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可能
自我跃迁,不仅仅是能力的改变,更是认知和发展“范式”的改变。心智模式或者说范式的转变,对内提升潜能,对外发现可能,这就是一个人认知跃迁的关键。需要强调的是,跃迁并不是不劳而获,它是个人努力和收益的非线性,这种非线性通过巧妙地利用科技与社会规律放大而来。这种勤奋不是战术上的勤奋,而是战略上的勤奋。所以跃迁和努力精进并不冲突,只是更强调在正确的范式下“聪明地勤奋”。自我精进、终身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一个站位再好、加了再多杆杆的人,如果自己不够努力精进,也无法达成跃迁。
古典
不要觉得与孩子一起做事情是浪费时间,虽然孩子可能不会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完美,但是孩子在和我们一起做事情的过程中能够成长得更快、更好。
朱永新
父母最好尽可能和孩子一起做事情,而且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不妨将行动“放慢一点”,让孩子看得更清楚一些,做得更准确一些 。
朱永新
爱的意义也很明确,那就是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丰富、稳定、安全的环境”。什么是“丰富的环境”?我的理解就是,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美好事物相遇的机会,尽可能让孩子尝试和探索他们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可以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与自己相遇,在与自己相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什么是“稳定、安全的环境”?我的理解就是,要尽可能让孩子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伤害,儿童成长早期的安全感对他们一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对父母和周边环境的信任会让孩子更加阳光、轻松、自然地适应外部世界,更加主动、积极地探索与合作。父母的陪伴和同伴给予的温暖在儿童成长的早期也至关重要。什么是“充满变化、创新和新奇的元素”?这与稳定、安全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完全互补的,因为孩子对外部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而好奇心是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果孩子生活的世界里没有变化和创新,就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朱永新
共同的阅读生活能带来高质量的陪伴,如果只是简单地和孩子待在一起,孩子和父母有可能会变成同处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
朱永新
成年人的说话方式会影响孩子的思考方式,“甚至就连相当细微的地方也会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事实上,那些细微的地方可能对影响孩子如何思考尤其有效,甚至比更明显、直接的教学方式更有效” 。
朱永新
在人类儿童中,早期的打闹游戏与长大后的社交能力有关。当然,这种相关性可能指向很多东西。也许这些孩子正是因为拥有社交能力才有更多机会与其他孩子玩耍。
朱永新
玩耍最重要的特点是快乐、沉浸、迷恋,“我们玩耍不是因为我们认为它最终会给我们带来强大的认知功能,尽管这可能是玩耍的进化动力。我们玩耍是因为它太有趣了” 。
朱永新
成年人一方面要尽可能以更加自信的方式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另一方面也要教会孩子在学习和倾听的过程中不被表象所蒙骗。
朱永新
父母要尽可能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质化,尽力发挥家庭教育本身的优势,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一起成长。
朱永新
在童年时期玩耍时间比较多的孩子,其思维方式、社交能力和各项指标都会得到更均衡的发展。玩耍是孩子探索世界的方式。在自由玩耍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奔跑锻炼自己的运动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开发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合作与竞争培养自己的社交与领导能力。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换位思考,建立了自尊心,提高了专注力。最重要的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会根据成年人的要求重复某项活动、寻求标准答案,而是努力探索“各种不同的方案,各种运动、行为、逻辑和想象的可能”。
朱永新
孩子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这也表明,成年人更多地以“掌握式”对待各种问题,即运用过去的经验,试图快速找到马上就能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孩子则更多地以“探索式”对待各种问题,即探索多种可能性,甚至包括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
朱永新
童年天然就是一个极具可变性、可能性且充满了探索、创新、学习和想象的时期,尤其是人类的童年那么漫长,就更加如此。但是,我们卓越的学习和想象能力也是有代价的。在探索和运用、学习和规划、想象和行动之间,处处存在着权衡。
朱永新
虽然父母们不应指望孩子简单地复制传统,但如果父母们没有把自己的传统、技能、价值观和新发现传承给孩子,那下一代的创新也就不可能实现。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一个结构严谨的稳定环境,这正是保证他们自由无序、随心所欲地尝试和发展的前提。给他们一个世界,让他们重建。
朱永新
我们作为父母的工作并不是要培养一种特定的孩子。相反,我们是要提供一个充满爱且安全、稳定的保护空间,让充满无限可能的孩子可以蓬勃发展。我们的工作不是塑造孩子的思想,而是让孩子去探索世界的所有可能;我们的工作不是告诉孩子该如何玩耍,而是给他们玩具,让他们自己研究玩法。我们不能逼孩子学习,而是要让他们自主学习。
朱永新
如何让孩子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我们需要让孩子熟悉不确定的环境,掌握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传统教育最严重的缺陷之一,就是用固定式的思维去培养孩子,仿佛一切问题都有标准答案,解决问题只需要记忆,不需要合作和批判性思维,也不需要胆略和毅力,这样自然不可能打造出强健、具有高适应性和韧性的人才。
朱永新
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不要干扰全神贯注的孩子。·年幼的孩子想和你一起玩时,陪他一起启动游戏。等他沉浸在游戏中、不需要你时,你就可以抽离了。·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孩子,你看到他不知道该做什么时,不需要替他规划娱乐形式。孩子感到无聊时,你应该告诉他,你相信他一定可以找到有趣的活动。无聊可能是发挥创意的必要条件。·不过,一定要腾出一些时间跟孩子分享你喜爱的活动(例如桌游、纸牌、运动、歌唱或任何你喜欢的活动),以便与孩子同乐。·与不同年龄的玩伴一起游戏,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菲利帕·佩里
孩子就像成年人一样,一旦选择太多,就会不知所措,不知从何选起。我们可能以为选择越多越好,但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的实验显示,我们其实不喜欢选择太多。
菲利帕·佩里
排解孤独之所以让人感觉如此困难,还有另一个原因。孤独感会引发一种对社会威胁与排挤的高度警戒状态,使我们对于自己可能遭到排斥或冷漠对待异常敏感。当我们对人心存戒备时,我们的行为反而更有可能导致我们遭到拒绝。我们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但又不敢把自己拉回中心,以免再次被排挤——因此我们又进一步抽离人群。这就是当你预想自己会遭到拒绝,结果就完全应验的原因。
菲利帕·佩里
有时父母可能一方是引导型,另一方是管控型。遇到这种情况时,搬出大量事实来佐证你喜欢的育儿理念没有多大的帮助,反而更有可能导致你们坚守各自的立场。你应该和伴侣讨论感受,而不是事实,尽量不要坚持你认定是对或错的事情。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从来没有对错之分。承认你偏向引导型或管控型是因为那比较适合你,而不是因为你相信那对孩子比较好,这可以帮你避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无论你比较偏向哪种理念,切记,在亲子关系方面,接纳、温柔、仁慈是最重要的。
菲利帕·佩里
«
1
2
...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
414
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