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如果
身为父母,如果你把那些不得体的想法、感受或想象埋在心里,只会让它们变得更强烈、更难管理。大方地说出那些想法,找个地方宣泄感受很重要,这样才不会真的去做那些事情伤害孩子。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不断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孩子抽离当下的感受或体验,你也在无意间导致他们难以专注。
菲利帕·佩里
如果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你不想给他(例如你的车钥匙),他需要知道他不能拥有的原因,这不能靠暂时转移注意力来解决。
菲利帕·佩里
我们与父母及兄弟姐妹相处的方式会变成一种习惯,并成为我们未来所有人际关系的蓝图。如果我们习惯坚持自己是对的,一定要追求最好的,一定要拥有物质的东西,一定要隐藏真正的感受,而且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无法获得接纳,长此以往会阻止我们追求亲密关系及快乐。
菲利帕·佩里
苛求快乐反而会破坏生活。生活中必然有苦有乐,如果我们试图消除痛苦,以快乐来掩盖痛苦或麻痹痛苦,或以转移我们或他人的注意力来忘却痛苦,我们就无法学会接纳及调整它。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不把孩子的悲伤、愤怒、恐惧当成需要纠正的负面情绪,而是把那些情绪视为进一步了解孩子、与孩子培养亲密关系的机会,你可以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深厚。你这样做时,就能提高孩子幸福快乐的能力。
菲利帕·佩里
不管你的情绪有多强烈,接纳自己的情绪是控制及安抚孩子情绪的关键。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情绪不重要,你就无法充分包容孩子的情绪。如果你变得歇斯底里,你连自己的情绪都无法掌控,更遑论接纳孩子的情绪。
菲利帕·佩里
你应该坚持安抚的理念,去感受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处理。如果你认真看待孩子的感受,并在孩子需要时给予抚慰,他们将逐渐学会内化那种抚慰,以后就能够自我化解。如果你成长的过程中,每次感到难过时,情绪都遭到否定,你很容易以同样的模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菲利帕·佩里
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感受,会影响到孩子学习管理他的感受。感受和本能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否认孩子的感受,那可能会削弱他的本能。
菲利帕·佩里
如果孩子知道他会获得你的关注及抚慰,但不会遭到指责,他更有可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事。孩子所需要的,是父母成为包容他们感受的容器。这是指你陪在他身边,了解并接纳他的感受,不会觉得他的感受令你产生压力。
菲利帕·佩里
如果在你成长过程中,家人都把你当成独特的、有价值的个体看待,给你无条件的爱,也给你足够的正面关注,你们全家关系融洽,那么你会获得一份培养正面关系的蓝图,长大成人的你也有信心可以为家庭与社区做出贡献。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在孩子刚出生的那几年认真对待他的感受,孩子会逐渐知道,即使当下的感觉不舒服,情况也会好转,尤其当他知道自己可以跟有同理心的人分享感受的时候。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的天平是失衡的,想办法让那个天平从批评对方,转为找出对方值得欣赏的特质。这样做不仅对伴侣关系或家人关系很重要,对你的生活也很重要。我从小成长的家庭比较偏重批评,而不是欣赏,我必须努力改变这一点。展现善意不是自我牺牲或缺乏自信的象征。善意不是指你生气时不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你会说明你的感受及原因,但不会责怪或侮辱对方。
菲利帕·佩里
你谈论棘手的议题,或感到恼怒,或觉得你和对方快吵起来时,请记得以下几点。1.承认自己的感受,也考虑对方的感受。也就是说,不要坚持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不要坚持自己“很聪明”、对方“愚不可及”;2.定义你自己,而不是定义别人。所以要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3.不要反应,而是反思。你不必在每次反应之前都先反思(我不是主张你放弃所有的自发性),但是如果你现在感到恼火或生气,我觉得暂时停下来了解原因是个好主意。4.接纳你的脆弱,而不是害怕示弱。唯有展现脆弱,敞开心扉接纳自己,才可能培养亲近的关系。5.不要径自认定他人的意图。不要设想太多或是把自己的想法硬套在他人身上,想办法了解对方的感受,如果你误解对方了,就坦然承认。了解自己及对方的感受不仅是良好协商的基石,也是健全关系及同理心养育的基础。开启这种互动永远不晚。我。
菲利帕·佩里
为了处理分歧,你应该首先弄清你对环境的感受并让对方知道。下一步是了解对方对环境的感受,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如果不考虑彼此的感受,双方会越吵越激烈,开始打起我所谓的“事实网球”——把理由抛向球网另一面的对方,而且理由会越来越多。在这种争论中,双方的目的变成追求得分,而不是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菲利帕·佩里
只要父母之间有明确、积极的沟通,未同住的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也会比较融洽。如果父母离异后,其中一方(通常是父亲)渐行渐远,孩子就会感到痛苦、愤怒、忧郁或自卑。
菲利帕·佩里
在孩子看来,他分属于你们两个人,依附于你们两个人,也是你们两个人中的一部分。如果带他来到世间的其中一人经常被称为“坏人”,孩子往往也会把这种想法加以内化,认为自己也是“坏人”。
菲利帕·佩里
如果孩子总是心事重重,担心自己的安危及归属,他们就无法自由地对广阔的世界展现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对他们的专注力与学习都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菲利帕·佩里
孩子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与他人互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亲子关系以及你周围的小圈子——你的伴侣(如果你不是单亲抚养孩子)、你的兄弟姐妹、你的父母,以及付钱请来的保姆和你的挚友。
菲利帕·佩里
如果你觉得自己每天几乎时时刻刻都想远离孩子,你真正需要远离的,可能是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感觉。为了避免受到那些触发因素的控制,你可以抱着同理心去回顾你婴幼儿时期或童年的经历。
菲利帕·佩里
«
1
2
...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
706
7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