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爱笑话
几句话
每日文摘
有趣 / 有料 / 涨知识 - 每日文摘
首页
名言
文案
人物
标签
著作
推荐
搜索
问题
科学和技术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区别,最大的差别在于目的性不同。科学是为了认识世界,主要是探究未知的东西;技术是为了改造世界、服务人类,主要是解决我们应用的问题。
宋志平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得到快速发展,首先要站在道德高地上,那么道德高地又有哪些内容?对于中国建材来讲至少有以下四项内容:1.以人为本,提升人的价值和幸福感;2.以大局为重,走互利共赢的道路;3.重视气候问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4.“一带一路”走出去,做世界公民。
宋志平
按照德鲁克的实践理论,我认为当下中国的企业,乃至全球的企业,都遇到一个较大的问题——企业到底该如何分配利益。
宋志平
我觉得科技创新可以分为两层:一层是基础科学,是回答未知的问题,像虫洞等,是回答未知的东西,产生一些基础的科学理论;另一层是应用科学和技术创新,就是技术创新领域的,其实是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一些基础应用的问题。
宋志平
“新三样”是围绕人力资本,在财富分配上解决问题,“老三样”是从劳动成本上考虑,这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宋志平
每个企业都有领导者,企业领导者怎么看待质量问题,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宋志平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研究?1.管理研究要解决企业的问题;2.管理研究服务于企业管理者;3.知行合一的管理研究。
宋志平
做企业如何构建格局?1.企业领导者认知的格局;2.企业的战略格局;3.企业工作的格局;4.企业处理复杂问题的格局。
宋志平
上市不仅是有效的融资手段,更是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催化剂,能够解决股权激励和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解决市场化机制和阳光监管的问题。
宋志平
成功的企业都是因为有个好业务,而失败的企业往往是业务选择出了问题。选业务时,我常用我归纳的“四问”“四不做”和“四要”为原则。“四问”,就是自问在行业里有没有优势,市场有没有空间,商业模式能不能复制,与资本市场能不能对接。“四不做”,就是过剩产能业务不做,不赚钱的业务不做,不熟悉的业务不做,有明显法律风险的业务不做。“四要”,就是要风险评估,要专业协同,要收购团队,要执着坚守。
宋志平
创新要立足解决企业的问题。企业的创新,关键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
宋志平
做正确的选择是企业家的首要任务,战略选择这个问题“纸上谈兵”容易,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去干就没那么简单了。尽管企业里有战略规划部门,也有董事会,但最后的决定在领导者的方寸之间,出了问题也很难推卸给别人。
宋志平
战略研究的是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大量的管理工作和普遍的管理原则均不构成战略。
宋志平
企业不是为创新而创新,而是为解决客户问题和为客户创造价值而创新,这是根本理念。
宋志平
管控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管住了“两乱”,企业就能实现行权顺畅、步调一致、有序经营。同时,从经营管理的角度讲,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也需要有管控。除了创新、发展所创造的效益外,通过管控严防跑冒滴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也能间接地出效益。
宋志平
世界上没有“强者恒强”的道理,即便是最好的企业也有可能倒下,所以做企业要保持清醒认识,尽早察觉问题,找到避免衰落的“自救药”和“工具箱”,并要避免重蹈覆辙。
宋志平
格子化管控包含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管理数字化和文化一体化,这5点解决了企业的治理结构、职能分工、业务模式等问题,平衡了结构关系,并对实施科学管理和集团式企业文化融合提供了具体方法。
宋志平
互联网思维最大的好处就是,想问题不拘泥于某个点,而是发散思考,发挥特定业务或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拓展服务空间,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宋志平
创新活动开始之前,应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提前分析创新的机遇、目标和路径,细致地谋划组织,这是创新的基本逻辑。
宋志平
当价格和销量不可兼得时,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应是确保合理的利润,找到价格和销量之间的最佳平衡点,一味牺牲价格去增加销量是行不通的。
宋志平
«
1
2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
292
293
»