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任何
我不认识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
罗兰·艾默里奇
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古斯塔夫·勒庞
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群体就是责任,群体就是道德,群体就是法律,群体的行为自然是合理的。
古斯塔夫·勒庞
偶像崇拜的五大标识:第一,偶像总是凌驾于信徒,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这一点有着决定性地作用。第二,信徒总是盲目服从偶像的命令。第三,信徒没有能力,也不愿意对偶像规定的信条进行讨论。第四,信徒有着狂热的愿望,希望把偶像的信条广加传播。第五,信徒倾向于把不接受它们的任何人视为仇敌。当群体符合第一条,其形式就等同于宗教,而这种情感就变成了宗教信仰。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古斯塔夫·勒庞
实际上,这个佯谬的出现是爱因斯坦打破经典力学原有系统边界的契机。这个佯谬的实质问题是,光速和时间,哪个是绝对参考系?在牛顿的经典物理世界:“绝对时间”就像河流一样,与任何物质和空间无关,是运动的绝对参考系。经典物理学确立了绝对时间的隐含假设,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其他所有物理定律要从时间这个绝对参考系中推导出来。爱因斯坦通过刚才的佯谬,发现了时间并不是绝对的参考系,经典物理学系统的边界由此被打破。
李善友
实际上,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何理性系统的边界都是由第一性原理决定的。也就是说,第一性原理作为理性系统得以形成的元起点,虽然支撑了整个理性系统,但它同时也禁锢了这个系统的边界。它是系统得以形成的根基之处、最大的确定性之源,因此也是系统的最脆弱之处,是真正的阿喀琉斯之踵。所以,要想打破系统的边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作为基石假设的第一性原理击碎。当地基垮塌,建设在地基之上的高楼大厦自然也会随之轰然倒塌
李善友
如果我们把时间和空间合为一体,形成时空(Spacetime)的概念,就会发现,时空在任何惯性系中都保持不变。换句话说,时间是相对的,空间是相对的,但“时空”作为一个整体是绝对的。
李善友
任何事情都有原因,原因也还要有原因,所以就形成了因果链。而因果链不能无限倒推,所以最终必须找到一个第一因。这个第一因必须是唯一因,它生发出所有其他原因,同时还生发了自己,这个第一因就是“上帝”。在这里,我们给“上帝”这个名词加上了引号,其未必是宗教意义上的上帝,而是代表万物的起点。
李善友
纳德拉深刻地理解熵增定律,明白大多数独立系统都会不由自主地趋向于熵增,随着熵的持续增加,任何组织都会到达混乱无序状态的临界点。如果任由企业在无序的状态下继续发展,系统迟早会崩溃。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我们必须主动地刷新企业系统,找到既定路线之外的发展渠道,推动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虽然纳德拉的“刷新”理论看上去自成体系,但从本质上来说,它就是第二曲线创新。
李善友
既然我们对最重要的问题毫无所知,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固守我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历史告诉我们,几乎所有伟大的科学家和哲学家都是普遍怀疑和不可知论者,牛顿在自己的著作《原理》的封面上,写道:“我不相信任何假设。”同时他还有一句名言:“柏拉图是我的好朋友,亚里士多德是我的好朋友,但我最好的朋友是真理。”
李善友
吉安-卡洛·罗塔在推荐序中将数学家分为两类——解题家与理论家。解题家解决的是一个已经被认为无望解决的问题,本质上是保守主义者,对新理论总是充满怀疑;理论家最荣耀的时刻则是发现一个新的理论,它不能解决任何老问题,却使它们变得无关紧要。
李善友
很多人认为微软死于强大的竞争对手,实际上微软从来没有被任何竞争对手打败,而是被它自己内在的隐含假设,被PC时代的第一性原理禁锢。
李善友
第一性原理如同系统的“黑洞”一般,它既是系统的能量,又是系统的禁锢,任何系统和个人都很难摆脱这样的“黑洞”。所以,我们必须从系统中跳脱出来,从外部发现第一性原理,然后合理地打破它,塑造新的第一性原理,去构筑新的系统。对个人来说,个人的成长必须打破认知的黑洞;对组织来说,组织的变革需要打破系统的黑洞。
李善友
当我们讨论企业文化时,天然地认为这个词是好词,我们认为只要公司有企业文化,公司就会发展良好。其实错了,任何文化一开始都是为了维护载体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下的生存。但是环境会发生变化,所以最后几乎所有文化,在变化的环境里,都会变成对载体的戕害。如何破除这种戕害?答案是改变思维结构。
李善友
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则提出了一种更加直接的说法,“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就像以色列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人类简史》中说过的一样:“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地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
李善友
从刷新微软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任何战略之下都有隐含假设,本章中我们总结为使命。如果你的企业暂时没有使命,就不要硬套,找到深层次的隐含假设或第一性原理,作为战略基石就好。
李善友
我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被传统和过去的经验束缚太多了。人们几乎不从第一性原理的基础上思考任何问题。他们会说“我们会这么做,因为我们过去都是这么做的”,或者“没人这么做,所以这么做肯定不对”。但是,这么想真是太荒谬了。你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物理学上,我们叫‘从第一性原理开始思考’。你从基础概念开始,然后从那里开始建立你的逻辑推理,最后再看你的结论到底成不成立。你的结论和其他人过去得出的结论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李善友
很多人把微软重回聚光灯的原因归结为成功地实施了云战略,这话只说对了一半。顺利云化是所有人看得见的那部分,真正让微软焕然一新的不是任何实打实的战略、产品或市场定位,而是纳德拉在根子上重塑了微软积病已久的文化”。无论从方式还是规模上,纳德拉对微软文化的转变堪称教科书。
李善友
事实上,坚守使命的马斯克,他的内心有一种极度的孤独感。马斯克说过,实现任何大目标都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就是“意志”。敢于梦想大目标,并实现它,其实是极度孤独的,需要极大的意志力,因为在实现目标之前,由于目标的“不切实际”,没有人会相信你,也没有人会支持你。
李善友
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被关进自己认知框架的囚徒。
李善友
«
1
2
...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
349
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