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竺可桢
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竺可桢(1890~1974年),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前校长。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竺可桢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
竺可桢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竺可桢
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竺可桢
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习惯。
竺可桢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竺可桢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竺可桢
大学教育之目的,在于养成一国之领导人材,一方提倡人格教育,一方研讨专门智识,而尤重于锻炼人之思想,使之正大精确,独立不阿,遇事不为习俗所囿,不崇拜偶像,不盲从潮流,惟其能运用一已之思想,此所以曾受真正大学教育者之富于常识也。
竺可桢
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
竺可桢
一个学校实施教育的要素,最重要的不外乎教授的人选,图书仪器等设备和校舍建筑。这三者之中,教授人才的充实,最为重要。
竺可桢
教育的发达,学风的优良,在人不在屋,所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竺可桢
若侧重应用的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
竺可桢
若是一个大学单从事于零星专门知识的传授,既乏学术研究的空气,又无科学方法的训练,则其学生之思想难收到融会贯通之效。
竺可桢
要使大学生能担当得起日后建国的重任,单教他们具有专门技术是不够的。
竺可桢
以人民为前提原则之下,大学无疑的应具有学术自由的精神。
竺可桢
在大学内通才教育与技术教育,理应并重。
竺可桢
据吾人的理想,科学家应取的态度应该是:(一)不盲从,不附和,一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三)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呻吟,严谨整饬,毫不苟且。
竺可桢
科学的目标是在求真理。真理所在,虽蹈危履险以赴之,亦所不释。
竺可桢
教育的目的,不但是在改进个人,还要能影响于社会。
竺可桢
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竺可桢
«
1
2
3
4
5
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