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社会
社会学家克里斯蒂安·史密斯所说:“礼仪仪式重现了一种传统、一种经历、一段历史、一种世界观。它以戏剧性和有形的形式,用文字、音乐、意象、香气、味道和身体动作来表达一种神圣的信仰体系。在礼拜仪式上,礼拜者既表演又遵守,表现出真理并让真理作用于他们,以此铭记过去,并带着它走向未来。”在敬拜中张开双臂,是一种奇怪的力量;细微的肢体行为会打开心灵,并让心灵变得脆弱。
戴维·布鲁克斯
柏拉图建议教师充分利用人们这种对美的本能渴望。把更漂亮更完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由此培养他们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就会渴望更多更严肃的事物。首先,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漂亮的脸孔。一旦他们学会了欣赏身体之美,他们就会被一种更高层次的美吸引,那就是可爱的人格之美和心灵之美。当他们明白这一点时,他们就会领略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美,那就是公正社会之美。当他们明白这一点时,他们就会渴望更高层次的美,那就是对真理和智慧的追求。当他们明白这一点时,他们就会渴望美的终极形式,那就是美本身,那是无所不包的超然之美的永恒形式。它既不会绽放,也不会褪色;它既不会增益,也不会减损。对柏拉图来说,这就是神本身。
戴维·布鲁克斯
笑是人们用来建立联系的一种语言。它出现在一些社会不和谐得到解决时,或者是人们对一些积极的情绪环境做出同样的反应时。笑,是分享和理解的回报。
戴维·布鲁克斯
威尔说,他的写作有4个基本动机。第一,纯粹的利己主义。想让自己看起来很聪明,想要满足被人议论的欲望。第二,审美热情。他从遣词造句中获得乐趣。但如果不诚实,他就什么都不是。他必须得承认,还有更高的动机。第三,“历史冲动”,即对理解的渴望——想要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以及找出真相的愿望。第四,他的政治目的。就是他想把世界推向某个方向的愿望,以及改变人们应该努力建设何种社会的想法。
戴维·布鲁克斯
核心的社会原则是“不伤害,不犯规”。
戴维·布鲁克斯
我们的社会由官僚主义的管理者和职业政治家所操纵;人们为集体暗示所支配,他们的目的就是多生产,多消费;人的一切活动都服从经济目标,手段成了目的。人便是机器——丰衣足食,而毫不关心人之为人的特殊性和机能。如果人们能够去爱,他一定被置于崇高的位置上。经济机构便要服务于它,而不是相反;他便能够分享体验,分担工作,而不是至多只分享利润。
艾瑞克·弗洛姆
积极参与促进简化对个人和社会都大有裨益。这几乎和生态同样重要。简化应该成为一种永久的时尚。
爱德华·德·波诺
我们将懂得,诚恳的异议是一种必需品,并不会带来破坏;不同意见不会对社会凝聚力构成威胁,反而能提升社会的活力;向外部人士寻求新的想法并非不忠的行为,而是一种最为开明的团结方式。
马修·萨伊德
最成功的给予者往往很有策略,他们寻求有意义的多样性,同时切断被单纯利用的合作关系。这使他们从有益的团队合作中受益,同时免受所谓“搭便车”现象的不利影响。正如一位研究人员所说:“给予者的态度在与社会智慧相交融时,是最有威力的。”
马修·萨伊德
人类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不同的想法、经验、发现和创新遍布社会网络,不断重塑我们的大脑,拓展我们的集体智慧,并改变了自然选择的轨迹。正是这些思想的多样性让我们变得智慧超群。
马修·萨伊德
思想能够直接塑造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以及社会规范和制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思想也塑造了我们的心理。一旦有人从社会群体中学到的东西,比他用一辈子时间单独学到的都要多,那么自然选择就会青睐善于从别人那里汲取想法的人。也就是说,学习榜样人物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亨利克所说:一旦(想法)开始累加……基因的自然选择就会关注如何提升我们的心理能力,从而更好地获取、存储、加工和组织一系列在群体“外脑”中越来越多地存在的提升适应性的能力和实践。这个过程可以被描述为自动催化,也就是动能燃料由自己生产。
马修·萨伊德
研究人员发现,技术创新的复杂程度与人群的大小和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高度相关。社会网络的规模越大,创意重组、创意竞争和信息溢出的范围就越大。
马修·萨伊德
领袖地位的获得并非源自对下属的威胁恫吓,而是通过获得尊重。等级制度最早不是源于统治行为,而是类似于一套界定清晰的社会机制。拉德克利夫·布朗认为,这套机制稳定且协调一致,有自成一体的姿态、行为和表述。
马修·萨伊德
高级领导者的存在让团队付出了社会成本,因为他会带来统治型团队的动态反应机制。当这名高级领导者被剥离掉后,虽然整个团队损失了一些知识经验的输入,但余下成员可以更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这会带来巨大的价值,远远超出损失部分。
马修·萨伊德
他们的脆弱来自没人理解他们的脆弱,也来自社会不允许他们脆弱——中年人的绝望,往往是无声的。
陶勇
我从这段经历认识出了一个三角形。教师、学生、课本构成三个角。教师是起主要作用的,但必须三角间有线联系,循环畅通;一有堵塞,就得去“开窍”;分散开,就成三个点了。这又是一个立体的三棱锥,顶上还有个集中点,那就是校长,他代表更上面的政府的教育行政和当时当地的社会要求。
金克木
教育空间,是自然空间、社会空间之外的“第三空间”。它横跨、贯穿了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
李政涛
“条条大路通罗马”,能否如此解释:每一条政治之路、经济之路、文化之路、科技之路、道德之路、审美之路,都通向“教育的罗马”?人类亟须重建通往教育之路的社会系统,这一新系统把各条道路联结起来。
李政涛
好社会,要用“教育尺度”来衡量。“好社会”本不应与“好教育”分割开来。对任何社会而言,“教育”都应是一种“尺度”。“好社会”从来不缺乏“经济尺度”、“政治尺度”、“文化尺度”、“科技尺度”,最稀缺的是“教育尺度”。
李政涛
如同不能承担教育责任的家长不是好家长一样,不能承担教育责任的社会,也不是好社会。
李政涛
«
1
2
...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
256
2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