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自己
生命里,真正让我们难以忘怀并深切感恩的,绝对不会是路上的苦楚和风雨,而是最初那个不顾一切清醒且勇敢的自己。
杰森·斯坦森
最成功的男人往往不是具有天才大力量的人,而是对自己有最大的信心,进而催眠了别人接受他的信念的人。
宋美龄
批评没有能力达到艺术的高度。艺术进入了一定高度,除了它自己,其他表现形式都无法企及的境界。
安娜·查普曼
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大胆地说话,勇敢地进行,忘掉一切利害,推开了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
鲁迅
作为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在认知上有两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刚来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一无所知。语言、风俗、历史——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这看起来根本无法完成。接着,当你逐渐有所领悟之后,你会意识到周围其他人的感觉其实跟你一样。这个国家变化得太快,在中国谁也不敢夸口自己的知识够用。是谁教会农民们到工厂找活儿干的?原先的额红卫兵是怎么学会做生意的?究竟又有谁知道,如何经营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一切都在飞速中解决,每个人都是急就章的好手。这就是认知的第二个时期,它比第一个更令人胆战心惊。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会让人感觉孤独,可跟周围十三亿人分享这种感觉也不会带给你半点宽慰。
彼得·海斯勒
在中国,我已经习惯了别人对我更多一些耐心;一般而言,他们只要看见说汉语的外国人,就会倾向于表现出一种夸张的尊敬。不过,对于敬重的真正含义,我倒是从没抱过幻想。在那层敬重的深处,是一种局促不安;从内心深处来说,很多中国人——对于自己的国人在外来者面前的表现还是感到有一丝耻辱的。
彼得·海斯勒
在中国,迷失方向并非是件多么糟糕的事儿,因为其他人也不太清楚自己要何去何从。1996年夏天,我作为美中友好志愿者队员来到中国,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第一件事就是我的无知。语言、习俗、历史——这一切都得学习,而这样的学习任务好像超越了我的能力范围。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比我领先了三千多年,所以我急切地想赶上他们。
彼得·海斯勒
以我对中国人的了解来看,他们宗教观念淡薄,对于非汉人的观点嗤之以鼻。在我所认识的涪陵人身上,一大优点就是他们对自己的文化有着极强的自豪感——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地方,人们对于自己的文化有着如此强烈的认同感。尽管经历了“CR”期间的自我毁灭,紧随其后又亟不可待地对外开放,何谓中国人的确切意识依然存在着。我相信,这会让他们顺利地熬过现代化进程。
彼得·海斯勒
要做好自由撰稿人这一职业,关键就是要把你自己和那篇署有你名字的文章分离开来。你要远远地注视着你的文章,如同一个忽然晕眩的人注视着自己的身体趴在地面上。
彼得·海斯勒
无论哪一个外来者,最终都会被这种文明所征服,变成其中的一部分。即使是蒙古族人,最终都演变成了“元朝”——他们原来可是不折不扣的游牧民族,几乎没有自己的书写文字。但在那个时期,他们开始变得像汉人,他们被汉人同化了。
彼得·海斯勒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在中国生活的越久,某些方面就越发让我想起美国。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拥有无止境的乐观和精力,都在快速崛起的城市之间修建了宽阔的道路。他们一向用用自命不凡的品质,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时间——中国人的这一品质比美国人还要美国化。每当中国人的工程人员与“幻想汽车”的雇员们站在一起,来自更为年轻国家的人们忽然之间更显衰老:时差、头发花白、大腹便便。
彼得·海斯勒
我明白他的意思:我在中国生活得越久,某些方面就越发让我想起美国。中国人和美国人都拥有无止境的乐观和精力,都在快速崛起的城市之间修建了宽阔的道路。他们一向拥有自命不凡的品质,相信自己能够战胜时间——中国人的这一品质比美国人还要美国化。
彼得·海斯勒
他们真正害怕的是他们自己:所有的限制其实早就植入了他们的头脑。
彼得·海斯勒
每当一个人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或者甚至只是想像自己来到了这个地方,他就有机会获得一种新的视角。他可能会错误地理解所接收的信息,而他所接触的东西可能让他感到困惑;我也曾经一次次地目睹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如果他具有耐心、决心和正直的品质,对外面世界的匆匆一瞥,就可能会让他更清楚和适应自己在世上所处的位置。
彼得·海斯勒
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受屈辱煎熬的人数如此之巨,大家一致确信他们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这无异于麦卡锡主义的攻击对象突然间崩溃,承认自己有错,又或者说像是纳粹大屠杀的受害者自我憎恨,恨自己竟然是个“肮脏的犹太人”。在中国,人们的内心好像往往缺乏一种指南,使之无法承受类似的事件。
彼得·海斯勒
“一切都是相对的,”他说道。“中国人经常说,只有当你和不穷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感到自己有多穷。如果全世界都在走下坡路,我们不过是跟着走下坡路而已,那么事情实际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种思路跟美国及其贸易伙伴所大力倡导的背道而驰,不禁让我大吃一惊。不过,我想,如果大家所做的不过是用打火机换回好莱坞影片,那么世界为什么要变的更小、更让人理解呢?
彼得·海斯勒
“我在长江边生活的时候,当地人的足智多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任何变化都能作出快速的反应。他们大踏步地接受了市场经济的革命;只要某种产品有需求,商店里马上就会货源充足。……不过,几乎看不见长远的规划。如果江水上涨,顺山往上搬迁就是了;农民们会等到江水漫进地理才来收割庄稼。人们所说的未来,其实就是明天。”
彼得·海斯勒
“没有,我只是听众而已。”他说。“而且那时他已经醉醺醺的了。他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他在受苦——我觉得,人生成了他的一个负担。”
彼得·海斯勒
(姜文)告诉我,很多中国人需要心理方面的帮助。“人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读懂自己的内心。”他说,“个人和历史是相同的——我这么说的意思是,个人的历史是极为丰富的。一个个体可能甚至比一个社会更为复杂。不过中国人并没有多少时间去审视自己。每个人都太忙了;缺乏足够的平静去反思。在遥远的过去,这是个和平而稳定的国家,但现在一切都变得太快了。
彼得·海斯勒
你不能否认讲故事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讲故事的权利。
You must not deny the story teller’s right to tell the story as he pleases.
伊塔洛·卡尔维诺
«
1
2
...
1022
1023
1024
1025
1026
1027
1028
...
1626
1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