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生活
教育的一种意义应该是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技能,增加了他的知识储备,学习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获得独立和自由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地做出判断,独立面对世界,让学生参与分享并进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要让他学会自由、独立地飞翔。
王微
幽默是智慧的体现,是生活中的“盐”。
郑英
命运改变的就不仅仅是那些作为困难群体人们个人的事情,改变的将是整个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变的将是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品质。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温暖的、我们梦寐以求的、阳光普照和开满鲜花的未来。
肖川
我们个人的生活有两个评价的尺度:一个是社会伦理道德的尺度,即所谓“善与不善”;另一个是个人自我的评价尺度,即所谓“好与不好”。
肖川
文化、信仰、教育,三位一体,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精神生态。所谓信仰,就是我们生命的支点、生命之根赖以驻扎的土壤,没有信仰,生命就会遇到难以承受之轻,就只能有类似于动物本能的生存,而不会有真正人的生活,更不会有生命价值的弘扬与实现。
肖川
合作之所以是真正教育的精神元素之一,就因为合作的品质是个体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融洽、温暖、和谐的良好的精神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品质。
肖川
好教育包括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重视人类核心价值的浸染,重视理智训练,重视充分和得体的自我表达;好教育也包括学习内容是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学习的内在需要的,是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的,是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前进方向的;好教育还包括教育过程始终充满礼貌、尊严、秩序、温暖和热情。如果学生处于一种充满支持和鼓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就更愿意挑战有难度的任务并尝试各种各样的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分享对于学习的激情,校园生活是能够令人沉醉与怡然的。
肖川
善的生活,即体面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生活,精神高贵和优越的生活,正直与光明的生活,富于德性的生活,充满了同情与关爱的生活。
肖川
教学是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使他们能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新的发现和反思。建构主义的这种学习理念使他们相信最好的教材就是真实的生活,而不是教科书。
丹尼尔·缪伊斯
推理型学生主要对信息之间的相关性感兴趣,他们爱追究事物运行的细节并运用于实践。这类学生偏好工程技术,不喜欢社会和人际知识。他们适合互动型授课,喜欢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理型学生还喜欢动手操作。
丹尼尔·缪伊斯
适应型学生偏好积极的学习方式,他们喜欢依靠自觉而不是逻辑推理,喜欢把学习跟自己的个人经历结合起来,喜欢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场景,不喜欢过多分析。在教这类学生时,建议鼓励他们去独自发现,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人际关系对适应型学生很重要,所以他们也喜欢合作学习、小组作业。
丹尼尔·缪伊斯
创设情境的八条途径:生活展现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模拟操作情境;游戏比赛情境;网络拓展情境;语言描绘情境。
李吉林
生活的场景是广阔的,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首先要依据教学计划、学科教材和学校所处的环境,结合时令季节特点,确定观察的主题,然后再根据主题选取具体场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选择鲜明的感知目标;二是安排合理的观察程序;三是设计观察中启发性的导语。
李吉林
利用艺术“让语文课堂美起来“,以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的直观、生活的真实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等途径创设情境,将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使儿童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形象,体验情感。
李吉林
遵循学习科学,提出儿童情境学习的四大策略:(1)学习知识的复杂性——整合知识,选择最佳途径设计情境;(2)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以情激智,唤起持久投入的内驱力;(3)学习系统的开放性——链接生活,凭借活动历练实践才干;(4)学习催发潜能的不易性——着眼创新,不失时机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李吉林
每一篇教材的内容归根结底来源于现实生活。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取“情境”而不取“情景”,其原因就在于情境要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情境课程提出“意远的”特点就是受“意境说”的影响、启迪。刘勰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情境课程主张与斑斓的生活相通,使所创设的情境意境深远。因此,情境课程总是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如此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今及昔,以至未来……
李吉林
从“意境说”中概括四大核心元素,符合儿童发展所需:“真”——让儿童认识一个真实的世界,衔接符号学习与多彩生活;“美”——美的愉悦唤起情感,在熏陶感染中促进儿童主动全面发展;“情”——情感生成儿童学习的内驱力,让情感伴随认知活动;“思”——想象是创造的萌芽,意境广远开发儿童潜在智慧。
李吉林
除了观察大自然外,我们还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社会生活,每个孩子都是社会中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需要认识周围世界。
李吉林
生活中的道德学习是这样的:以我们拥有的道德本能或善端为基础,通过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的交互作用而实现。我们有拥有的道德本能或善端是道德学习的前提,在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中都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和自主选择不是孤立发挥作用的,而是交互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共同实现道德的学习。
高德胜
道德学习在生活中是如何发生的。道德学习发生于生活中,以个人的道德本性和后天环境因素为基础,二者直接间接共同影响,通过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受暗示、非反思性选择与自主选择来构建最初的道德框架,为其人生预设道德基调。
高德胜
«
1
2
...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
712
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