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开始
如果你想培养一种习惯,关键是从重复开始,无须力求完美。你不必描画出新习惯的每一个特征,只需要不断练习。这是第三定律的第一要点:你需要关注的是次数。
詹姆斯•克利尔
面对自己的悲伤,我没有抵制,没有逃避。就在这时,另一种感觉油然而生。直面自己的伤痛,我渐渐地开始发现它的另一面。
莉丝·默里
无论我们多累,或者别人对我们的处境有多大偏见,每天我只是想熬过夜晚,直到太阳升起,这时我们可以重新开始,重新再来。
莉丝·默里
有时人们不愿意开始行动,会把原因推给“状态”:“等我状态好了,这些事都会水到渠成。”但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不开始行动,状态不会自己变好。要考虑的恰恰是在状态不好的同时,坚持迈出一小步。
李松蔚
最初的行动一旦被激活,身体自然会越来越有力量,做的事也越来越多。就像是在滚雪球,从最初的一小点开始,一圈圈越滚越大。关键在于启动。
李松蔚
你永远会得到你潜意识里想要的东西,而不是你嘴上说想要的东西。从一个人真正把自己投入的那一刻开始,上帝的旨意也会跟着动作。
哈维·艾克
拥有一亿以上用户,使用频次8到10次以上我们叫做超级平台。他们会很值钱,第一是因为稀缺资源,第二他们在上面可以长出花,可以不断的在上面加东西。美团开始做团购的,为什么美团做得风云突起?因为王兴回到生意实质,“三高三低”这就是生意的本质。还与中国人口密度大,商家密度大,菜系多很多也有关。我觉得能够通过团购做到旅游,再做外卖,然后又做电影,就是在平台上能长出花来,超级平台好处就是说AI来临会让他们强大到5到10倍,因为他们有数据、场景。
徐新
条条大道通罗马,最关键还是要看学习速度,我们现在特别强调创始人学习速度这个是致胜的核心一点。你看亚马逊的贝佐斯,年龄也不小52岁了,天天都在学习进步:他带了一个小分队研究线下店,向Costco学习推出会员Prime(亚马逊的Prime服务计划是一项方便注册会员购物的增值计划),解决了长期不盈利的问题。阿里巴巴上市路演时来了一个神秘的人,坐在下面拿个小本儿使劲记,回去就开始做服装,那个人就是贝佐斯。
徐新
如何打造行业第一品牌,很多品类的机会要做第一,要迅速做大,越快越好。(1)第一,伟大的公司要从好名字开始,名字要取对;(2)第二,打品牌要舍得花钱,要持续投放,最厉害是我们投了的赶集,你要有“三个一”,一句打动人心的话,还有一幅画,所以把视频做到极致,也是你的核心竞争力,广告都可以省很多钱。
徐新
所以我觉得一开始你做创业的时候就做到一招先吃片天,你不用去管其他东西,你做一个细分市场一个事情做到极致。
徐新
怎么控制消费者的心智呢?看了这么多研究,我们感受是你一定要密集开店,你要让这个城市里 20%人口天天看到你,你就开始变成品牌。当 50%的人看到你,你就是很牛的品牌。当你喝咖啡的时候你会想到谁,你想到的第一个品牌会是什么,Costa也好,星巴克也好,他们是世界上最好喝的咖啡吗,肯定不是,但是消费者为什么会想到他呢?因为星巴克的店开得到处都是。你店开得到处都是非常重要,密集开店,让 20%的人天天看到你。
徐新
大家如果要看巴菲特的书,可以看他的年报和给股东的信。他每年都给股东写一封信,他从 1956 年就开始写了。我把他这么多年的信全部都看了。每年这封信都是他亲自写的,他会花很多时间来写,所以 我觉得你把他这些信看了就好了,你都不用看背后的财务报表,我觉得看那封信就好了。
徐新
时间的复利;而且他从20岁开始,就找那些好公司,找那些好赛道,雪很厚坡很长。每天看书看5个小时,跟他喜欢的 CEO 打电话打两个小时,他就这样的事情做了几十年。
徐新
搞定中层干部靠管培生计划,中国最好的大学生特别多,很好的学校,工资也不是很高,你培养他三到五年就可以是个非常好的中层干部,这个要早点开始做。
徐新
因为它(超级平台)的网络效应非常强大。讲个例子,就是美团现在值300亿美金,但它其实只有七年的历史。它一开始只是做了个团购,后来又做了外卖,旅游,本地搜索。它很快就做起来了,获客成本基本上是没有的。
徐新
习惯的枷锁,开始的时候轻的难以察觉,到后来却重的无法摆脱。
巴菲特
学习维度是一条曲线,横轴是时间,竖轴是你的认知度,它一开始比较平缓地往上走,但后来就会有一个非常陡峭的曲线。你一定要把量积累到Tippingpoint,但这个又跟行业有关。
徐新
我发现那些真正有潜质的项目,却往往因为另辟蹊径让大多数人看不出门路。比如说去哪儿,CC(庄辰超)真的是找遍了市面上的所有投资机构,可是没人相信在百度和携程之间还能再出一个平台。没有人投他,我们是他唯一的一个TS。 4风口意味着规律 很多人都说我愿意赌风口,其实真正的风口往往是规律。背后往往有行业发展的逻辑作为支撑,很重要的一个标志就是:20%的渗透率。中国二线的互联网公司,赶集、58、去哪儿都是05年06年成立的,为什么05年06年有这么多诞生?也很简单,任何一个市场用户渗透率到20%以后就开始起来了,做任何事情都能够事半功倍。今天AR、VR也是一样,对VC来讲,我们看到渗透率是到15%以后可以开始投,10%以上可以关注。对创业者来说至少到5%到10%创业才有机会。
朱啸虎
单车这个市场很容易理解,中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70%以上人都会骑自行车,中国有十几亿人口,70%的数量是巨大的。我今年去美国见了格里,他是Uber的投资人。他说我投单车很有道理,但是美国很难做。ofo的起步和饿了么很像,是从校园开始的,校园很容易做,但校外市场我们低估了,实际上目前中国大部分人素质非常高,破坏率不是那么高,所以我们远远低估了单车在校外市场的潜力,应该更早走向校外市场。而且我们有滴滴,我和王刚曾经讲过,这个(单车)可能是滴滴一个后花园,先布个局,合适时候滴滴再进来,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逻辑。
朱啸虎
凡是确定的事儿,都可能变成好消息。因为事情一旦确定,我们的创造力就开始登场,就会开出意料之外的花朵。
罗振宇
«
1
2
...
42
43
44
45
46
47
48
...
189
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