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自我
孤零零可以自傲的便是自己的深思。正常而言,原本用于对人关系的资源仅仅被用来面向自身的话,在自我检查与反省与后悔与妄想与想象与幻想的不断交替反复之后,最终达到思想与哲学程度的,毫无意义的强大思考能力。然后将其尽数消耗,对一切的可能性进行摸索,对考虑后得出的结论反向证明后进行否定。把在其中无法否定的结论,就如同为自我辩护一般的全力证明。批判他人与自我辩护才是我比企谷八幡的真正能力。只要不停地重复着这些,自然可以得出答案。如此简单罢了。
渡航
尽管扭曲幼稚失败,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是正义。如果只是被人否定就要改变的话,那种东西既不是梦想也不是自我。
渡航
认为说了对方就能明白这是一种傲慢说者本人的自我满足听者的狂妄自大当中会有各种情况并非说出来就一定能够相互理解所以我并不渴求用语言来表达是啊不说就能明白根本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我不渴求语言我想要的东西确实存在那一定不是希望互相了解希望友好相处希望待在一起之类的事情我并不想让别人来理解我而是想要去了解想了解想明白想弄明白之后安心度日想得到一份平静因为一无所知这一点让我极其畏惧想要完全理解什么的是个及其自以为是独断专行且傲慢的愿望真的很卑鄙令人厌烦怀有那种愿望的自己简直恶心到无可救药。
渡航
这世上真正的好人和坏人都很少,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平时随波逐流,关键时刻则会出于自我保护而露出獠牙--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才可怕。
渡航
人片刻的感动,不可能持久的感动。很多人所谓的被你影响,只是片刻的感动了,最终还是投入到自己以前的生活。片刻的感动,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欺骗。你在欺骗自己,你也在欺骗别人,你也让别人陷入到一种自我欺骗。
罗翔
人为什么会追求美?因为还有美更上面的东西。对好的东西,人都想自我保留,但当你发现了最美的东西,你绝对不会自我保留,你会觉得这太美了,你一定会想分享出去。你就会发现,这个美一定不是你培育的,只是你洞悉了美的惊鸿一刻。那在美之上,一定还有一个更伟大的存在,就是永恒的公平和正义。
罗翔
观察一下身边真正的有钱人,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明知道这个人不行,但是他不提醒、不指点、不好为人师。相比于直接指出错误,他们懂得用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引导他人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人的成长需要自己去探索,经历失败,才能真正成长。
罗翔
人最有魅力的时候,就是对周围的一切人和事物都不在乎的时候,不在乎他人的评价和眼光,不在乎自己是否有存在感,永远有自己的节奏和步调,这也是松弛感构成的来源。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从容,展现出真实的自我。当一个人不以外界的看法论断自己,不因他人的褒贬而举棋不定,坚持生活在自己的节奏里,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时,他就散发出独特的风采。
罗翔
我时常在反省自己,我读很多反映战乱、饥荒、贫困的书籍时会流泪,进而获得一种到的山的优越感。我为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为他苦难的故事流泪,为他人苦难的故事伤心欲绝,就自我感觉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我真的身临其境了吗?我付出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了吗?
罗翔
总之,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是对你心灵的追问,都在帮助你反思自我、走出偏见,引发你思考那些自以为是的观念是否真的无懈可击。
罗翔
很少有哪个词语像“爱”一样被庸俗对待,但却可以承载真正的严肃与崇高。我们爱,因为我们匮乏;我们爱,因为我们希望超越每日的锱铢必较。在爱中,我们放弃自我,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罗翔
如果书籍只是我们逃避世界的工具,那么,当你在书房的时候,似乎就拥有了对抗整个世界的力量。但是当你走出书房,会发现自己还是那个无能为力的懦弱之辈,这难道不是一种自我欺骗吗?如果读书只是逃避,那又与吸毒和放纵有何区别呢?不都是为了逃避庸碌、空虚的生活吗?
罗翔
如果我们只是通过阅读营造一个假想的世界,却不愿意走人收劉,〝真实的世界,并关心真实世界中他人真实的苦楚,那么,这种自我欺骗式的阅读,其实毫无意义。
罗翔
之所以说国家制定法无法抗拒民间法的影响,是因为所谓的严格执法和守法如果有,也是很少的;那种静态的严格法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状态。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都不可能仅仅因为严格守法和执法是道义上的正确选择而严格守法和执法。大多数情况下,守法和执法只是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追求自我利益的一种选择。 而且由于任何制定法都具有某种或多或少的弹性,法律不可能规定一切,许多法律有交叉,因此,从特定角度看,法律规避必定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而真正的严格执法则是一种例外;甚至许多严格守法和执法的行为实际上也可能是一种“法律规避”。
苏力
在法律文化上,这一问题甚至更为突出。中国法律界一般都同意这样一个判断:我国的法律传统历来普遍倾向于重视实体正义,轻视程序正义。……这其中的有些行为固然可以以不正之风解释,但在法律文化上,这不正是一种缺乏‘形式理性’的表现吗?此外,我国的法律机构的运作也常常过分强调对大众呼声的反应,‘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之类的词语不时出现在司法判决书上;不仅大众有这个要求,司法机关也这样自我界定和行为。这种传统也限制‘形式理性’法律的形成,使法院的运作较多为社会上不很确定的情绪性因素影响甚至左右。
苏力
如果一切值得弘扬的中国文化中的因素,仅仅因为它们完全符合或大致符合外国的某种理论或实践,那么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从外国照搬,有什么理由要从中国文化之中寻求那些所谓的“萌芽”呢?这种做法的背后仍然是缺乏自信;如果条件恰当(例如熟悉外国文献、精通外语),无须改变立场就可以从中导出“彻底砸烂中国文化传统”的结论和做法。除了学术上、理论上、认识上没有想透之外,这种做法,往往并非出自并追求对中国文化传统本身和对外国文化的理解,而是出自一种“我们先前也富过”的阿Q精神,甚至是潜意识地出于对各种自我既得利益的维护。 真正的贡献,只能产生于一种对中国的昔日和现实的真切且真诚的关怀与信任;相信并假定:过去和今天的任何人(包括西方学者)都大致和我们一样具有理性,他们的选择也同样具有语境下的合理性。然后,以此为基础,深入地理解和发现现实,加以学术和理论的概括总结;对自己的研究发现抱着一种不断反思,既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又随时准备在新的、有足够说服力的证据面前放弃自己的结论,接受更有说服力的理论、模式和观点。
苏力
青年时代容易迷茫,但迷茫是自我认知的开始。你得好好跟自己相处,让内心的你和在外在的你尽量变成一个人。一个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时,更多的是要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这还不包括那些不可预知的精神烦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是,这泛泛的天高地远实际上更是窘境,就好像在一个已然茂密的丛林里给许多未来的参天大树找到一个栖身之地一样困难。
李健
跟周围比,你会发现有些很差的人,比你红,比你有钱,你会觉得这不公平,但你要觉得自己今年比去年好,比如说哪怕身体比去年好,或者多写一首歌,你都是有收获的。这不是一个精神自我安慰,它真正是一个好的人生哲学。因为任何领域里不太可能永远是公平竞争。人生是需要运气的,但是你自我不强大,你的希望会越来越小,运气我们无法左右,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我变得强大。
李健
很多原来不属于你的东西会进入你的生活,要学会拒绝。危险的诱惑无时无刻不在。但是人应该去管理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像自己。保护好自己的创作力是唯一需要我警惕的,而内心的平静则是前提。人都需要自我约束和强制,这个效果会在日后显现。
李健
如果人的一生只是为了追求自我的利益,那么人生难免像陀螺一般,要靠着功名利禄不断鞭策,才能在虚荣和虚空中不断转动。但总有一天你的人生会停摆。
罗翔
«
1
2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
178
1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