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知识
因此,所有的阅读都只是承认自己的有限,进而追求真正的完美,寻找到人生的定海神针,而不至于在信息和知识海洋中漂浮不定。
罗翔
我们尽一切所能来对抗明天的不确定。尽可能地赚钱,提升自己的地位,储备知识,积累人脉,来对抗这种不确定的人生。但是,越多的积累却催生出更多的恐惧,我们越来越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一切。我们陷入一种深深的自欺,那就是用表面的“强大”来掩盖自己有限、脆弱与无奈的本相。
罗翔
我们都知道无知者无畏,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一种莫名其怪的自豪感,因为知识越贫乏,你所相信的东西就越绝对,因为你根本没有听过与此相对立的观点,夜郎自大是无知者、是好辩者的天性。
罗翔
读书首先可以培养自己对未知世界的敬畏。随着阅读的深人,你才能知道知识的大海是没有边界的,我们所知道的真的是太有限了。
罗翔
离开了对真理的追求,阅读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平庸与浅薄,而这种平庸和浅薄往往是以知识优越感所带来的傲慢和偏见作为面具。
罗翔
功利性读书会让人自高自大,孤标傲世。知识经常会让人骄傲,给人带来智力上的优越感,让你瞧不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如果你真的想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的话,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有限,必须与他人互相配合。
罗翔
读书可以激发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虽然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但后人对庄子的误读有合理之处。正是因为人类有智慧,不同于其他生物,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的智慧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然后更加认识到字宙的奇妙,以避免人类的狂妄自大。
罗翔
技术从来不是中立的,它是有价值追求的,所以甘地说啊,能够毁灭人类的七种事物,其中就有没有人性的科学,还有一种是没有是非的知识。很多人经常对法律有一种错觉,认为法律就是对自由的剥夺,但是大家想一想,开车是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自由,还是遵守交通法规开车更能享受驾驶的自由?这就是为什么孟德斯鸠会说:“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利。”因此法律从来不是对自由的彻底剥夺,而是通过设置规则来保障我们的自由。自由其实有两种:一种是放纵的自由,想干嘛就干嘛;第二种是自律的自由,不想干嘛就可以不去干嘛。
罗翔
当生命中缺乏一个终极的敬仰对象,人就不可避免地会把自己置于生命中最重要的地位,形成无法抑制的自恋。自恋让人总是自觉优越:或是出生的优越、种族的优越,或是智力的优越、知识的优越,或是财富的优越、阶层的优越,或是地域的优越、口音的优越,甚至是道德的优越、宗教的优越。正是这种自我的优越感使得人类冲突不断。无论是儒家的“华夷之辨”,清政府的“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质上都是人类自恋的产物。自恋让人很容易发现并放大他人的问题,但却很少会反思自己也犯着相同的问题。
罗翔
真正的学术不是为了炫耀已有的知识,而是承认自己是如此的无知,发自内心地感恩自己能够获得真理的启示。认识你自己,这是人类一切事业的起点。
罗翔
如果人心向往强力与操控,女性的物化就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这个世界充满了浮华与喧嚣,很多人习惯凡事追求利益与享乐的最大化,并且认为越活得像动物越自然完美,越能体现自我的价值一﹣“他们行可憎的事,知道惭愧吗?不然,他们毫不惭愧,也不知羞耻。”崇拜强权,纵情声色的人既不尊重自己为人的尊严,更不可能尊重他人,更遑论尊重女性。尊重与知识、学问甚或浅表的善行无关,而只关乎我们是否真正认同每个人都有内在独一无二的神圣价值。
罗翔
虽然真正的智慧是让人承认自己的无知,知道虽然每天都能获得知识,但这种知识相比于真正的智慧,不过只是海里的一滴水。“智慧”这个词语很有趣,“智慧”除了“智”还有“慧”,也许人生真正能够拥有的智慧,可能就是在人生特殊的关头能够带领你就像彗星一般跨越漆黑的夜空,成为黑暗中生命中的高光一刻。
罗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为什么在繁体字中“导师”的“導”字,上面是个道字,下面是个寸字。知识本身是工具不是目的,求知的目的是寻道。离开了对形而上的道的追求,学习就纯粹成为谋生谋食的工具,知识越多反而会让视野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呆板与教条,天天拘泥于“茴”字有多少种写法,也就是通常所说书呆子,忘记了学习的目的。
罗翔
知识从不会被载体所局限,无论是刻在洞穴石壁上、写在竹简上、用油墨印刷在纸上,还是像今天一样从一块屏幕传到四面八方。“智慧”的“智”字是一“日”一“知”,如果能在阅读中学到点什么,时间就不感到虚度……不卷人生卷诗书,因悦而读何不为?
罗翔
生活是一个动词,越是在不确定的时代,越要靠行动去对抗迷茫和焦虑。去阅读,但不要止于阅读;去爱生活,而不止于爱生活的意义。然后让知识变成生活里活生生的一部分。
罗翔
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作为学者,我们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仅仅因为自我良好而投入到无尽的争辩之中。人类各个时代千千万万的人从个人经验中所汇总的海量知识一定大于我们这些自诩为法律专家的狭小知识,但是,我们依然有责任说出自己专业的意见。
罗翔
法律没有最优解,它只能提供一个相对较好或者说最不坏的解决方案,因为法律只是一种专业化的知识,它在人类的知识总量中可能连百分之一都占不到。因此我们没有资格去对拥有普遍性知识的民众评头论足、自高自大、独断傲慢,我们只能说出自己基于专业的忧虑,毕竟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没有人拥有完全的理性,因此也不能在理性上被彻底说服。
罗翔
在我看来,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而非单纯的知识,从表面上来看,读书是一个悖论: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罗翔
一个人愈有知识愈不简单,愈不能单从一二点三四点上去判断。
傅雷
学艺术的人,不管绘画、雕塑、音乐,学不成都可以改行;画家可以画画插图、广告等等,雕塑家不妨改做室内装饰或手工业艺术品。钢琴家提琴家可以收门徒。专搞批评的人倘使低能,就没有别的行业可改,只能一辈子做个蹩脚批评家,或竟受人雇用,专做捧角的啦啦队或者打手。不但如此,各行各业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一朝没有出路,自己一门毫无成就、无法立足时,都可以转业为批评家;于是批评界很容易成为垃圾堆。高明、严肃、有良心、有真知灼见的批评家所以比真正的艺术家少得多,恐怕就由于这些原因,你以为怎样?
傅雷
«
1
2
...
61
62
63
64
65
66
67
...
176
1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