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自己
发挥同理心,并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观点,而是真正明白及了解为什么别人有那种感觉。
菲利帕·佩里
我们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但又不敢把自己拉回中心,以免再次被排挤——因此我们又进一步抽离人群。
菲利帕·佩里
孤独感会引发一种对社会威胁与排挤的高度警戒状态,使我们对于自己可能遭到排斥或冷漠对待异常敏感。
菲利帕·佩里
人类不是孤立的动物,我们是群居动物。需要吃东西时,我们会感到饥饿;需要离开灼烧的火焰时,我们会感到身体的疼痛;需要与他人在一起,让自己获得关注及接纳时,我们会感到孤独。孤独是一种必要的感觉,就像饥渴一样。忽视孤独感会对你有害,因为那是导致身心健康恶化的主因。
菲利帕·佩里
无论在评价自己或者孩子的时候,都不要简单粗暴地使用“好”或者“坏”这样的简化标签。
菲利帕·佩里
勇敢鼓励自己,走出舒适区,去做那些内心的声音禁止你做的尝试。因为每成功一次,你就会发现,内心对于自我的批评之声,出现的频次就会减少,音量也会逐渐低微。
菲利帕·佩里
对于自己因为创伤而引发的无名火,既不要错误地归咎于孩子,也不要对自己过分自责,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对它的根源进行追溯、拆解,努力在自己的意识里建立全新的反应路径,从而让这种伤害不要再随着自己的行为失范,再传导给孩子,乃至我们的后代。
菲利帕·佩里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模仿。
菲利帕·佩里
承认自己的错误,努力改变,及时修复你和孩子的关系。
菲利帕·佩里
不要着急告诉孩子什么是该做的,让他自己通过头脑风暴找出解决方案。
菲利帕·佩里
出了问题,要用孩子的角度和自己的角度交替来观察复盘。
菲利帕·佩里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对孩子的言行做出反应,是亲子关系的关键。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塑造了他们的人格品质和性格。
菲利帕·佩里
赞赏自己和孩子的努力,具体描述那种感受的细节。
菲利帕·佩里
辩论的过程会套用到价值澄清法的澄清式回答,让学生在反复辩论的过程中,认真考虑各种可能的后果,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捍卫自己的立场,这样才不至于真实面临问题时无所适从。
蔡文荣
学习的活动形态有合作式、竞争式与个别式三种。学习动机是我们内在所固有的,却可在人际互动中被激发,学生应了解学习的价值在于自己的目的、学习历程的享乐及知能的获得与累进,那么,在教室中同侪的互相激励,就是学习动机最强大的影响力。因此,当老师明确告知学生所担心的事项后,经由学生彼此的讨论过程,不仅可以激励学习动机,还可深入了解大家的反应与想法。
蔡文荣
放声思考是一种后设认知教学策略,教师可借由此法将自己的解题技巧与认知历程传授给学生,是一个能将专家的知识与经验有效地教导给生手的好方法;而且,比较专家与生手的差异,亦是一种教学策略。借此老师可让学生了解他们与老师有何不同。
蔡文荣
在人本取向的教室中,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在决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并参与成绩评量,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教师在学习历程中,只扮演辅导者或协助者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主要是安排教学气氛以引导学习,指导学生如何充分发展其潜能,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蔡文荣
“学习契约”是人本主义者常使用的策略,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单独、唯一、特殊的个体,而且每一个人都有向上发展的能力与潜力,所以学生可以主导自己的学习。针对于此,教师则要采取个别化的教学活动,以配合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教学活动并没有统一的进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决定进度。
蔡文荣
老师是扮演催化者或策变者的角色,老师只是安排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能独立思考与探索。学生是被期许能自己建构知识,老师不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帮助学生为他们自己去找出答案,建构自己的意义;老师设计高层次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而不是局限在记忆类的问题。
蔡文荣
使用“发现式学习”是为了达到三重目的: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好替他们自己来求知,也就是脱开倚赖别人的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发现一些事情是如何被了解的,也就是帮助学生来看知识是如何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操控而形成的;要培养分析、综合与评鉴等高层次的思考技巧。
蔡文荣
«
1
2
...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
1626
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