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应该
滋养“美的教育”土壤,行走在推广阅读的路上。学校应该是最美、最适宜读书的地方。读书,是学校最美的姿态。学校自古就叫书院,是为读书人服务的地方,当然要处处为读书着想。
汪昌兵
当我们觉得别人应该要为我们负责的时候,关系就隐藏了危机。
林青贤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应该”怎么样,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也就封闭了自我,因为“应该”意味着我们别无选择,这使我们感到无奈和沮丧,同时又心有不甘,不愿屈服。
马歇尔·卢森堡
我想进一步建议:就像我们不该评判自己一样,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评判孩子。对孩子做任何评判都无助于让他变得更好,因为在“文静”、“笨拙”、“吵闹”等标签的限制下,孩子很难健康发展。
菲利帕·佩里
为了处理分歧,你应该首先弄清你对环境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下一步是了解对方对环境的感受,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如果不考虑彼此的感受,双方会越吵越激烈,而且理由会越来越多。在这种争论中,双方的目的变成追求得分,而不是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菲利帕·佩里
你应该要意识到,孩子只是在告诉你他的感受,你要把握这个机会与他产生共鸣,谈论他的感受,而不是急着否认他。……否认负面的并不会让它消失,只会强化它。
菲利帕·佩里
对待情绪也是如此,我们应该尽量不去忽视它或压抑它,而是关注它,通过它去找出我们需要什么,并把握机会去争取。
菲利帕·佩里
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要坚持自己“很聪明”、对方“愚不可及”。一个人老是坚持自己是对的,那是对一段关系或一个家庭最大的耗损。与其想着谁对谁错,你更应该思考你们各自的感受。
菲利帕·佩里
你应该和伴侣讨论感受,而不是事实,尽量不要坚持你认定是对或错的事情。感受就只是感受而已,从来没有对错之分。
菲利帕·佩里
儿童是一个个体,但他也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一个孩子的系统中,除了有亲密的家庭关系以外,还包括学校、他们的友谊,以及他吸收的文化。所以你应该观察那个系统,并尽你所能为你自己和孩子,把那个系统打造成最好的环境。环境没有必要是完美的,因为完美并不存在。
菲利帕·佩里
当孩子小时,总会觉得床底下有怪物。这时,你应该关注的,不是他讲的故事或给的理由,而是他表达的理由。你可以说,“你好像很害怕,能多讲给我听听么”“我们来编一个怪物的故事吧,哪些怪物叫什么名字”重点不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而是陪孩子,直到他们获得安抚,而不是人为他们在胡闹。如果你认为他在胡闹,连其他你绝得不算胡闹的沟通也会消失,比如,钢琴老师把手放到她的腿上。因为对孩子而言,这都属于讨厌的事。
菲利帕·佩里
忽略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有害。当我们责备孩子哭闹时,我们就给了孩子两个哭闹的理由:一个是最初让他们感到难过的事;另一个是父母生气了,而他们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你应该坚持安抚的理念,去感受孩子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处理。如果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宽慰,他们将逐渐学会那种安抚,以后就能够自我化解。
菲利帕·佩里
面对争吵,可以这样做: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不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与其想着谁对谁错,更应该考虑各自的感受;要定义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感到愤怒时,不是反应,是反思,自己愤怒的原因;接受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
菲利帕·佩里
再次切记,你想设定界限时,应该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以你自己的感受作为理由,因为你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理由。比如“孩子想自己骑单车穿过好几个街区回家,你可以说“你的想法挺好,你觉得自己长大了,你知道如何安全的在马路上骑车。问题是,我还没准备好让你自己那样做。我必须赶快接受这个事实:你已经越来越成熟了,可以照顾自己了。请再给我一点时间,让我准备好适应这种状况。”
菲利帕·佩里
当你对孩子发飙或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时,是因为你自己认为必须用那种方式保护自己,以免你感觉到你在那个年纪所经历的感受。有这种反应其实很正常,应该勇于承认,而不是把气出在孩子身上。
菲利帕·佩里
在事情发生前,我们应该先告诉孩子即将发生什么事,并停顿一下。养成这个习惯很重要。比如,假设孩子坐在婴儿车里,你要把他抱出来,放到汽车座椅上。你可以说“我现在把你抱到汽车座椅上。”然后稍作停顿,等他听进去。接着向孩子确切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现在我要解开你的安全带,把你抱出来,放在汽车座位上。”人类是通过聆听来学习语言的,比语言更重要的是你和孩子之间的来回交流。
菲利帕·佩里
大多数家庭都会争吵,重点是如何处理及化解冲突。要会尊重及欣赏彼此。为了处理分歧,你应该先弄清你对环境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下一步是了解对方对环境的感受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争论不是以获胜为目标,而是在追求理解。争论时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例如“你刷手机时,都不回我的话,我觉得很受伤”而不是“ 你刷手机时,都不理我”人们大多不喜欢被被人定型或归类,尤其是负面的类型。如果你只是描述你听到或看到的东西给你的感受,你是在谈论自己,这样对方比较容易听进去。
菲利帕·佩里
就像我们不该批判自己一样,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批判孩子。描述看到孩子的具体行为,并说出你欣赏的优点,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笼统的批判。与其说你的数学很好,不如说“我很喜欢你做算术题时聚精会神的样子”;与其说孩子画得好,不如说“我很佩服你为这幅画下那么多功夫”;与其说“我不擅长瑜伽”,不如说“我开始练瑜伽了,而且比上周进步了一些。”如果孩子作业看起来像鬼画符,乱成一团,但有个字母P写得很完美,你只需说“我喜欢你把P写的那么工整。”
菲利帕·佩里
切记:你想设定界限时,应该界定自己,而不是界定孩子。
菲利帕·佩里
就像我们不该评判自己一样,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评判孩子。对孩子做任何评判都无助于让他变得更好。
菲利帕·佩里
«
1
2
...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
307
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