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苦恼
我发现我在喜剧中扮演的是一个“假主角”。我有台词,也经常出场,但没有“自己的”戏。一言以蔽之,我陪成年人排练台词。夏尔恭维我,为的是逃避他的死神。我欢蹦乱跳,使路易丝感到赌气有理,而使安娜-玛丽感到处于卑贱地位是天经地义的。没有我的话,她的父母照样会很好的收养她,她也用不着对妈咪战战兢兢;没有我的话,路易丝照样能发牢骚;没有我的话,夏尔照样可以对着阿尔卑斯山脉的塞万峰,对着流星,对着别人的孩子赞叹不已。我只是他们不和或和好的偶然因素,其深刻的原因在别处:在马孔,在贡斯巴赫,在蒂维埃,在一颗生垢的年迈的心里,在我出生以前遥远的过去。我为他们体现家庭的团结和原有的矛盾,他们运用我非凡的童年是他们各得其所。我十分苦恼,因为他们的礼仪使我确信,没有无故存在的事物,事必有因,从最大的到最小的,在宇宙中人人都有他自己的位置。当我确信这一点时,我自己存在的理由则站不住脚了。我突然发现无足轻重,为自己如此不合情理地出现在这个有秩序的世界上感到羞耻。
让-保尔·萨特
“倘若上帝不存在,一切都是可能的。” 上帝不存在的假设使萨特处于窘迫的境况,但也使他获得“人注定是自由的”这个立足点。 上帝不存在,人的价值失去了终极的依据、尺度和目的,人“被抛这个混沌的世界”,“没有根据”,“没有意义”,面临这个敌意的、充满威胁的世界,人必然感到焦虑”、“恐惧”,与生俱来的自由意味着“痛苦”、“苦恼”。 那么人来到世上干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我是谁?这样,人的实在,人的地位,人的意识(即“自我”,主观之我),总之,“人”成了萨特存在哲学的中心题。 大凡哲学家把目光盯着人的共同性、人的本质这一普遍概念上,再根据这个普遍概念确定道德标准:“人的本质先于存在。” 萨特把这个论点颠倒了过来:“人的存在先于人的本质”,指出人赤条条来到世上并无本质可言,人“自我存在”以后才获得“自我本质”。 萨特不同于弗洛伊德,后者否定社会现实世界对“自我”具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而他却承认人的存在决定人的意识:我们的思想“自然而然产生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但他认为可以摆脱外在世界的决定性作用而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这种自由在他看来是绝对的。 战争的悲剧使他明白:“单在任何情况下选择总是可能的结论是错误的。”
让-保尔·萨特
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南怀瑾
将一个人生活的重心,全挪在外边。一旦这误以为实有的找不着了,便骤失其重心,情志大动摇起来,什么心肠都没有了。只是焦惶慌怖,苦恼杂集,一切生活都作不下去。
梁漱溟
选择一天,好好地享受——直到极致。我认为过去的经历能帮助我享受现在,我不愿浪费当下的任何一点去为未来苦恼。
奥黛丽·赫本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佚名
愚蠢的男人,你们无端指责女人。却不知她们被指摘的缺点,恰恰是由你们造成的。既然以无限的渴望向她倍献殷勤,那为何诱她作恶,又希望她安分守己?她们抗拒,你们反对,她们殷勤,你们又道貌岸然地说她放荡轻佻。你们怪异的想法好像一个小孩,大胆呼唤妖怪之后,又仓皇逃跑。那些让镜子蒙了尘却抱怨它黯淡无光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又在想什么呢?无论赢得芳心,还是遭到鄙弃,你们的性情始终如一。她们待你们不好,你们就满腹牢骚,她们热情大方,你们就讥讽嘲笑。你们鄙视每一个女人,因为她如果把你们拒之门外,你们就说她不知好歹,如果大门敞开,就是淫乱放荡。她渴求你们的爱,可假若无情会使你们气愤,多情又使你们反感,她究竟该怎么做?既然你们享受焦虑与苦恼,那么一个丝毫不爱你们的女人最适合,你们若想抱怨,尽管抱怨去吧!
达契娅·马莱伊尼
不同于常人会因为发现谬误或矛盾而产生苦恼和郁闷的心态,爱因斯坦面对理论中的谬误反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学科向前发展。
李善友
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蒙田
与此相反,人越是接近自己的自然状态,他的才能和欲望之间的差距就越小,因此,他距离幸福就越近。当他的一切似乎都被夺走时,绝不会是他感到最痛苦的时候,因为苦恼并不在于失去那些东西,而是在于他觉得需要那些东西。
卢梭
所有动物都拥有保护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才能,且刚刚好。只有人拥有过剩的才能。这种过剩的才能却给他招来了苦恼,这不是很奇怪吗?在每块土地上,人的劳动生产出来的物资都超过了他们的生存所需。如果他足够明智,不去理会这种过剩,他就总是会很满足,因为他需要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太多。古希腊文学家兼哲学家法沃里努斯(Favorinus)曾说:“巨大的需求源于巨大的财富,而且要得到我们想要的,最好的办法往往是舍弃我们已拥有的。”我们努力地想让自己更加幸福,结果却把这件事变成了痛苦。每个只是希望自己能活着的人,往往会活得很开心,他从而也会成为好人,因为做个坏人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卢梭
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王小波
对受宠者的仇恨,其实只是一种急切的邀宠之情;通过对受宠者的蔑视来安慰和缓解自己没有得到恩惠的苦恼;由于我们无法剥夺受宠者身上受人崇敬的东西,我们只能拒绝给予他们这种崇敬。
弗朗索瓦·德·拉罗什富科
有一个时候,我也常常羡慕那些苍蝇;它们,我时常想,生活得真幸福呢。可是,有一天晚上,我听见了一只苍蝇也在蜘蛛的爪子底下哀哀地叫着;我这才想到,啊,原来它们也有它们的苦恼。
屠格涅夫
静止不动是多么好啊!终于摆脱了令人苦恼的生活认识,摆脱了生存令人厌烦的、使人不安的感情!
屠格涅夫
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快乐的事情。
周恩来
那种似由工作造成的神经崩溃,其实都是精神苦恼所致,患者乃是为了逃避苦恼才去埋头工作的。他所以不愿放弃工作,是因为放弃之后,再没东西可以使他忘记他的不幸了。
罗素
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熏染,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
梁实秋
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恼,一为她起见,不如说有罢。
鲁迅
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狄更斯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