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关系
人口密度增加和粮食生产出现这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关系。在世界各地,凡是可以得到充分证据的地方,考古学家们都发现了人口密度增加与粮食生产之间出现相互联系的证据。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这是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先有鸡还是光有蛋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增加迫使人们求助于粮食生产,还是粮食生产促使人口密度增加?这就是说,采纳粮食生产为所谓的自身催化过程提供了例证——这是一个在正反馈循环中自身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开始,速度就越来越快。人口密度的逐步增加,迫使人们去奖励那些无意中增加了粮食产量的人,以获得更多的粮食。一旦人们开始生产粮食并过定居的生活,他们就能够缩短生育间隔期,生出更多的人来,从而也就需要更多的粮食。
贾雷德·戴蒙德
食物生产手段让农民生产出食物盈余,因此农业社会可以供养全职的技术专家,他们不用亲自耕作,只要专注于发展技术。过着迁徙生活的狩猎&采集部落的成员相当平等,他们的政治领域限于部落的领地,以及与邻近部落合纵连横的关系。在人口稠密、定居的农牧社会中,则出现了首领、国王和官僚。这种层级体制不但是治理广土众民所需,也是维持常备军队、派遣探险舰队和发动征服战争的前提。
贾雷德·戴蒙德
请谈一项政府和经济的关系?政府在经济上所扮演的角色之一是制定法规架构,鼓励追求获利的正面结果,并抑制诸多黑暗的经济力量。
蒂莫西·泰勒
薪资标准由谁制定?一般而言,工资将随着时间,由劳工生产的商品价值来决定。对很多人来说,工作感觉像是我们和雇主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当然,雇佣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社会互动在每个地方都会发生。你的薪资与福利不是因为你的老板慷慨或喜不喜欢你而决定的,也不是由某个公平的标准来决定的。追根究底,劳动力是一个市场,你的薪资及福利,是根据你的产出定出的价格。
蒂莫西·泰勒
劳动力需求和工资的关系是什么?劳动力需求,是工资或薪酬与雇主所需工作数量之间的关系。高工资容易使企业减少对劳工数量的需求,就如同较高的价格容易使消费者需求减少。凭直觉,也能明白这一点。厂商想赚钱,如果劳动力成本增加,就会想裁员。你现在可能已经想到了,工资增加所减少的劳工需求量,取决于劳动力需求的弹性。
蒂莫西·泰勒
冲突的其他参与方的利害关系并不等同于第一层次参与者的利害关系。对第一层次参与者给予最忠诚和最全心全意支持的,通常是在外散居者。他们强烈地认同于自己亲族的事业,变得“比教皇还要笃信天主教”。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国家的政府利益却要复杂得多。它们通常也为第一层次参与者提供支持,即使它们不那样做,对立集团也会怀疑它们提供了援助,因而使对立集团支持自己的亲族变得合情合理。
萨缪尔·亨廷顿
相对于其他认同,文明的认同增强了。一种类似于国际关系中“安全困境”的“仇恨动力”出现了,在其中,双方的恐惧、不信任和仇恨彼此助长。双方都把善与恶之间的差别戏剧化和夸大了,并最终试图将这种差别转化为生者与死者的根本差别。
萨缪尔·亨廷顿
根据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用均势来平衡通常是更理想的选择,而且事实上也比搭车被更频繁地采用。正如斯蒂芬·沃尔特所言:一般说来,各国在对自己的目的深思熟虑之后都倾向于采取均势策略。搭车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需要信任:一国支持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大国,往往寄希望于它能保持善意。如果主导大国是一个侵略性国家,用均势来平衡比较保险。
萨缪尔·亨廷顿
在文明冲突中,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不同,亲缘关系决定立场。西方面临的根本问题不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而是一个不同的文明——伊斯兰,它的人民坚信自身文化的优越性,并担心自己的力量处于劣势。
萨缪尔·亨廷顿
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着文明的“我们”与文明之外的“他们”。文明之内的行为与文明之外的行为的差别来源于:1.对被看作与我们大相径庭的人的优越感(和偶尔的自卑感)。2.对这种人的恐惧和不信任。3.由于语言和文明行为的不同而产生的与他们交流的困难。4.不熟悉其他民族的设想、动机、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
萨缪尔·亨廷顿
20世纪后半叶席卷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进程。认同和权力体系长期存在的根源瓦解了。人们从农村移居到城市,脱离了他们的根基,从事新的工作或没有工作。他们与大批陌生人相互作用,面对着一套新的关系。他们需要新认同根源、新形式的稳定社会以及一套新的道德规范来赋予他们意义感和目的感。不论是主流的宗教还是原教旨主义的宗教,都满足了这些需要。
萨缪尔·亨廷顿
分布式系统有四个突出特点,活系统的特质正是由此而来:① 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②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③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④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凯文·凯利
我注意到,在一刻不停的生物进化中涌现出了7个主要趋势。而当人工进化踏上漫漫征途时,这7个趋势也将伴随其左右。它们是:① 不可逆性;② 递增的复杂性;③ 递增的多样性;④ 递增的个体数量;⑤ 递增的专业性;⑥ 递增的相互依存关系;⑦ 以及递增的进化力。
凯文·凯利
共生关系中的各方行为不必对称或对等。事实上,生物学家发现自然界几乎所有的共栖同盟在相互依存过程中都必然有一方受惠更多,这实际上暗示了某种寄生状态。尽管一方所得就意味着另一方所失,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双方都是受益者,因此契约继续生效。
凯文·凯利
哲学家劳埃德·摩根说:“涌现”这个概念表现的是一种与之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在这里,2+2 并不等于4,甚至不可能意外地等于5。在“涌现”的逻辑里,2+2=苹果。“对于‘涌现’——尽管看上去多少都有点跃进(跳跃)——的最佳诠释是,它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方向上的质变,是关键的转折点。
凯文·凯利
认知科学家侯世达说:“记忆,是高度重建的。在记忆中进行搜取,需要从数目庞大的事件中挑选出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强调重要的东西,忽略不重要的东西。”这种选择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感知。“我非常相信,认知的核心过程与感知的关系非常非常紧密。”
凯文·凯利
当个体自我被否定时,人与人的关系必然是表面的,因为他们自身并没有关系,有关系的只是可交换的商品,人没有能力、且不能彼此提供唯一的、“独特的”个体。然而,市场创造了一种它自己的同事关系。每个人都卷入在同样的竞争中,都具有共同的追求──成功;所有人都在同样的市场条件下相遇了(或至少相信他们能这么做)。每个人都知道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孤独、害怕失败、渴望快乐;这场竞争没有方向,也不要指望会有方向。
阿德勒
在家庭中,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们理应建立团结一致的合作关系。家庭中不应该存在斗争,也不应该让孩子将时间都花费在和兄弟姐妹的争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阿德勒
很多女性都这样对孩子说:“看你爸爸回来怎么收拾你。”其实这等于是一种暗示:父亲是家庭中权威的象征。其次,这样的言论显然已经破坏了父子关系,会让孩子觉得父亲很可怕,从而不愿意把他们当朋友。或许,很多女性朋友害怕一旦自己开始惩罚孩子,孩子就会疏远她们。
阿德勒
一个人在跨过一条小河前,会提前数三个数。难道数数对他来说很重要吗?数数和跳过小河之间有必然关系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只是通过数数来让自己集中精力,达到一种自信的状态。
阿德勒
«
1
2
...
87
88
89
90
91
92
93
...
150
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