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中国
我们在中国投资的每一美元都物超所值,中国有很多富有竞争力的企业,同时估值也很便宜,这是我们投资中国的重要原因。
查理·芒格
我认为邓小平是有史以来全球最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因为他摆脱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创造出了一个更加高效的经济体系,在30年的时间里使中国摆脱了贫困,走向了繁荣,这是一件非常令人钦佩的事情。
查理·芒格
比如就投资的实操来说,寻找“快”就是一个不变的东西。中国很多产业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快”的基础之上。
张颖
从纯投资的角度来说,虽然移动互联网赛道已经停滞好几年了,但中国市场蓬勃发展,持续有新的领域在崛起和超越,甚至达到全球最顶尖的水平。比如电动车、新能源产业链、智能制造等等,都在不同的细分方向上持续超越海外。
张颖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而2023年就处在第三次浪潮中。第一次浪潮是土地和生产之间关系的改变,人们开始脱离计划经济的束缚,逐渐可以自由发展了;第二次浪潮是世界工厂和房地产,从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始,中国制造业快速崛起,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覆盖全球。在这么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在很多制造业领域开始取代日本、韩国、欧美,中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现在我们处在第三次浪潮中,它由能源结构转型和智能制造组成,以及由此带来的全球化2.0,这就是我们投资的重中之重。
张颖
但现在中国的智能电动车企业,已经能做到两年就迭代一个平台,并且这成为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张颖
那时候中国的汽车产业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方法,但在很多中外合资企业里,不少技术合同最终都没有兑现。中方能拿到的技术图纸,往往都有“一堆窟窿”,很多信息都被拿剪刀从图纸上剪掉。
张颖
如今随着俄乌战争和以巴冲突的出现,有更多美国之外的国家意识到,与中国持续保持良好关系、与中国做生意是必须的,没有第二种选择。所以欧洲和其他国家仍然会积极与中国贸易、交流、交叉投资,来维持自己国家的经济和压制通胀。
张颖
我们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投了理想和小鹏的机构。我们以这两家公司为新能源领域的“节点公司”,顺着电气化、智能化,再延伸到新能源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
张颖
现在,我们需要更好的心态,要相信中国的国运,以及在这个基础上要有足够的耐心。
张颖
现在确实不是曾经遍地黄金的时候了,全球都是如此。这两年很少见到中国企业在美上市,在以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只要是一个相对闭环、增长大于一切的商业模式,哪怕巨额亏损也可以去上市,但现在几乎不可能了。
张颖
新能源产业是能源结构转型的代表。有个直观的数据,中国在2023年上半年的整体汽车出口(包括燃油车),首次超过日本,跃居世界首位。其中,电动车出口占整体的25%,贡献了非常重要的增量。
张颖
以前流行的看法是,跨国公司来中国是因为劳动力成本低,但其实中国很多年前就已经不是低劳动力成本的国家了。跨国公司来中国的原因其实是中国的制造能力,是中国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技术广度,以及技术种类。比如苹果的产品需要的先进生产工具,其精度、模具和使用材料都是领先的。但如果要在美国召开一次模具工程师会议,我都不确定他们能否坐满一个房间,而在中国,相关的人才数量多到能塞满好多个足球场。
张颖
以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谁能以最快的速度迭代,抢占到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往往就能取得最快的增长。在前些年,很多中国产品在这样高速迭代下,已经反向超越了美国。
张颖
在电动车、新能源产业、智能制造、机器人等方向上,我觉得中国在全球是有系统性优势的。
张颖
在高端领域,比如AI、量子计算、先进制程的芯片等等,美国一定会采取“卡脖子”策略。但是在其他领域,美国公司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包括美国为了自己的增长、降低通胀等等因素。
张颖
在今年,反而我看到的更多是中国内陆省份的出口正在蓬勃发展,从沿海转移到内陆。相比之下,其它潜在竞争的国家,反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张颖
在未来,我还认为会有一波非常惊人的中国公司全球化2.0。这类公司不像以前的APP、广告营销,不再是非常轻的公司。它们也不同于更早一辈企业家,因收购把产品带回中国的出海。
张颖
在这里我还想补充一下我对中美之间的观察。8月底我去美国出了一趟差,我从旧金山一口气开车到了纽约,给我最大的冲击有四个点,这些与我们判断未来的大势也有帮助。第一,美国在变得更加分裂。第二,不少美国公司的人均效率恢复得比较缓慢。第三,在很多领域中国的优势依然非常大。第四,我认为未来“卡脖子”一定会存在,但硬脱钩不可能。
张颖
长期来说,只要中国持续发展,他们慢慢地仍然会回来。除此之外,中国大规模的产业链流失没有可能。
张颖
«
1
2
...
79
80
81
82
83
84
85
...
139
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