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老师
我以前不懂得给孩子留出空间,我认为沟通应该是单向的,只能我对他说,就像老师给学生讲课。但现在,我正在学习为孩子留点空间,让他告诉我他是谁。我也在学习了解他是谁,而不是假设我知道他是谁。
菲利帕·佩里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理想的教育是激励和鼓舞年轻人进行终身的自我完善。学生和老师都被考试分数迷住了双眼,无法做出长远的考虑。
托尼·利特尔
一般教育方法的确潜存着种双重性或辩证的矛盾。 如果人们坚持成人对社会生活的创造,那么重点就被放在了从老师到学生的知识传递上;如果人们认为行动的建设性作用也同样重要,就会十分看重学生的活动本身。
皮亚杰
父母和老师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这些“外在的控制”的结果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简·尼尔森
当父母和老师太严格和控制过多时,孩子们培养不出责任感;当父母和老师对孩子太娇纵时,孩子也培养不出责任感。
简·尼尔森
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种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孩子的坏行为以予以惩罚。
简·尼尔森
今天的孩子很少能有自然的机会感受到自己被需要以及自己的重要性,但父母和老师可以精心为孩子提供这种机会。这样做还会带来一个附带好处,那就是当父母和老师以更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感知力和技能时,孩子们的大多数行为问题也被消除了。因为,孩子的大多数不良行为正是源于上述“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缺乏。
简·尼尔森
班会要避免的一些态度和行为:1.不要把班会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最关键的是,老师们要尽可能客观,并且不要评判。2.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孩子们会一眼看穿,而且就不会合作了。如果你想让孩子们知道,你认为他们太吵闹了,你就问:“有多少同学觉得现在太吵闹了?”如果你采用双向提问,会尤其有效。如果你问了有多少人认为太吵闹,就还要问有多少人认为不算吵闹。你越少表露你的看法,孩子们就越能做到自己思考。
简·尼尔森
大人要求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而大人却难以控制得住自己的行为。然而,控制你自己的行为对于打破报复循环来说是重要的。惩罚(即使被拙劣地伪装成“逻辑后果”)只能使报复循环永无休止。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这是父母与老师们最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我们太习惯于用惩罚、说教以及其他形式的责难、羞辱和痛苦来促使孩子做得更好了。鼓励并不像很多人相信的那样,是对不良行为的奖励。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
简·尼尔森
本科生应该去那些经得住时间检验的著名学校,因为它们聚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本科教育应该是通才教育,本科生所学的具体内容大多数对后面的工作帮助有限。而对于硕士生来说,则要找一个好的城市,因为那里的机会要比偏远落后地区多得多。对于博士生,最重要的则是教授和实验室,因为专长教育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
吴军
2、如果我们都这么不擅长思考,那么我们又是怎样度过每一天的呢?我们如何找到去上班的路线,又如何在超市淘到便宜货?老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做出决定?答案是:当我们能侥幸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就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我们面对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已经解决过的,因此我们只要重复之前的步骤就可以了。
丹尼尔·T.威林厄姆
亲爱的老师,你若想拥有美好的教育人生,先要自己活得丰盛。
郑英
最值得倡导的。多少年后,我们可能淡忘老师传授的知识,但我们用心灵和行动播种下的做人的道理,定会在我们的血液中奔流不息!
李希贵
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
朱永新
比起照本宣科,经验往往才是更好的老师。吃一堑长一智。你的孩子要学会管理并承担哪些不太大的风险。学习如何识别和管理风险,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要提醒你的孩子,你没法总是盯着他们,你也没法总是保证他们的安全,所以他们得为自己承担一些责任。
威廉·斯蒂克斯鲁德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班主任是这项工程的总设计师,科任老师也是这项工程的工程师。二者彼此相依,相辅相成。
郑英
不要过度使用外部奖赏,这会干扰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所谓的自然强化。这种强化是在课堂上自然而然进行的,对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另一些学生来说,就是使用一些强化因子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老师一旦选定要强化的行为,就一定要考虑这个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
丹尼尔·缪伊斯
行队礼”的问题。“小学生在校园里见到老师或老师模样的成年人都要行队礼,并说:‘老师好!’,成年人多不回礼,很多老师甚至连头都不点一下。对教师的行为表现,学生心知肚明,已经形成心理定势。个别外来的老师不明所以,在接受学生的队礼之后,回礼‘你好’,但没等他们说完,学生早已跑得很远了。”
高德胜
“小红花”—— 论奖励及其副作用。内在动机是指完成某项任务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驱动力来自任务或活动本身,而不是为了获某外在的报答。驱动的行为除了活动本身以外没有其他明显的奖励,有趣、享受的经历是行为的结果,往往具有创造性,能够最大激发潜能。奖励背后的愿望是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结论:当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受试对象对任务本身感兴趣;当解决问题之道并无一定之规,找出解决之道的步骤也非一目了,奖励会对表现有不利影响且是多余的。知识和心理成熟度上的差距导致学生依赖老师,有助师生关系亲近,奖励则拉大了师生人格和价值上的不对称性。
高德胜
我知道我这个人容易搞事。也不是我故意去拱火,现在他们就在网上等着我,看看余老师今天回了谁,有什么新鲜的骂人的话。我不像那些善良的女人,分手还能做朋友,提到他我祝他早日去死!
余秀华
«
1
2
...
14
15
16
17
18
19
20
...
3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