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每日文摘
每日教程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 请按键盘
空白键
开始游戏 ——
改变
请不要抱有“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有所改变”的幻想。如果有人这么想,则需要提高警惕。
本田直之
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张德芬
认识是由行动得来的,不是在简单的联想反应的层面,而是在更深的层面一现实被理解为行动在整体上的种种必要协同。认识一个客体,就是通过对它采取行动、进行改造来掌握它改变的机理,客体的改变与主体的改造行动密切相关。所以,认识是将现实化为一些经这多次改进的结构,结构作为主体行动的直接延伸则由心智搭建而成。
皮亚杰
改变学校以适应儿童,这一直是全世界的需求。儿童能够主动学习,如果不对这种主动性加以利用和延长,教育就无法成功。
皮亚杰
只有真正的行动才会带来真正的改变。
周岭
我们无法改变他人,但可以通过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在于:尊重、理解、接纳、信任与沟通。
岸见一郎
尊重他人的课题,意味着接纳他们的存在与差异,不强求改变。#真正的爱,是给予对方自由,而不是试图控制或占有。
岸见一郎
爱具有强大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改变未来的行为和决策。
盖瑞·查普曼
若是没有自我意识,没有做出改变,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一样的,你无法去改变那些自己尚未觉察到的缺点。
科林•斯坦利
在你努力改变旧的习惯时,对自己和孩子要有耐心。每次只尝试一种新方法,并且逐渐前进。
简·尼尔森
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简·尼尔森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简·尼尔森
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这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认可,并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这是孩子改变行为的先决条件。
简·尼尔森
当你认识到在你的孩子或学生的不良行为中你也有份时,你就能知道该怎样改变你的行为,进而帮助孩子改变他的行为。
简·尼尔森
当你计划改变你的行为并且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
简·尼尔森
17、如何让学生产生愉悦感:确保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意识到学生的认知能力限制;解释待解决的问题;重新考虑何时提出问题;接受并应对学生间的差异;改变速度;坚持记日记。
丹尼尔·T.威林厄姆
有时候,你没法改变,不是因为你不知道方法,而是因为你不了解自己。你已经发展出一套习惯的应对方式,而改变却要求你放弃它,去用另一套应对方式。这时候,你需要原对内心真实的爱和怕,需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走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获得新的经验,迎来真正的改变。
陈海贤
要实现自我发展,成为了不起的自己,你需要先开启行为的改变,因为行为是显性化的自我。自我发展的过程就是更具适应性的新行为替代旧行为,新习惯替代旧习惯的过程。
陈海贤
脱离有三层含义:环境的脱离、身体的脱离和目标的脱离。(1)环境的脱离:首先脱离原先的关系和环境,重新思考自己。如果在一个环境或者一段关系中,你经常感到疲惫、沮丧、甚至绝望,让你不敢想自己的未来,那也许就是需要转变的信号。(2)身份的脱离:身份是什么?它是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也是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是关于“我是谁”这个问题上,我们和他人达成的共识。(3)目标的脱离:有一些坚持是好的,可是有一些坚持只不过是“我不愿意改变”的另一种说法。
陈海贤
在改变的过程中,你有自己的“売”吗?它是怎么保护你的,又是怎么变成你进步的阻碍的?回顾你目前或者曾经遇到的一个挫折,你怎么看这个挫折?遇到挫折时,你的想法是让事情“就此停止”,还是让事情“更进一步”?如果是“就此停止”的想法,那“更进步”的想法又是怎么样的?
陈海贤
«
1
2
...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
198
1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