看美好的书画、器物,养眼、养心。
冯唐
通过阅读我们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人,有那么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你要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投入进去,想象你就是他,感受他的欢喜和悲伤。
梁文道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表达出来。
弗洛伊德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的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这就是真正地在实践中学习。自出生开始,我们便是以这种方式学习任何一种重要的东西。
罗伯特·戴博德
孩子被母亲自私地占有,并不意味着母亲没有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关爱,相反,母亲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客体热爱着,但并不是以孩子真正需要的方式,而且这种爱的前提是孩子必须披着虚伪自体的外衣。这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却可能会阻碍孩子发展真实的情感。
爱丽丝·米勒
马勒在她的书中写道:“母亲特别的无意识的需求可以创造一种孩子,激活孩子的无限可能性当中的一种,这种孩子可以发映她自己的独特的个人需求。”换言之,母亲一直以多样化的方式向孩子传递一种“镜像框架”,而孩子的原始自体要做出改变,去适应这个框架。假如母亲在孩子幼儿期的镜像功能是难以捉摸的,怀有敌意的或者让人忧虑不安的,假如她对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自信有所动摇,那么孩子在个体形成阶段,就不能从自己的共生伙伴那里得到一个可靠的情感的再次确认。结果就是,孩子的原始自体感觉会发生障碍。
爱丽丝·米勒
一个人可以有多种方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自己童年遭受的歧视传播给别人。例如,有些人从不破口大骂,出口成“脏”,显得友善高雅,然而他们总是传递给别人这样一种感觉,好像别人都很可笑、很蠢、很吵闹,反正与他们相比都太平庸。他们自己并不知情,也肯定不想这样,但他们的确散发着这种感觉。这背后的原因肯定是父母的态度留在他们心中的投射,而他们从没有意识到这种投射。
爱丽丝·米勒
我爱我自己,我对所有人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一种爱的方式,因为我知道,我所给予的将会加倍地回赠给我。
露易丝·海
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取悦别人,不是要走别人的路,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露易丝·海
不要把你的价值建立在别人如何对待你的方式上。
约翰·贝曼博士
我肯定我自己的话,可以让孩子们看到我是如何做到的,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身为父母亲的你,要降低你的批判和指责,要接纳孩子,你不是一定要孩子这样或者那样做,如果你可以接受这些孩子的话,不对他们的行为带着批判的态度,那你就可以教育他们如何肯定自己。
约翰·贝曼博士
«
1
2
...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
228
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