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教育
无论是“成人者”,抑或是“受教者”,都在教育实践中履行着不同的“知”和“觉”;无论是“成人之道”,还是教育过程中的“成己修为”,最终以“止于至善”为目的。教育,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温暖的词汇,它记录着人类“求好的历程与结果”。
于漪
在教育的语境中,生命间的对话演绎着教育事业的富饶。它既是一种教化,又是一种熏陶;既是美的历程,也是善的结果;既是和谐的交响曲,也是错落斑斓的万象之趣;既是对历史的凝望思辨,也是现实的审慎前行。
于漪
就基础教育而言,树人的工作就是给人打基础,把根扎正、扎牢、扎深,助他一辈子青枝绿叶,生意盎然。
于漪
教育就是把人,把人的灵魂、精神引出洞穴,引向真理世界,从黑暗引向光明,达到真实之境。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促使灵魂的转向,并用力将灵魂往上拉,达到高处的真实之境。这种灵魂的转向,实际上就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于漪
支撑我的理念是:教育更要花力气抓,要把人教出个“人”的样子,弘扬人性,驱散兽性,要有道德有良知。为此,尽心尽力,把一个个乱班带好,获得学生家长的认可。
于漪
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思想、情感微波荡漾,成为他们良好素质的基因,终身受益。基础教育教的是知识的“核”,是最不易老化的,伴随人的一辈子。
于漪
树立“人”的观念,尊重学生是有灵性可塑造的人是教育学生的前提。
于漪
眼中有人,心中有人,是教育“以人为本”最直接的表达。做到“有教无类”,不能把一部分学生放在阳光下,而另一些则成为视线的死角,选择性地忽略;做到“因材施教”,欣赏差异,引导每一个个体更好地发展,不做千篇一律没有性灵的躯壳。
于漪
昨天晚上,我和爸爸一起读了《红鞋子》。爸爸说,老师是一只红鞋子,父母是一只红鞋子。两只鞋子要互相找到,一起齐心协力地往前走,教育孩子的道路才能越来越宽广。
薛瑞萍
一切学习,都是自己完成的;一切教育,都只对有心者发生作用。
薛瑞萍
教育,也是一场战争——是光明、柔软与冰冷和剪影争夺势力的战争。
薛瑞萍
没有对子女的教育,没有父母对学校生活的积极参与,没有成人与孩子之间经常的精神上的接触和相互充实,就不可能有作为社会基层单位的家庭本身,不可能有学校这个重要的教学教育机关,也不可能有社会在精神上的进步。
薛瑞萍
用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和所有家长共勉:教育成功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薛瑞萍
人的心力总是有限的,教育者的幸福、健康、快乐,和被教育者的幸福、健康、快乐,一样值得珍视否则就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薛瑞萍
曾经以为,8小时内做好本职,就是尽力而为;后来以为,能给家长写信,是尽力而为——现在要说的是,所谓“尽力而为”,其实是没有止境的。这正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薛瑞萍
教育者应该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良好的习惯开始,形成初步的动力,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感,不断提升学习动力。
赵福江
教育是把双刃剑,既可把学生培养好,又可把学生摧残坏。
赵福江
帮学生调整目标,在一个时期暂时降低或者提高一些标准,应该是教育者承担的任务。
赵福江
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
苏霍姆林斯基
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学生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
«
1
2
...
86
87
88
89
90
91
92
...
175
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