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重要
我们长期以来倾向于将法律视为社会变革的工具,而忽视法律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保持稳定,是一种保守的社会力量;因此,在我们频繁地“修改完善法律法规”之际不仅不可能建立法律的预期和权威,而且有可能破坏本来法律所要保证的已经建立的社会预期。
苏力
同时也是尊崇人民的创造力。而之所以尊崇人民的创造性,并不是因为什么抽象的民主价值或关于人民的神话,是因为我们认为每个个人(包括历史上的个人——因此要珍重传统留下的知识)都拥有一些别人所没有的或无法拥有的、具体的知识。而就是这些个人的具体知识的无计划、无指导、甚至似乎是非理性的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限制、相互碰撞和相互调整,社会才得以形成许多人类赖以取得成就并仍然在发挥作用的规章制度——包括市场经济、国家和法治;这些制度都只是人类行动的结果,而并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如果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予中国现代法治建设有什么最重要的启示的话,那么这应当是最重要的启示。
苏力
他们在指出中国司法传统不发展、人们不习惯上法庭诉讼的特点的同时,并习惯性地将原因之一归为中国人有「厌诉」或「耻讼」的传统价值观。[14]这种以观念来解释行为模式的文化解说是完全站不住脚的。这种解说也许只是一种变化语词的同义反复,而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新的东西,不具有经验上的可验证性。因为所有能证明中国人有厌讼观点的只是他们的很少进行诉讼的行为,而之所以这样行为的原因据说又在于他们有厌讼的观念。这样的解释只是使人们得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而从这两部电影,尤其是从《秋菊打官司》来看,厌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观念的产物,而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形成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态势或行为习惯。而要改变这种社会法律现象,使人们能够而且愿意诉求正式的法律制度,重要的也许不是不少法学家主张的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是所谓的普法宣传、告知公民他们有什么的权利,而是要提供一种诉求的途径,提供功能上可以替代原先的纠纷解决方式的法律制度,
苏力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或称对策论)中经常使用的一个理论分析模型。根据这一模型分析表明在多次博弈的前提下,博弃双方合作的收益大于不合作,合作将产生帕累托而双方不合作将得出纳什均衡。而合作之所以能,重要的一个条件是博弈双方的交流不存在隔阻,且交流双方的关系是反复博弈的而不是一次性的。
苏力
就是与这些个人的具体知识相伴随的无计划、无指导、甚至似乎是非理性的行为的相互作用、相互限制、相互碰撞和相互调整,社会才得以形成许多人类赖以取得成就并仍然在发挥作用的规章制度——包括市场经济、国家( state)和法治;这些制度都只是人类行动的结果,而并不是人类设计的结果。如果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给予中国现代法治建设有什么最重要的启示的话,那么这应当是最重要的启示。
苏力
尽管如此,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惯和惯例仍然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是法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不仅因为法律不可能规定一切,需要各种习惯惯例才能起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许多法律往往只是对社会生活中通行的习惯惯例的确认、总结、概括或升华。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家制定法的出现和增加只是由于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方式变化而引起的制度变迁之一。当然,国家制定法有国家强制力的支持、似平容易得以有效贯彻。其实,真正能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法律、住往是那些与通行的习惯惯例相一致或相近的规定。一个只靠国家强制力オ能贯彻下去的法律,即使理论上其再公正、也肯定会失败。
苏力
本文的核心是提出一个思路,提出这些案件中被许多人所忽视的重要的社会价值,提出权利配置的制度化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在处理一般的所谓民事、刑事、经济或行政案件时,我们的律师和法学家们不能仅仅着重于“官司的了结”,而忽视个社会中的纠纷具有多重法律问题和普遍的意义。我们需要专门家,但我们应当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才能使法学的研究成为法学,而不仅仅是“律学”。
苏力
“所谓结论”,按照matz的“定理”,“就是你懒得继续思考下去的地方”,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结论并不重要,结论只是人们为了退出某一具体研究时一个比较有效又体面的战术或策略。
苏力
从《秋菊打官司》来看,厌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是一种观念的产物,而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形成的趋利避害的行为态势或行为习惯。而要改变这种社会法律现象,使人们能够而且愿意诉求正式的法律制度,重要的也许不是不少法学家主张的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是所谓的普法宣传、告知公民他们有什么的权利,而是要提供一种诉求的途径,提供功能上可以替代原先的纠纷解决方式的法律制度,其中包括正式的诉讼机制和其他非讼机制,来实际获得或享有这种权利。
苏力
做出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遵从内心。谁说人一定要活的明明白白,人生就是时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着,是一种体会属于人类情感的岁月,人的情感还是最有魅力的。人生不是为了寻找答案而来,大部分事情都像是一次体验。哲学问题里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现在不依然是无解吗?探求答案其实是无意识的,但探求答案的过程是有意义的。
李健
我的智商足以搞定世俗的事,但我不愿意去。就像余华说的,生命的意义就是活着,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东西活着。尽量少一些大而无当的虚荣,尊重和爱护曾经拥有的日常生活,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这很重要。
李健
那些年,在外人看来我是沉寂的,在我看来却是沉积。你所有的那些积累,可能就是为那样的一个真正的机会所准备的。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在大众化之后,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成名是幸运。这种清醒,拜那些闲散光阴所赐。
李健
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要比处罚已经发生的罚罪行为更有价值,更为重要。
弗朗茨·李斯特
前段时间居然有人问我,我当场崩溃,他说如果熊猫咬你,快咬死了,能不能进行紧急避险。我说熊猫是什么呀?熊猫是畜生。那人跟畜生哪个更重要?熊猫是国宝,那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人,那不过是个宝贝罢了,人是无价之宝,人永远高于动物。我20天没吃饭了,我快饿死了,看到一只熊猫能不能吃?当然能吃,烧着吃、烤着吃都行。如果没有衣服穿,快要冻死了,把熊猫皮剥下来穿在身上,这叫什么?紧急避险。当然了,我说的是危险情况下。20天没吃、没喝,下着雪,我就穿着一件短袖,我快冻死了,见熊猫杀熊猫,见东北虎杀东北虎,见金丝猴吃金丝猴,每天吃一只。
罗翔
人生真正要在意的,不就是少数几个人,你的亲人、三五个知己,这是每天跟你有交流的一些人,他们才是你最应该在乎的。那些你没有见过面,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见的人,在某种意义上,无论是批评也罢、赞赏也罢,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重要。你最要在乎的,应该是你身边的人、你所爱的人,他们的意见。
罗翔
如果我们真实地相信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那么内卷是不可避免的。都是在比、都是在拼、都是想成为人上人、都是想把别人踩下去嘛。但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动物世界的规则来要求人类世界,大家不觉得这是对人的一种侮辱和亵渎吗?我并不是说竞争有问题,但是人最重要的是和自己比,我们不需要和别人比。当你瞧不起别人,你其实就瞧不起自己,而你瞧不起自己,必然也瞧不起别人。于是你就会加入内卷的残酷竞争,人在和人攀比、比较和竞争的过程中,我们内心的幽暗和兽性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就会忘记,我们自己作为人本身的尊严。
罗翔
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在脑海中,能够同时存在两种看似对立的观点。而一个不成熟的标志,脑海中总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罗翔
我说的如果我自己都做不到,那学生会在你身上看到一个巨大的虚伪,他们会产生一种理想的幻灭感,真正能够影响你身边学生的,不仅是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
罗翔
人生啊,有很多的挫折,人生也有很多的苦楚,但是你自己,要瞧得起你自己。你最重要是做你觉得正确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多年以后的你能够看得起现在的你,我们每个人都是顶天立地的人。
罗翔
很多人都会羡慕别人的剧本,但是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的剧本,我们最重要的是演好我们的剧本。
罗翔
«
1
2
...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
374
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